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龍紋身的少年 > 第21節 >

第21節


這張父來至帳前,見一眾蒙古軍人正在飲酒作樂,旁邊陪侍的幾個蔑兒乞惕婦女衣不遮體,暗自垂泣。這蒙古人生性殘忍,他們認為人生最樂的事情就是『莫如戰勝仇敵,驅仇敵於馬前;盡掠其財物,悉奪其駿馬;目睹其親人以淚洗面;摟其妻女伴吾寢室』,端的是殘暴無端。這蔑兒乞惕人親王族人被滅,這將軍有大功,成吉思汗就賞賜金銀珠寶,親王的妃子也是盡歸其所有。這將軍生性殘暴,也不把這些婦女當人看,天天跟畜生一樣糟蹋。」
「張父雙手端著寶劍,跪著上前,那將軍伸手就取,但他酒後乏力,下盤不穩,那寶劍又頗沉重,竟然沒有拿穩,一個趔趄差點摔倒,惹得旁邊一眾蒙古人大笑。那將軍又氣又羞,便誣賴這張父故意讓他出糗,當下就命手下將張父五花大綁,將銀錠融化,直接從張父的耳中灌注,生生將其燙死。這些蒙古人竟跟看戲般瘋狂大笑。」
「這張大將軍目睹老父慘死,知自己雙拳難敵四手,當下隱忍不發,不動聲色,待晚上眾人皆醉,偷偷摸入帳中,拾起寶劍。喚醒將軍,一劍將其頭顱劈成兩半,然後他又把衛兵砍死,喚醒幾個婦人,牽了軍馬讓其逃跑,自己挑了四匹駿馬,往相反方向逃走。一路馬不停蹄,輪換坐騎,人歇馬不歇,一路奔回了陝北之地。」
「沒想到家鄉已經被蒙古鐵騎給燒殺搶掠一空,鄉親們死的死,逃的逃,昔日熱鬧的村鎮只剩下殘壁斷垣,一片蕭條。」
「那時的成吉思汗已經統一了大部分蒙古部落,雖然疆域廣大,但仍然保持遊牧民族的習性,每佔領一個地方就燒殺搶掠,留下一片廢墟,待百姓回來重建家園之後,又來佔領。如此反覆,直至這片土地上再無人煙。這蒙古人啊,從來不把咱漢人當人看,在他們眼裡,漢人甚至畜生不如。」
「這張大將軍一路走來,放眼望去十里八鄉渺無人煙,只剩斷壁焦木,路邊時有凍死、餓死、被殺死的百姓屍體。那年頭,整個中原北部常年被蒙古兵騷擾。這大宋朝雖然有心抗敵,無奈怎麼也打不過蒙古鐵騎,只能讓百姓任人宰割。」
------------
第二十二章:鐵騎軍
「張大將軍眼見得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國仇家恨一併湧上心頭,當下暗自立誓,今生誓殺蒙古人。」
這莫老三雖然窮困潦倒,但是這番話語說出來竟然也是威風凜凜、神態威嚴。人群之中有幾枚硬幣扔到碗裡,莫老三又恢復弓腰塌背的神態,對著破碗連連拱手拜謝一番,然後抬起頭來繼續說道:
「有次這張大將軍正騎馬仗劍在路上巡視,遠遠看到三個蒙古騎兵正押著一隊中原人返回軍營,隊伍裡只有成年男性,不見老幼婦孺,想必這蒙古兵怕累贅,把他們都殺了,只留下這些成年男性帶回軍營奴役。這張大將軍便衝上前去,二話不說,一劍將一個蒙古兵劈成兩半,另一個蒙古兵衝上前來,又被張大將軍攔腰劈成兩截。剩下一個蒙古兵見其厲害,騎馬而逃,張大將軍縱馬狂追,奔出幾百米之後,將其連人帶馬砍倒。」
「張大將軍提著蒙古兵的頭顱牽著戰馬回來,砍斷這一隊十幾個人的枷鎖,讓其各自逃命,這隊人都是蒙古兵從各地劫掠而來,個個家人都是慘死在蒙古兵手中,無不見證了蒙古兵的暴戾,那時蒙古騎兵兵強馬壯擅長騎射,個個都有以一抵十的本事,小股的宋朝官兵見了往往聞風而逃,尋常百姓見了連逃都逃不及,更別提反抗了。此刻見到張大將軍如天神下凡一般,頃刻間接連砍死三個蒙古騎兵,當下驚為天人,紛紛倒地跪拜。」
「張大將軍命他們各自四散逃命,蒙古軍隊不見了三個哨兵歸營,肯定要派大軍來搜尋,說不定要燒殺搶掠報復一番。」
「這群俘虜當中有一個明白人,當下不肯起身連連磕頭道:『天下雖大,卻儘是蒙古鐵騎,有蒙古兵就沒有漢人的容身之地,我等即使能今日苟活,他日仍免不了一死,與其忍辱偷生不如奮起反抗,跟蒙古兵拚個你死我活。英雄如此雄武,小的遠跟隨您出生入死殺蒙古人。」當下眾人紛紛附和。」
「張大將軍皺眉說:『我習慣一人來往,人多反而不便。』」
「那人道:整個中原已經淪為蒙古鐵蹄之下,恩公今日救我,他日蒙古人再來,吾等命不再有,與恩公親手殺我無異。恩公如果不從的話,今日就將我們砍死當場,總勝過死在蒙古人刀下。」
張大將軍一聽這話在理,當下就說,諸位跟我可以,但是要答應一事!
