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天墓之禁地迷城 > 第478節 >

第478節

青松看了一下其他人,然後說:「等到天災降臨,然後再做打算,畢竟我們都沒經歷過天災,也不知道它會以何種形式出現,我猜,你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會沒有馬上就進死亡谷吧?」
見他將打算和盤托出,我也點頭道:「沒錯,我也是這樣的想法,先瞭解一下天災的危害性,然後再做決定。」
村長在勸告無效後,就跟斯蘭大叔還有梅朵一起離開了村子。
告別了大叔幾人,我又回到了青松道長的院子,這時他已經開始在做飯了。
忙活了小半天,我也有些餓了,便在一旁幫著道士打下手。看著老道嫻熟的開始燉牛肉,我不由得開口問他:「道長,我記得道士不都是吃素的嗎?」
青松頭也沒回的說道:「你說的那是全真教的出家道士,我是正一道的火居道士,是不需要受戒的。」
正一道?我立刻問道:「你是龍虎山的道士?」
青松扭頭看了我一眼,淡淡的說道:「不是,我是茅山宗的。」
「茅山宗也是正一道?是不是就是那個電影裡演的茅山道士啊?」我忽然有些八卦的問他。
青松點頭說:「差不多吧,沒有電影裡演的那麼誇張。正一道不止是龍虎宗一脈,還包括茅山宗、閣皂宗、太一道、淨明道,以及神霄、清微、東華、天心諸小派。其中龍虎宗、茅山宗以及閣皂宗,一直被並稱為『三山符菉』,算是正一道最大的三個宗派。」
他一說三山符菉,我才忽然想起,這茅山宗可是以符菉最為出名的啊,有機會一定要跟他討教一番。
我們兩個有一搭無一搭的先聊著,說著說著,我就想起了甲子天災,對於這個六十年一次的傳說,我還是聽斯蘭大叔說起的,也只是聽了個大概,因為再多的信息大叔也不清楚。
這青松道長在村子裡一住就是十幾年,不管他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起碼他能比我對天災的情況知道的更多些。
基於這種考慮,我問他:「道長能不能給我說說,這甲子天災究竟是怎麼回事?」
青松道長很直接的說道:「我和你知道的一樣,都是從村子裡老一輩那裡流傳下來的說法,而且這天災六十年才一次,沒人能知道的更多。」
聽他這樣說,到也合乎情理,我也沒再追問下去。
這時,青松道長做好飯菜招呼我一起用餐,他還特地捧出一小壇陳釀,可惜我不喝酒,他只能自斟自飲。
這道士一喝起酒,話就多了起來。我在一旁安靜的聽他說話,有時也會問些死亡谷相關的事情。
據他所說,他是個孤兒,從小被師傅收養帶大,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我有些不可思議的打量著他,從外表看,他最多也就是四五十歲的樣子,而且身體狀況似乎比我都好些,很難讓人聯想到,他竟是位花甲老人。
青松道長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有些收不住,從他小時候學習茅山術法起,一直說到了闖蕩江湖時救下木仁大叔。然後又告訴我說,他師傅臨終前的遺言裡,有一件事情需要他完成,就是前往地獄之門,尋找一件師門寶物。
至於是何寶物,他也沒對我隱瞞,還給我講起了這寶物的來歷……
茅山宗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宋朝,傳說北宋元祜元年(公元一零八六年)的一天下午,宋哲宗煦太后盂氏一時不慎,竟誤將一枚小小的繡花鐵針吞入腹中,當時朝內御醫束手無策,母后坐以待斃,哲宗皇帝心急如焚,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於是下詔廣貼榜文,四處尋找名醫。
可是過了數日,舉國上下仍無一人能醫此疾,哲宗皇帝氣急交加,心如刀絞,哪裡還有什麼心思處理國家大事。
正在哲宗皇帝十分焦慮之時,忽聞有人上奏道:「聖上:宮門之外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道長,言說自己可治太后之疾,願為國分憂,為太后解難……」
未等此人說完,哲宗帝便急不可待地命左右將那道長接入宮內。
「不知道長尊姓大名?隱居修煉於那座靈山福地?有何神奇術能醫母后鐵針入腹之疾?」哲宗皇帝見道長之後開門見山地問道。
只見那道長不急不忙的回答道:「貧道姓劉,名混康,宇志通,常年居於江水之東的茅山之中,與青山白雲為伴,曾在山中跟隨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二十四代宗師毛奉柔道長,學得了一點浮淺的道家秘術與醫道,今聞太后有難,特地趕來想盡犬馬之勞,為皇上分憂解愁,為太后治癒鐵針入腹之疾。」
哲宗皇帝聽完道長回答之後,心中十分高興,頓時臉色由愁變喜,並滿面笑容地對劉混康道長說道:「道長若能治好母后鐵針入腹之疾,朕定要將您留在京城之中,並為您修建廟宇,並賜金銀財寶,讓您享受人間一切榮華富貴。」
「貧道這就前去一試。」劉混康道長如此回答。
劉道長見過太后,拿出丹藥與神符,施法後讓太后服用,太后嘔吐不止,很快就將繡花針吐了出來。
至此,皇帝龍顏大悅,請劉道長留在京城上清儲祥宮,為此宮住持道長,並賜其號為「洞元通妙法師」。
劉混康道長在京城上清儲祥宮內住了一段時間,雖說倒也清靜幽雅,但還是十分思念那山青水秀的茅山,故而便辭請回歸茅山隱居修煉,哲宗皇帝無奈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重新回至茅山。
為了表達對劉混康道長的感激之情,紹聖四年(公元一零九七),哲宗皇帝敕江寧府出資擴建茅山,劉混康道長所居住修煉的潛神庵,工程竣工後敕賜名「元符觀」。
與其同時還特別敕茅山上清經篆宗壇,同江西貴溪龍虎山,與浙江閣皂山三山鼎峙,共輔皇圖。
不久又將年號由紹聖更改為「元符」,以示紀念。
宋徽宗繼哲宗皇位之後,於建中元年(公元一一零一年)詔請劉混康道長赴京,崇寧元年(公元一一零二年),劉混康道長屢告歸山,微宗皇帝見久留不住,便遣派使者陪送劉混康道長歸至茅山。
不久又先後賜送給茅山道教上清派,九老仙都君印一顆,合明天帝敕玉符一道、御賜宗壇玉圭一笏、哈硯一座、玉靶寶劍一口、《上清大洞秘篆》十二卷軸、《上清大洞券策簡詞》十二卷軸、《遼王詩簡》一卷,共計八件,以作鎮山之寶。
青松道長遵循師傅遺囑,要去死亡谷內尋找的,就是八件寶物中的「玉靶寶劍」。

