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墓探 > 第413節 >

第413節

「我天,這個樹竟然是木頭雕刻出來的,竟然跟真的一樣。」大哲感慨道。果不其然,那樹幹,樹枝,樹葉,甚至樹上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都是木頭雕刻的,但是不管是遠看還是近看,都幾乎看不出破綻。要不是雲顯撿起了一片地上的落葉,發現是一塊木頭片,我們可能還意識不到這是一棵雕刻出來的樹。
「簡直就是栩栩如生。」雲希明說。
「真的是可以以假亂真。」我說。
「陰陰,你們家素來都是做木料和古木傢俱方面的生意的,可曾見過這樣的木雕?」陸大叔問。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是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不過看這棵樹的大小,實在是我所見到的所有的木雕之中最大的了,真是巧奪天工。」我說。
「不知道誰這麼無聊的。竟然想到要雕刻木頭,古代人就是這麼閒。」大哲說。
「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但實際上,木雕藝術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生;只是一開始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直到人們有了審美,木雕才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日趨完美。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成為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明清時代的木雕品題材,多見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歡迎。木雕種類紛繁複雜,各大流派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各自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東陽木雕誕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的東陽地區,有四百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而聞名中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所以說木雕是一門藝術。絕非古人無聊所致。」我說。
「又是建築,又是雕刻。這個左慈簡直就是個能人啊,不過這樣的用木頭做一棵樹的法子,有什麼說道?」雲顯問。
「這樣的技法有很多種,木雕其實也是大有門道的,首先就是要選材。木頭的選擇很重要,木頭有的鬆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鬆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複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只是雕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複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你看這棵樹的雕工,還有木料的文理,這是一棵硬木,準確的說是黃花梨木,也是非常稀罕的木料。」我說。
「單是選好了木料還不行,還要對木料進行處理,主要就是乾燥。一種是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乾燥,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再就是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厘米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還有簡易人工乾燥:一是用火烤乾木料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或烘乾。這兩種方法乾燥時間可能縮短,但侵水後的木材容易變色,有損木質。」我說。
「然後才是你提到的,技法。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質的特性或用力過猛會減去不該減去的地方,而感到驚心動魄,但如處理得當,也可能因險象環生而喜悅。同時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運用過程中產生的特殊韻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是心理多變而複雜有意義的過程。優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與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心靈與技巧的產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所以說木雕是一門藝術,絕不是閒來無聊的隨心之作。」我解釋說。
