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秘界(秘界尋奇) > 第39節 >

第39節


漢斯還在用儀器四下掃瞄著這海溝的深處,還生活著一種海蛇,雖然這種海蛇移動極其緩慢,但它的毒液卻是世界上最劇毒的液體,由於深海內缺少競爭者,這種海蛇身體很長,在水下這麼深的地方,潛艇已承受了莫大的水壓,事也不敢冒險讓海蛇纏繞,以測驗潛艇的堅固度。在沒搞清狀況之前,大家甚至不敢大聲呼吸,生怕驚動了什麼神秘生物。
第37章 發瘋
數分鐘後,沉寂被打破了,「劉易斯,你來操縱機械臂,俘獲探測器,然後我們升到五百米的深度,再進行加固。」西門長老下令。
「你認為一頭鯨魚會帶著這樣一個物體潛航嗎?」羅亦安提醒著。
西門長老點點頭:「有道理,我們不能帶著它同行,還是召喚貨船,由貨船運走。」
「那也不行,我聽說,它失蹤前曾自動發出尋求母船救援的信號,萬一出水後,甚至升到一定的高度,它就開始發信號,怎麼辦?」
「它在水下被丟棄了兩年多了,我想,它的電池該耗盡了吧。」漢斯說。
「原子電池應該是七十年代的發明吧,幾年前發射的土星探測器卡西尼,就帶有以鈽為原料的核原子電池,我們對海溝號的動力設備並不瞭解,萬一它也使用的是原子電池,怎麼辦?」
「你有什麼建議?」西門長老問。
「我建議,我們這趟航行只對它進行觀察,然後,我們回去製作一個耐壓一千五百米的水密艙,將海溝號調升到一千五百米,通過水下作業把它裝入水密艙中,再把這個水密艙用貨船運送到基地的海底隧道口,投入水中,通過拖曳拖入基地。」
西門長老摸著下巴,盤算了一會兒,下了決心:「我們已經等了兩年的時間,再等幾天也不妨。好吧,拍完照片,確定方位,開始上浮。」
這次初航的結束,意味著潛艇各項調測成功。回到秘密基地的西門長老開始召集貨船,以運送打撈物品。從歐洲啟航的貨輪開到此地,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為了掩飾秘族的行動,這艘貨船抵達新西蘭後,還需要把船上船員全部換成秘族的人手。西門長老籌備著這項工作,便解散了羅亦安他們,約好三個月後,在新西蘭集結。
得到假期的羅亦安,大搖大擺的將熱核反應堆裝入自己的皮箱,堂而皇之的提著它們,自西門長老面前走過。看得出西門長老本想說點什麼,可他最後還是沒有開口。
這兩個熱核反應堆是羅亦安為史潘森的研究室所準備的。深埋在地下的史潘森研究室其巨量的挖掘工作導致工廠耗電量直線上升。已經有人奇怪,為何簡單的修建廠房工程,卻耗費了如此巨量的電。羅亦安提回去的這兩個熱核堆將為史潘森的挖掘提供足夠的能源支持。擺脫了對市電的依賴,熱核反應堆強大的能量將會是挖掘工作大大加快。熱核反應堆的高溫,還可用來支持金屬熔煉爐的工作,讓史潘森生產更多的機器人,以便加快挖掘進度。
也許,正是考慮到羅亦安提走的反應堆還是用在秘族內部,西門長老忍住了,沒有出言阻止。
羅亦安拎著兩個皮箱不引人注意的回到自己的工廠,來到了史潘森的地下研究室。現在,說它是研究是還有些誇張,史潘森只挖掘了一條長長的隧道,還沒有挖到大海裡。即便如此,隧道挖出的巨量的土方,已經讓史潘森苦不堪言。為了減少挖出的土方量,最後這些土又被捶到隧道洞壁上。反覆的錘擊使洞壁變得很堅固,甚至用不著混凝土加固。也因為如此,這條隧道變成了一個細細的小孔,機器人能夠爬進爬出,但人進入,就直不起腰來。
「太好了」,見到羅亦安提來的禮物,史潘森禁不住露出了笑容:「沒想到這麼快,他們就研究出來了這個東西。有了這兩套能源設備,一套做主動力,另一套作為備用能源,我們可以干很多事。能源充足,我們就費點事把土壤裡存在各類金屬提煉出來,這樣,我們這個研究室甚至完全不需要向外面購買金屬原料。我將完全用特種鋼建一條通向大海的隧道。海鹽裡,富含各類金屬,海面下700米,我們又可以找到豐富的熱核反應堆材料,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能源……」