吾等淪落到今天,純屬大宋官府懦弱無能,官兵不求抗敵救國,只知欺壓百姓,我張玨不屑於跟其為伍。張玨跟蒙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吾平生心願,不求裂土封侯,只求殺盡蒙古人!
今日如果眾位兄弟跟我,他日只能落草為寇,不管將來如何,終有一天將死無葬身之地。如能接受,大家就一起結拜,我們將來以兄弟相稱。如不能接受,諸位就此散去吧。
張大將軍這一席話說的眾人群情振奮,當下紛紛振臂高呼,此生願隨恩公南征北戰,不求裂土封侯,只求殺盡蒙古人!
當下眾人結拜,張大將軍將從蒙古兵處搶來的軍馬、兵器分給大家。
張玨跟眾人道,蒙古騎兵之所以縱橫天下,一方面是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擅長騎射。另一方面是他們從小就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下熏陶,常年征戰,性格暴虐殘忍。中原養尊處優的兵士與其根本無法比。論單兵作戰能力,這蒙古兵也並不是天下無敵,但是他們遇強則退,遇弱便上,居無定所,仗著兵強馬快,進退自如。因此別人也無法奈何之。
我們如果想跟蒙古騎兵對抗,就要採取跟他們一樣的戰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遇到大隊的蒙古騎兵就避之,遇到小股、落單的騎兵就殺之。
當下這一撥人開始在中原北部縱橫馳騁,半年下來,竟然也斬殺了數百蒙古騎兵,解救難民無數。
這張大將軍常年在蒙古軍中熏陶,自然也摸通蒙古人的生活習性和治軍策略,他明白要想像蒙古騎兵那樣天下無敵,必須要治兵嚴格。因此督促部下刻苦訓練騎射砍殺,並制定了比蒙古騎兵更加嚴格的軍隊紀律。
為避免後顧之憂,規定軍隊每次作戰之後,將一部分搶掠的糧草分予難民,如有加入者,只接受成年男丁,不帶婦孺。
即便如此,加入的人還是越來越多,擁護者甚眾,這些人跟蒙古人有深仇大恨,因此作戰勇猛,加上張大將軍把一身本領也悉數教給眾人,隊伍很快就發展壯大,竟然有了數千騎兵,哪裡有蒙古騎兵,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活動範圍深入蒙古帝國領土,最遠甚至到了捕魚兒湖。
隨著隊伍的壯大,他們的打擊目標也逐漸從遊兵散勇轉向一些小型的蒙古騎兵部隊。經過幾年征戰,部隊戰力大大提升,甚至比同等規模的蒙古騎兵更加兇猛。
原來,這張玨大將軍是鐵匠出身,精通鍛造,他自忖自己這幫兄弟雖然作戰勇猛不怕死,但還是跟精於騎術且從小殺伐的蒙古人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為了減少部下的傷亡,他特地打造了專門克制蒙古騎兵的裝備。
這張玨大將軍少年時期就跟蒙古軍隊遠征,深知蒙古兵騎射砍殺的技巧和習慣,所以命人鍛造鐵皮護甲,將人馬最易受攻擊部位遮蓋,除了常備的騎兵作戰武器之外,每人還特地配備一把長柄勾矛,衝鋒之時夾於腋下,矛頭向前與馬身平直,或刺或勾,往往還未近身就將蒙古騎兵戳於馬下,因此作戰能力大增,因為多次擊敗蒙古騎兵,逐漸打出名聲,由於這只軍隊沒有名號又神出鬼沒讓人摸不清路數,因此世人根據其作戰特點將其稱作鐵騎軍。
很快,這支非官非民的軍事武裝引起了成吉思汗的注意,這年冬天,在全殲了蒙古族的一個千人隊之後,成吉思汗大為震怒,親率大軍,派旗下兩位最優秀的將軍哲別和速別額台為先鋒,追擊鐵騎軍。
以張玨的身手和本領,蒙古人是萬萬不能追上他的。但是現在隊伍壯大已經今非昔比,手下已經有了數千人的隊伍,加上輜重、糧草和搶奪來的戰利品,行進速度被大大滯緩。加上不少將領開始隨軍攜帶家眷,因此面對輕裝簡騎的蒙古精銳騎兵,隊伍已經沒有了當初迅疾如電的靈活性。
張將軍雖然明令禁止部下攜帶家眷,自己也是一直未娶,但是無奈心底善良,無法狠下心來處置這些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因此這一支軍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機動能力,大隊人馬行蹤也無法像以前那樣掩蓋,很快被輕兵輕甲的蒙古騎兵追上,經過幾番大戰,鐵騎軍傷亡慘重。丟了大部分的輜重器械,人員也只剩下了千餘人。
蒙古騎兵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兩個千戶侯被斬殺,上千騎兵陣亡,傷者無數。這鐵騎軍上上下下都抱了必死之心,每個人都是戰死至最後,沒有一人活著當俘虜。
鐵騎軍且戰且退,終於退到了現在的陝西北部,在一處無名丘陵,被者別和速別額台的兩萬騎兵團團圍住。
------------
第二十三章:背水一戰
張大將軍組織剩下這一千多名鐵騎軍將士,駐石為壘,伐木做牆,跟蒙古騎兵鏖戰了三天三夜。兩萬蒙古鐵騎在這山腳下圍攻數天,徒留下上千具屍體,竟然無法再上前一步!