「還要經過若干的步驟,通常要先畫創意稿,再用墨線勾畫放大到木材上;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鑿粗坯:可從下到下,從前到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一層層地推進。然後是修光、打磨、著色上光,這些步驟,才算完成。當我們雕完了一件作品,從緊張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有如孕育生命的誕生,會有一種成功和收穫的快感,細細品味似經歷一次死與生的過程,這便是創造的魅力,但是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但要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需多雕多練,多琢磨,熟能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風格。」
「陰陰,這東西這麼來之不易,是不是特別值錢?」不用說這一定是大哲問的。
「你呀,就知道值錢值錢,你上輩子是不是窮死的,所以這輩子才會這麼財迷。」閔瀾說。
「上輩子不重要,這輩子不要受窮才是正理。陰陰,你倒是趕緊研究研究,這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啊?」大哲問。
我抬頭看看那棵樹,雕刻的精緻完整,生動影響,竟然並不想是出自現世,真有點此物只應天上有的感覺,「這東西的價值,不可估量。」

第五百二十五章 木雕仙樹(下)
「2014年,在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博覽會上,一套二十二件的黃花梨木傢俱在浙江東陽國際會展中心受到關注,傢俱標價五億元人民幣。號稱天下第一黃的黃花梨家居。來自上海的商家介紹,這套傢俱為二十二件套,是由一棵重約四噸、樹齡足有千年以上的黃花梨原木製作而成。它花費了整個公司團隊數年的雕刻時間。其天價原因,不僅在於尺寸大,亮點在於這樣的東西,賣了就沒了,屬罕見珍品。商家自稱,該傢俱在東陽有著鎮城之寶的美譽,而且只展不賣。而我們眼前的這棵,只怕大小品質年份,都更加優質。」我說。
「我的媽呀,那些東西豈不是很值錢了,可就是這東西太大了,帶不走,你說咱們運一個樹枝怎麼樣?」大哲說。
「單反雕刻之物,一經損壞必然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我說。
「不過這東西左不過也是木頭,怎麼會這麼值錢的。」雲顯問。
「木雕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是以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木雕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就有木雕魚出土,這是我國木雕史上最早的實物。河南信陽戰國大墓出土的木雕鎮木獸,湖北雲夢漢墓出土的彩雕木傭均為我國早期木雕作品。由於保存的困難。現今很難看到超過千年的木雕作品。兩宋時期木雕作品較為多見,這時的木雕已採用組織細密的木材為載體進行製作,這就有利於木雕作品的傳世。我國的一些廟宇裡還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時由於海外貿易的急速發展。木材種類有所增加,許多由海外進口的硬質木材,是木雕工藝得到長足發展。」我說。
「木雕的發展歷史久遠,是非常有價值的歷史參照物。明清期間是木雕藝術的一個輝煌時期,湧現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藝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藝術的一個高峰。清末至民國年間由於政府的*,國力的衰退。外強的侵略,民不潦生。木雕藝術從此衰落,藝人名家也只能淪為匠人餬口度日。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民間工藝得到了保護及挖掘,木雕也重新渙發出生命。湧現出一批國家級大師。他們的作品,工藝精湛,秉承傳統,立意深遠,謳歌時代,體現了大師們立足傳統,銳意創新,直抒重獲新生的胸懷和報效國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到了現代國家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國富民強,黨和國家對民間工藝的大力扶持。喚起了民眾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熱愛與追求。逢此盛世,民間工藝美術有了新的飛躍,木雕藝術也不例外。面對實際情況,在全國工藝品展出中,優秀作品的作者年齡偏大,年輕作者寥寥無幾。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怎樣能夠激發年輕人對製作民間工藝的興趣,怎樣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不使民間美術事業後繼無人,這是進行正常藝術創作以外所嘗試研究的工作。如何有效地保護民間藝術,延繼民間傳統文化已成為政府、學者及藝術家們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作為一名成功的藝術家,其個人應當在公成名就的同時以其影響力做好傳幫帶。可以改變一下以往的傳承形式,民間工藝多以家庭個體製作經營,在經濟來源、作品銷售等方面都尚無很可靠的保障。特別是在繼續、延續、繼承和發展上困難和問題更多。如果沒有很合適、理想的家族繼承人,社會又沒有關注和給予支持,很多民間藝術珍品可能會在我們這一代出現斷代現象。這就迫切的需要我們進行文化搶救,使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和藝術形式得以保護。但所遇到的困難則是,由於機器製造業的高度發展,越來越擠壓費工時的手工操作。如一件簡單的木雕,花上幾天時間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機器只需數十分鐘。同樣一件作品,由於成本、價格差異太大,致使手工製作的在市場上佔有的份額越來越少。