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懸疑錄:蘭亭序密碼 > 第93節 >

第93節

  「朕說了到此為止。」皇帝搖頭制止她,「從今日起,娘子便是進過大明宮,見過朕的人了。現在朕要和娘子談一談,你今後的安排。」
  她明白了,他決定留下她的性命,但是有條件的。
  裴玄靜欺身拜倒,叩頭道:「妾已發願入道觀修行,還求陛下恩准。」
  「入道觀?」
  「是的,陛下,父親亡故後玄靜即入道觀,只因與李長吉早有婚約,才出觀待嫁。如今長吉已逝,玄靜對紅塵再無留戀,願從此入觀修道,永不再涉凡塵。」
  皇帝盯住她,片刻方道:「這麼說,你確實早都想好了。」
  「否則玄靜怎敢來見陛下。」
  皇帝點了點頭,「修道嘛,很好。朕倒是沒有意見,只是你叔父會不會……」
  「玄靜本就是從道觀出來的,況且我意已決,叔父必不會阻攔。」
  「那就說定了?」皇帝的口氣中竟有了些遲疑,「不過朕還需要你這個女神探。如果你專心求道,一味不問俗務的話,似乎也太可惜了……」
  「陛下還要玄靜做什麼?」
  「朕想要你追查金縷瓶的下落。此外,『真蘭亭現』的離合詩究竟是何人所作,怎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到朕的案頭,均關係重大,朕仍然要找到答案。目下看來,唯娘子能擔此任。」
  裴玄靜想了想,鄭重回答:「妾願擔此任。」
  皇帝再度流露出不確定的神色,「你當真嗎?是不是因為懼怕朕……」
  「陛下!」裴玄靜說,「陛下是天子,是大唐的皇帝,永遠不需要問這樣的問題。」
  他回望著她,鄙薄的神色中有了一絲難以捉摸的溫柔,彷彿寒冰在悄悄融化。
  終於,皇帝說:「天色不早,娘子可以退下了。」
  「是。」
  「……等等。剛進殿時朕問你,能否猜出朕為什麼喜歡這座清思殿。現在朕就告訴你。」皇帝興致勃勃地向裴玄靜招手,引她轉到屏風後面,「看見了嗎?」
  偌大的玉石條案上,擺放著一座精工細作的樓閣模型。
  「娘子一定聽說過凌煙閣吧?」
  「當然聽說過,凌煙閣不是在太極宮裡嗎?」
  「是啊,所以朕讓人仿製了這座模型,置於清思殿中。這樣便天天都能看到。」皇帝飽含深情地說,「朕發誓剿平藩鎮,中興大唐。等勝利到來的那一天,朕將在凌煙閣中宴請所有的有功之臣。朕曾經對武愛卿說過這話,可惜他等不到了……朕也和裴愛卿說了同樣的話,朕相信那一天終將到來。」
  裴玄靜沒有說話。她隔著淚水端詳這座無上精美的樓閣,即使它只是一個微縮的模型,也足夠令她心潮澎湃。
  她終於明白武元衡為什麼會挑中自己了,使他下決心的,恰恰是她所念的長吉的詩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她也終於明白武元衡為什麼說「長吉詩中有真意」。
  武元衡從來沒有期望過長吉能幫她解開謎底,他說那句話,只是在由衷讚歎長吉的詩句,契合了他自己的心聲。而裴玄靜所需要的,也僅僅是一個奔向長吉的理由吧。
  「長吉,我見到你詩中的凌煙閣了。」
  9
  吐突承璀有些醉了。
  穢氣絕不許入陵園,李忠言便在陵園外的更衣殿中和他見面。吐突承璀也明白自己的行為失當,老老實實灌下幾盅熱茶,頭腦清醒了不少,心情卻仍然無法平復。
  若非滿腔鬱結需要發洩,他也不會如此狼狽地來找李忠言。
  在掌握了太多皇家機密之後,吐突承璀已經找不到一個活人能傾吐衷腸了。唯有李忠言,雖然活著卻等同於死者,於是連吐突承璀自己也沒想到,豐陵竟然變成了他安撫靈魂的地方。而沉默的李忠言,更成為他在這個世上不可或缺的「朋友」。
  今天他實在有些話不吐不快。
  「聖上竟然向郭貴妃低頭了!」吐突承璀恨恨地說。
  「不就是立了三皇子為太子麼。」李忠言不以為然,「三皇子本來就是嫡子,立為太子也沒什麼奇怪的。」
  「可是這下讓郭家遂了願!郭貴妃也滿意了。」
  「那不是挺好的。」
  「哼!」吐突承璀說,「為把事情辦得體面,聖上還讓我幫澧王擬了奏表,自請以三弟為太子,簡直是……」
  李忠言淡淡地說:「那是效仿當年玄宗皇帝的長兄寧王,上表讓出太子位吧。這樣做澧王今後的日子才能好過,聖上想得很周到嘛。」
  「反正我不服!」
  「你?要不服也輪不到你。」李忠言露出不屑的笑容,「對了,聖上怎麼突然想通的?」
  吐突承璀的眼睛驟然亮起來,他湊到李忠言的耳邊說:「這可是件天大的秘密!你還記得我上回帶給你的先皇筆墨嗎?」
  「當然,先皇又怎麼了?」
  吐突承璀長歎一聲,這話說起來還真夠長的。
  竟要遠溯到太宗皇帝的貞觀十六年。在太宗皇帝的一再堅持下,魏徵同意輔佐太子李承乾。對魏徵來說,這是一件傷感的任務。因為多年前,他曾經竭力輔助的上一位太子李建成,正是死在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從哥哥的手中篡奪了繼承人的位置,為樹立一代明君的典範,又把李建成曾經的輔臣魏徵納於麾下。
  到魏徵接任李承乾的太子太師之職時,將要垂范千古的貞觀之治已進入第十六個年頭。大唐國力蒸蒸日上,海晏河清,君是明君,臣為良臣,血腥骯髒的往事早已如煙,偶爾在魏徵心頭泛起的,也是一種後怕與慶幸兼而有之的情緒吧。
  然而宿命的循環似乎躲不過去。當太子李承乾一再失德,魏王李泰卻聲望日隆時,魏徵彷彿眼睜睜看著自己輔佐的第二位太子,即將重蹈當年李建成的覆轍。他預感到,假如這次太宗皇帝處理不好立儲的問題,皇權爭奪將成為李唐王朝永遠繞不去的坎,一代一代靠宮廷政變的血腥殘殺來解決問題。這太可怕了。
  於公於私魏徵都要力保李承乾的太子位,問題是他已病重,時日不多,辦法更少。
  恰在此時,魏徵得到了一份智永和尚悼念其弟智欣的《俯仰帖》。篇中感物傷人,以昔懷今,比照祖先王徽之和王獻之的兄弟之情,來悼念弟弟智欣。
  太宗皇帝本人酷愛書法。作為戰亂後休養生息的國策,更是鼓勵全民學書法。他尤其推崇王羲之,一手將其捧上「書聖」的位置。魏徵得到《俯仰帖》後,靈機一動,決定借題發揮,將《俯仰帖》廣為刻印,向天下宣揚「手足親情,天地鍾之」的理念,進一步確立正統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的皇位繼承規則,防止當年的玄武門之變重演。他甚至策劃了一個周遊全國各地發放《俯仰帖》的活動,比照當年智永周遊全國寺院發放《真草千字文》的壯舉,以造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