第四百七十九章 御雷符
這把寶劍雖非神兵利器,但卻是歷代宗主的佩劍,身份象徵意義更重於寶劍本身功用。
玉靶寶劍遺失大約六十年了,這把劍是青松道長師祖爺的隨身之物,而他的祖師爺丹陽真人卻失蹤了。丹陽真人在失蹤前,告訴過青松的師傅,他要去一趟崑崙山的地獄之門,然後就一去不復返。
按照時間推算,丹陽真人失蹤的時間,正好是上一次甲子天災爆發的時候,不知道他的失蹤是否就是因為那次天災,這些都是青松道長自己的猜測。
他在那陵格勒村一住就是十幾年,死亡谷一帶幾乎被他摸得差不多,除了那個傳說中的鬼門關沒進去過,還有就是死亡谷的那條暗河無法涉足。
而這十多年間,他找遍了死亡谷,也沒發現丹陽真人和玉靶寶劍,本以為丹陽真人可能會去了其他地方,但他卻在谷內找了一處陣法,他立刻就認出了那正是茅山宗的六丁六甲陣,此陣法攻守兼備也是茅山宗的鎮山之寶。
丹陽真人在死亡谷內布下這個陣法,看樣子應該是以防禦居多,可想而知,他當時一定是陷入了極其危險境地,除此之外青松就再也沒找到任何線索。
除了不斷想辦法探尋暗河,再就是要等到甲子天災再次降臨。他總是認為,丹陽真人的失蹤,應該和那次的天災脫不開關係。而想要找到相關線索,就必須要等到這次天災來臨,然後再進入地獄之門探查。
沒想到他和我一樣,都是身負師門重任,所以才會不懼艱險的探察死亡谷。
聽完說的話,我不由得深思了起來,心中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卻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又認真的想了一遍,這個青松道長已經在這裡十幾年了,而且多次進入死亡谷探查,幾乎已經查遍谷內每一個角落。
我忽然意識到哪裡不對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