其次,正因為利潤空間擠佔了民間手工藝品的生存空間,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製濫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手工木雕漸漸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處於社會文化的邊緣。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場中站住腳,就必須拿出無法大量機械製造的優秀藝術作品,這就要求作者本人有高超的技藝。但掌握全面紮實的技能決非一日之功,眾多藝術大師很希望能找到好的弟子,讓自己的手藝能傳下去,發揚光大,但是對民間工藝感興趣的年青人不多。無論哪一種工藝門類,都要求作者對工藝事業本身很熱愛,要專心,肯動腦筋,耐得住寂寞,抵抗得住外界的誘惑。在社會上定期的舉辦作品展,讓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對傳統藝術有深刻的感性認識,由喜愛到嚮往,並投身其中,逐漸深入。有道是物依稀為貴,如此看來,手工木雕就變得更加珍貴了。」我解釋說。
「我覺得有點不對啊。」雲希明突然說道,「你們過來看看,這個樹似乎有點不對勁。」
「怎麼了?」我問。
「剛才我看到這個樹落了一地的葉子,倒不像是提前佈置好的,而像是這個樹自己就會落葉子一樣,還有這樹上的花苞,我怎麼感覺它們竟然變得比之前又大了一點呢。」雲希明說。
「難不成難不成,這個樹是活的麼?」大哲問。
「當然不是,我覺得這樹裡面似乎有可能是有機括的。」雲希明說。
「機什麼?」大哲問。
「機括,就是機關。」雲希明說。
「怎麼木雕還有機關呢?」大哲問。
「武漢木雕船,這個工藝有點像是武漢的木雕船。」我說,「武漢木雕船,是我國木雕工藝中的非常獨特的一個藝術品種。作品雕刻藝術,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武漢木雕船的工藝之所以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與武漢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湖北造船業的發達,是密切相關的。湖北木雕船的種類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戰船、畫舫、龍舟、鳳舟、彩船等等,應有盡有。武漢木雕船以柏木、黃楊木、紅木等為原材料。在雕刻藝術上,除了圓雕、浮雕、鏤雕,還有一些獨特的工藝,如淺浮雕去表皮又不傷面;深浮雕深而不傷底,並且注重花紋裝飾、鏤空鎪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紋清晰、勻稱、纖細。船上的樓閣門窗、欄杆等等也精細入微。它的制模則根據每件產品的不同造型、設計出各種不同結構的零部件。技術上要求方圓規矩,銜接無縫,拆卸自如。據說這種木雕船大到它的船錨和帆舵,小到窗戶門板,都是可以活動的。」我說。
「這麼神奇,所以說,從這一點上來看,這棵樹確實安裝了機關,是棵活的。」大哲說。
「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這樣的。」我說。
「不過這棵樹似乎更加難得。」雲希明說,「一般的機括,都需要有人啟動才可以生效,但是這個木頭雕刻的大樹,竟然自己就會落葉開花,這豈不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麼。」
「所以也就是說,事情又轉了回來,還是永動機的問題。」陸大叔說。
「古代最常見的機關就是弩做機關,為了防盜,就在墓門內、通道口等處安置上這種觸發性的武器,一旦有盜墓者進入墓穴,就會碰上連接弩弓扳機的絆索,進而遭到猛烈的射擊。這之後還有連環翻板、鐵索吊石等反盜的機關暗器。但是上面那些機關的實際效果遠遠沒有那麼驚心動魄,零部件的銹蝕,機關弦的老化,受潮等,都會使實際效果不佳。但是這樣的,歷經多年,不壞不腐的自動運作的機括,別說是古代,現代也是沒有的。」雲希明說。
「看樣子,這只是一棵樹,它只是用這種方法長在這裡,看上去沒有什麼危險性,也不是什麼機關,那麼到底左慈造了這麼一棵樹,是為了什麼呢?」閔瀾問。
「不是為了什麼,而是是什麼,這棵樹不是左慈設計放在這裡的,而是它本來就該在這兒。」我說。
「這是什麼意思?」閔瀾問。
「這裡既然是瑤池,那麼不說別的了,這裡最應該有的就是,蟠桃樹。」我說,「蟠桃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我要是說的不錯的話,這個左慈的設計就是,讓這個蟠桃樹自己生長,直到開花結果,不過以他人類的壽命,恐怕看不到了。而我們也看不到了。至於永動的原理,只怕永遠都要成秘了。」我說。
「我天,這也太神奇了,這個左慈簡直就是神啊。」雲顯說。
「他自然有他的獨特之處,」雲希明說,「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修仙之人,只有他被稱為,半仙。」

第五百二十六章 二維
眼下我們所處的情況,已經不能用任何的科學依據來解釋了,一路走來多少座古墓,都讓我對於我所學到的科學知識產生嚴重的質疑。每當這個時候,在驚訝於古人的聰慧才智的同時,我都忍不住想要把我的那些大學老師請來,讓那些老學究也看看這些用科學常識解釋不清楚的古怪現象。
恐怕大家都忘記了我們現在在哪兒,讓我來給大家梳理一下。有著長壽村之稱的巴雲村,忽然間幾乎全村人的得了一種早衰的怪病,我們為了幫助袁茹部長,來到了巴雲村做實地考察。然而早衰症的病因沒有找到,卻在村子後面的後山上找到了疑似是半仙左慈的墳墓。而這座墳墓竟然是建在一座已經廢棄多時的古代地牢,我們找到左慈墳墓的入口,結果走進去看到的卻是七寶玲瓏塔,艱難的穿過七寶玲瓏塔,我們來到了一個被設計成了人間仙境的地方,穿過南天門和凌霄寶殿,我們來到了瑤池聖殿,這個地方更加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