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龍紋身的少年 > 第159節 >

第159節


而黎氏之所以在盜墓之鄉能獨樹一幟,是因為他們不屬於任何門派,而是自成一派。
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因為黎氏家族的掌門人黎鎮北,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
------------
第一三零章:黎氏五虎
雖然精通各路盜墓技巧,黎鎮北卻不屑於與其他盜墓賊為伍,他甚至看不起那些傳統的盜墓手藝人,用他的說法是「不夠大氣」。
邙山雖然古墓成群連片,但是經過千百年來的盜掘,基本上有價值的已經被挖絕了。
而且千百年來的墓葬主和盜墓賊都在研究同一套風水術,基本上也算是知己知彼了,有偷就有防,該盜的盜光了,剩下的大墓就隱藏的非常秘密了,僅僅利用尋龍點穴的方法已經無法探掘。
這種隱蔽性極強的墓葬,採用的是「反風水術」,基本原理上是你說南,我卻往北,你指東,我卻撅西。
做這種反風水術的人,歷史上大有人在。
就像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王朝一樣,他們做的比較絕,你懂風水,我比你更懂,你通過風水來找穴位,我偏偏就葬的讓你找不到。所以元朝的陵墓很少有被發掘的。
而近代明清兩朝的皇帝則沒有這種危機意識,都覺得自己的朝代萬歲萬歲萬萬歲,所以墓葬都是明目張膽、大張旗鼓造陵,結果不出兩百年,朝代倒了,墓也是被人光天化日之下挖了、炸了、掘了……
從古至今有價值的大墓其實也是能數的過來的,算上帝王將相皇親國戚名人土鱉……葬的再多,也經不住這千百年來的盜掘。
所以說,越往近代走,盜墓的日子越難過,風險太高,收益變小。再加上行業競爭加劇,幹這行混的窮困潦倒的人也大有人在。
而黎鎮北卻小日子一直過得不錯,雖然出貨不多,但樣樣是精品、極品。有的時候他甚至還提供訂製服務,就是說買家想要什麼樣的貨,他就能挖挖什麼樣的寶。
整個邙山對他來說就像聚寶盆一樣,他想要什麼,只要喊一聲就能自己「蹦出來」。
民間甚至傳說,黎鎮北家裡確實藏著一個聚寶盆。
背地裡不知道有多少人覬覦他家那個「聚寶盆」。要不是懼怕黎鎮北家裡養的那三隻生猛的虎崽子,說不定真有人打它的主意。
這三個虎崽子不是什麼兇猛動物,而是黎鎮北的三個大兒子。
黎鎮北三個大兒子個個都是生龍活虎好男兒--老四黎天明不算,他從小就體弱多病沒肌肉,性格也是猥瑣孱弱,所以也有人在背後戲稱他們是三虎一貓。
其實,黎鎮北家裡真沒有什麼藏寶盆,他跟大家一樣是靠盜墓發家。
只不過別人盜墓,都是用傳統的望、聞、問、切的技術來踩穴位,他靠的卻是「通靈。」
有一種說法是,黎鎮北有陰陽眼,看得到鬼魂,聽得到鬼說話。
還有一種說法是,黎鎮北開了天眼,山河江湖在他眼裡都跟透明的一樣。一眼就能看到底。
當然這些都是江湖傳言,真正的秘訣,連他的四個兒子也不知道。
倒不是黎鎮北藏私,按他的說法,是火候不到,不能輕易傳授,不然會惹殺身之禍。
按理說黎鎮北身負這樣的絕技,家族應該大富大貴才是,但是論收入水平,他們家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比起其他的幾個盜墓家族的財富來說,甚至遠遠不及。
這在外人眼裡就很奇怪。按理說他們父子並沒有什麼不良生活習慣,平常日子過得也是中規中矩,既沒有揮霍無度、也沒有驕淫奢侈。相反,黎鎮北治家甚嚴,四個兒子吃喝嫖賭抽,一樣不沾。
這裡面包含很多層原因,一是這個黎鎮北盜墓很有特色,別人都是一鍋端,有多少挖多少。他卻很有原則,每次不管多大的墓,只取一點,夠生活開銷就好,而且每個墓都只取一次,絕不來第二次。
這種做法在傳統上來說叫養墓,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當然,凡事抵不過見錢眼開,雖然養墓一說在這個行當裡是一種很「高尚」的行為,但是真遇到了值錢的寶貝誰也抵不住誘惑。
唯獨黎鎮北有這個底氣這樣做,行走江湖數十年,從來沒破過例。
用黎鎮北的話來說就是:「做事不能做絕,給人留條後路,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
他相信盜墓終究是一項傷天害理的事情,自古以來盜墓的不管曾多麼大富大貴,下場都好不到哪裡去,這叫報應。
人一死,錢財就成身外之物,即使財寶堆積如山,也難免家人手足相殘。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是黎鎮北的原則。
黎鎮北雖然自己生活節儉,但是對鄉親們卻是出手大方,誰家有點事兒需要幫忙他都樂意佈施接濟。也從來不求回報,這些都是明面上的。
暗地裡他出錢出力修橋、修路、拜佛「捐獻」出去的財物到底有多少,那只有他和兒子們知道了,而且黎鎮北做了好事也從來不留名。
按他的說法,這叫積陰德。
黎鎮北知道自己掘了那麼多墓有傷天理,他也不奢求自己能驅災避禍,他只希望自己百年之後,子孫後代能受自己的陰德庇佑。
因為這些高風亮節,黎鎮北在這一帶很出名,鄉鄰、同道都尊稱他為「盜聖」,一個盜墓的能獲得這樣的讚譽,那也算行業的一大亮點了。
黎鎮北家裡從來不藏貨,他認為這些東西都是有靈性的,一個盜墓的家裡放原主人的靈器,會招來厄運。
黎鎮北家裡也從來不存錢,除了日常所需之外,多餘的錢物都是散掉,有點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
他也從來不用擔心餓肚子,不管行情怎麼樣,他總是能發現「生意」。
幾個兒子長大以後,黎鎮北也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
他慢慢地把一些技藝傳授給了幾個兒子,做起了家族生意。
當然,傳授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礎的手藝,盜墓這一行,也講究基本功。
相對於技藝的傳授,黎鎮北更在意的是理念的培養。
他一再跟兒子們強調「一墓一次一點,活人死人都留路」的原則。
所以雖然黎氏盜墓家族在周圍名聲大噪,卻也並不富貴逼人,只是穩穩地維持一個小康偏上的中產階級水平。
「做人,切忌貪。做事,牢記細水長流。」直到今天,黎天命仍然能記起老爹說這番話時,臉上的那種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