史潘森搓著雙手,興奮得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羅亦安則聽得目瞪口呆。從土壤裡、從海水裡提煉鹽類,再從鹽裡提煉出各種金屬,這個得不償失的行為也只有史潘森那發瘋的腦袋才會想出。這樣耗費巨量的能源,卻只換來價值不大的各類金屬,真是對能源的浪費。
管他呢,反正秘族首先要保證的是隱秘,為了保持隱秘,他們不惜耗費巨量的錢財。史潘森有了兩套熱核反應堆的支持,這樣龐大的能量在研究室建立早期,閒著也是無用,就由他發瘋吧。
羅亦安協助史潘森將兩套能源系統安裝就位。史潘森利用羅亦安採購回來的那批設備建了一個原子粉碎爐,將挖掘出來的土方粉碎成原子狀態,提煉出其中有用的金屬,無用的原子灰則用來加固隧道壁。
幾天的工夫,一節節管道鋪進了隧道,在管道處設立幾個水密閘之後,史潘森挖通了海底。利用上百組排水系統,多餘的土方被迅速推到海底。不幾日,海底離岸幾十米的地方,便升起了一個小山丘。山丘附近,水下機器人緊張的忙碌著,對構成山丘的物質進行衰變處理,讓山丘看起來,彷彿數百年來就已存在。
解決了土方問題,史潘森開始向下挖掘,工程進展得很快,挖掘的土方流水般通過原子粉碎爐,又被鼓風、排水系統推入海底。隨著,提煉出的金屬越來越多,製造的挖掘機器人數量也開始上升,挖掘工作帶著持續的加速度,進行得越來越快。
第38章 掩蓋
「羅傑,我們已經挖掘到了地下200米,你下次來,我們會挖掘到2000米左右,然後,我們開始向周圍擴展,建立研究室。我估計,今年年底,我們的研究室就可以建成。」羅亦安臨告辭時,史潘森得意的對他說。
「那麼,到時候,我們頭頂上的新廠房也會建成。」羅亦安承諾道。
「我也該上去了」,史潘森說:「以後挖掘工作會進入自動控制,等我的機器人按程序建設好地下研究室,會想我發信號。那時,我會帶著我的人進入地下。羅,自那以後,我們的聯繫要盡量地少,不是緊急事件,請不要頻繁出入地下研究室。」
「我明白」,羅亦安拉著史潘森,乘夜色返回了地面,兩人分了手。
乘著難得的閒暇,羅亦安漫步在廠區,隨意轉著。
廠區內,樓房很破敗。羅亦安轉了幾幢樓,發現廠區的職工住的還是條子樓,這種樓房是由早期的職工宿舍改造的,一間房子就是一戶人家,沒有廚房,廁所公用,水房公用。一層樓上,數十家擠在一起,過道堆滿了雜物,樓道的燈昏暗異常。羅亦安雖然小心翼翼,但還是被雜物撞了幾下。
以往的國企改造都是房地產公司接手的,他們把廠區推平,蓋上一幢幢商品房出售。對於工人們,則採取所謂競爭上崗的手段,最終,只能讓寥寥無幾的幾個工人保住飯碗,然後,房地產老闆兩手一攤,告訴工人:「瞧,不是我沒提供崗位,而是你們不合格。」
最後的結局是:廠子的地賣光了,廠子的工人全丟了工作。房地產老闆賺得盆滿缽滿,與貪官們一起語重心長的鼓勵工人們「從頭再來」。
基於這種情況,這個廠子的工人們即使居住條件再惡劣,也拒絕了劉秋卉改造廠區的建議。雖然,新廠房有三位洋老闆現場監工,讓工人們知道新老闆是真合資。不過,新運來的先進機床,許多工人們不會操作,很多機床則完全由計算機控制,這讓工人們只能擔任打打下手,傳遞物件的工作,因此,即使上崗的那部分工人也有強烈的危機感。
羅亦安看著廠區的景象,心中感到濃重的憂慮,地下研究所建在此地,要想很好的掩飾起來,就必須與工人們搞好關係。現在雙方的關係,全靠劉秋卉的金錢攻勢維持著,然而,所有的商人都是尋求利益的最大化,白花錢養著一群閒人,長此以往,很難不被人議論紛紛。而新機床的操控,又至少需要大學文化水平,老工人、老技工的知識已經老化,不可能勝任新的工作。雙方的矛盾繼續下去,早晚會有激化的一天,那時,對地下研究室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威脅。想個什麼辦法解決這一矛盾呢?
