讀古今文學網 > 龍紋身的少年 > 第180節 >

第180節


「處理了,搬不了的都砸了!那塊大棺材板子上花裡胡哨地畫了些破畫兒,我看沒什麼用,又笨重不好帶,讓小武拿撅頭給劈了。」刀疤金興高采烈地跟黎叔邀功。
黎叔皺了皺眉頭,小武這一撅頭,估計毀了一份珍稀的寶物。不過金子做的也對,這也是黎天明教給金子的規矩--拿不了的東西就毀了,老子絕對不給別人留好處!
「以後啊,凡是銅器、木器之類的東西,你們也不要全砸了,能帶得了的就先帶回來。實在帶不了的再砸。」
這批手下頻頻點頭,看著他們虔誠的目光,黎天明暗暗地想,自己在他們心裡的地位,就像龍頭在自己心裡的地位一樣吧?
自從再次出山之後,黎天明的事業又上了一層台階,不僅能給這些手下吃飽喝足,還經常有酒有肉。這日子過得太爽了,這批人對黎叔簡直是感激涕零--真特麼的再生父母一般。這樣的黎叔不給他賣命,那還是人嗎?
金子更是在旁邊大拍馬屁:「叔,你簡直太神了,我們按你說的到了那個地方,在第三棵歪脖樹下往北走十米,往左再走三米,往下挖了七、八米就挖到大墓了--簡直太神了,叔。就好像你以前去過一樣,叔!」
雖然黎天明此時也不過是三十幾歲的年紀,但一是他本來就長得特別老成,二是這幾年憂世傷生,他頭髮大部分都白了。
從外貌上看,比他小幾歲的刀疤金跟他兒子一般年輕,所以刀疤金這個叔喊起來也比以前順口多了。
刀疤金拍馬屁的時候,別人是不容插口的,否則會被金銀兄弟堵在廁所裡揍。所以眾人在旁邊也是嗯嗯唔唔的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這種表達方式,既展現了對黎叔的景仰,又維護了大師兄的權威。
金銀兄弟是這批人裡面資格最老的元老了,雖然金子話又綿又密又沒營養,銀子整天陰著臉不說話,兩人看起來都像是智商有問題一樣。但黎天明還是把他們留在身邊,而且非常器重。
這樣做,也是有他的考慮。
一是這兄弟二人非常凶悍,能鎮得住場面。
二是兩人腦子都比較簡單,為人做事都都很「耿直」,不會耍心眼。
做生意要有頭腦,做人要有手腕,這年頭,帶隊伍可是有講究啊,可惜老子生不逢時,如果在古代,就憑這副頭腦,那足以出將入相啊!黎天明得意洋洋地想。
這一批貨交上去之後,收到了意料之中的讚賞,以及意料之外的回報。
這次接頭的人跟上次不一樣,但是顯然也是個行家,一眼看出這批都是漢朝的古物,詳細的問從哪裡來的,怎麼搞到的。
這些黎天明當然不會如實相告,只是吹噓自己會分金定穴,會搬山卸嶺之類的。挖到了漢朝的古墓。
那人嘖嘖了半天,又問墓裡面的情況,有沒有竹簡、絹帛之類的,有的話他高價收,這些東西價值更高。
黎天明心裡不由得惋惜,但是嘴上卻道,這些東西都不易保存,而且需要專業處理,拿出來之後不小心就全毀了,不如繼續放在裡面,等以後有機會再發掘--反正在哪裡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別人也拿不走。
虛虛實實是黎天明的一大本事,除了在龍頭面前他無所遁形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摸不透黎天明的底細。
聽了這番話,那人點點頭,他是行家,知道黎天明說的也是實話。
這一次的收穫比前幾次加起來還多。
當然,黎叔發財也不忘犒勞手下,一鍋驢肉雜肝湯,幾瓶老白干下肚之後,眾人喝的兩眼通紅、吃的情緒激昂,七嘴八舌的問黎叔接下來掘哪。一個個摩拳擦掌擼袖子,恨不得一口氣把邙山給掘個底朝天。
黎天明可沒有那麼衝動,他也明白這種事情要細水長流的道理,黎鎮北的養墓思想多少還是影響了他。
當下繼續安排人走街串巷換東西,隔一段時間就掘一個墓。這生意做的也是很有節奏感。
龍頭說的沒錯,確實變天了。
運動的勢頭逐漸式微,經過十來年的折騰,人們終於發現革命不能當飯吃,要想社會發展,還是得靠經濟。
整個社會,又慢慢地步入常軌。電視、報紙開始進入大眾的生活。
無意中,黎天明從雜誌上看到一則新聞,蘇富比拍賣行正在拍賣一件漢代綠釉彩陶。黎天明一眼看出這件古董正是從自己手上經過的那隻。看到價格他傻了眼,這比自己拿到的價格高了千百倍都不止。
黎叔頓時感覺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欺騙,原來,我一直被龍頭坑的那麼慘。
從自己手上經過了那麼多貨物,到頭來我拿到的還不如這其中一件的千分之一?
雖然跟龍頭之間並沒有什麼協議,但是他知道龍頭只是中間人,買家的錢要經過龍頭的手才能到自己的手上。
他本來以為自己跟龍頭之間是五五開,沒想到龍頭下手這麼狠,一下子就擼掉了整塊肉,只給自己留了一滴油!
黎叔鬧情緒了,他開始有想法了,他要擺脫龍頭的控制,自己另起爐灶!
現在地下文物市場又慢慢的開始活躍起來了,我手上有貨,何必要被你過一手?
這個想法在他心頭縈繞了很久,黎天明內心鬥爭很激烈。一方面他懾於龍頭手腳通天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禁不住巨大利益的誘惑。
我可以繞過龍頭,先偷偷地跟別人溜那麼幾手,黎天明暗暗地想。
但是,突然發生的一起意外讓黎天明改變了想法。
這起意外,讓黎天明意識到龍頭的力量有多麼恐怖。
對於龍頭,他開始心懷懼意。
這份深深的懼意成為籠罩在黎天明心頭的巨大陰影,讓他再也看不到天日。
------------
第一四二章:風雲再起
隨著文玩市場的「死灰復燃」,越來越多的同行又回到了盜墓這個行當,原本蕭條的市場又火爆起來,隨之而來的,是競爭也開始變得劇烈了。
作為第一批開始重操舊業的盜墓人,黎天明卻並沒有佔據多少天時地利人和。
因為在邙山一帶,大部分的盜墓都是家族生意,很少找外人「支鍋」。
在蕭條時期,這些人蟄伏起來,萬物復甦之後,他們也都「活了」。叔伯爺侄一招呼,一支隊伍就拉起來了。
對於他們來說,歷代相傳的手藝是根深蒂固在血液裡的。就算一時放棄,但技藝並不會生疏,一旦重新把鋤頭握在手中,那種刨地的感覺就會自然而來。
與之相比,黎天明手下這些「烏合之眾」在技術上就落了下風,雖然他們人多勢眾,但是盜墓比的可不是力氣,更多的是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