按理說這兩萬大軍要想滅了這一千人是輕而易舉,但是一來蒙古騎兵不擅步戰,這丘陵山上戰馬衝殺不開。二來成吉思汗有意活捉張玨,心想,我滅塔塔爾部、誅蔑兒乞惕人、平乃蠻族,生平遇強敵無數,卻被你一個中原蠻子搞得狼狽不堪,要看看這個跟蒙古帝國作對的無名將軍到底是什麼人。
待得成吉思汗的金帳到得山下時,張玨將軍的鐵騎軍只剩下了不足百人,而山陵上又多出了上千具蒙古士兵的屍體。
經過連日征戰,鐵騎軍已經疲憊不堪,在山頭上堅守多日,糧草、淡水已經消耗殆盡,眾將士飲馬血,吃馬肉,直至連山頭上寥寥無幾的樹皮、草叢都吃光。即便如此,鐵騎軍仍然無人言降。
這一日,成吉思汗親自帶兵督戰,看到大汗的金帳出現,蒙古兵軍心大振,正在歡呼的時候,突然見山巔衝出數匹坐騎,其中一匹白色戰馬首當其衝,馬上之人白衣白袍威風凜凜,手持一柄長劍連劈帶砍,所向披靡。那馬神駿異常,在山石之上奔跑仍迅疾如飛,說時遲那時快,隊伍前列的蒙古兵擋不住白馬的衝勢,白袍將軍如閃電般衝到成吉思汗帳前。
這丘陵上山勢崎嶇險要,蒙古軍陣勢無法展開,數萬大軍眼睜睜地看著白袍將軍衝向金帳,此時,金帳前只剩大汗的親兵護衛,數十名怯薛軍擺開陣勢在前面阻住去路,張玨砍翻數人卻陷入包圍,無法再前進一步。那成吉思汗也是膽色過人,揮鞭驅開擋在身前的副將,冷冷地觀看來襲之人。
張玨戰馬身上鮮血淋漓,頃刻間身中數箭。身後幾座鐵騎此時相繼趕到,殺入包圍圈,眾人在白袍將軍的帶領下左衝右突,其後一名身騎黑色戰馬的戰將突然衝上前來,馬上一個滿臉鬍鬚、面黑如鐵的將軍,將手中一桿長矛奮力擲出,一道寒光直飛成吉思汗面門。說時遲那時快,成吉思汗上身一閃,長矛鐸的一聲插入身後的大纛之中,木柄顫動,嗡嗡有聲。怯薛軍發一聲喊,團團將成吉思汗圍住,以血肉之軀擋在陣前,像鐵桶一般水潑難進,。
張玨等人眼見無法再前,眼見援軍不斷湧來,手下騎兵先後戰死,只剩那黑色鐵騎在身邊奮戰,當下長嘯一聲,拔馬轉身就走,一眾兵士竟然沒能攔住他。
成吉思汗命手下停止追擊,不再盲目衝鋒,而是步步為營,緩緩縮小包圍圈,他明白這些人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剛才孤注一擲並未奏效,此時若發動攻擊反而會激發敵方將士同歸於盡的決心,當下只需慢慢合圍,對方將不戰而敗。
張玨的捨命一擊未能奏效,自己連日奮戰身上也是多處受傷,已到油盡燈枯之際,深知自己大限已到。這一日,他召集手下眾人,端坐在一塊大石上,寶劍橫枕膝上,慷慨激揚地說:眾位兄弟隨我南征北戰,如今回天乏力,我生平殺蒙人無數,但是仍阻不住蒙古人犯我中原,吾觀那成吉思汗,梟雄之相,實屬異類,他日鐵蹄必將踏遍中原,萬千生靈塗炭,我死不瞑目矣。
眾將痛哭。
張玨又道,這蒙古人生性殘暴,我如不死的話,眾兄弟將無一倖免。我若一死,眾兄弟或可有一線生機。
跟張玨一起衝殺的鐵騎將軍,名叫張思遠,就是當年率先跪求跟隨的人。聽張玨的口氣是要自刎以換取兄弟們的一條生路,當下上前跪泣曰,兄長一死,我等也不苟活,必與敵軍同歸於盡。
張玨怒目斥曰,蒙古騎兵,萬萬,汝等眾人,能殺幾何?若假降於敵,得其信任,他日或可報此大仇,或免天下生靈塗炭,如若戰死,何如螻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