「不行,必須把廠區推平,重新進行改造。這樣,才能把廠區的空地騰出來,再建一個需要知識不多,簡單培訓便能勝任的工廠,讓老工人有工作可幹。」坐在黑沉沉的馬路上,羅亦安思索著。
什麼工作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呢?以前工廠生產的日用器皿,現在已經全部自動化生產了。讓那些工人回到老路上,用舊設備生產,質量不穩定不說,還是一個重複投資。
箱包,羅亦安腦中閃過一個詞。這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酷愛旅遊探險的他對各類旅行箱包瞭解很深。國外好的旅行箱包價格可以上萬元,走高端產品路線,卻對是個不賠本的買賣。箱包所需要的金屬器件,比如拉桿、滾軸自己的工廠完全可以生產。讓那幫老工人組建一個箱包廠,依靠史潘森等人的研究成果,還有秘族積累數千年的探險知識,絕對會生產出實用的高檔箱包。這種探險家專用高檔旅行箱,每年的產量不要求很高,只要能維持這些老工人們的薪水便足夠了,畢竟羅亦安不靠這個賺錢。
有了工作,工人們就有了歸屬感,那麼,廠區裡即使有點小秘密,工人們也會當作正常的商業機密,為之遮掩。
新工廠計劃蓋五層,此外,地下部分還有兩層,地基是按十層的標準打的,這是為了掩飾史潘森的土方作業。這地下的兩層對外宣傳就是工廠的專用研究室,必須通過專用的電梯才能回到地面。為了保密,地下兩層每層均有不同的電梯。研究區域還被隔成數個不相通的區塊,這樣史潘森等人出入,便不會被人察覺,究竟消失在那裡。本著成本核算的觀點,最簡單的方法是:新工廠再加蓋一層,作為箱包廠。但新工廠出入的人員太雜,就失去了保密性。所以,必須另外找地方,重新建廠。
羅亦安用腳步丈量著這廠區的大小,做好了打算。推平兩幢條子樓,在該地建一座高層住宅,把廠區的大部分員工全部安置在高層住宅裡,其餘的部分就可以全部推平,建新廠,再建一些花園等休閒場所。盡量把服務設施建完善,這樣工廠的工人就會自發形成一個封閉的小圈子。如果再提高工人們的薪金水平,有了歸屬感的工人就會自發的維持社區的封閉性。
羅亦安想到這裡天色已濛濛亮了,早起鍛煉的工人們已開始陸陸續續的走上街頭。藉著晨光,他取出一張紙,簡單的在紙上勾勒著工廠未來的規劃圖。
有人認識羅亦安的員工,經過他的時候,向他打著招呼。在新設備的調測中,有很多老工人見過這位技術精深的「娃娃」總裁,看著他在紙上畫著什麼,便好奇的湊近看著。
第39章 拉攏
流言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看著幾位老工人的興趣被他勾起,羅亦安便指點著圖紙蠱惑起來。
「工人們的居住條件太惡劣了,你們都知道,我們正在贊助一項打撈財寶的工作。掙的錢,我打算全部投入到工廠改造中。那三幢老條子樓,我打算推倒,原址上新建一幢高層住宅。工人們可以用集資的方法,購買新住房。公司那筆錢將對購買新住房的工人進行補助。條件是與公司簽訂服務年限合同,為公司服務若干年,服務期滿後,可以不支付這筆補助款,公司發放房產證。今天,我就讓董事會討論這個問題。」
「那,我們這些條子樓的住戶怎麼辦?」一名老工人問。
「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由公司給予補償,補償那些住戶一年的租金,他們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住,一年後,開始回遷;另一種是,公司不給補償,但這些老住戶回遷的時候,可以用相當於一年的租金,抵消購房款。兩種方法同時實施,任大家選擇。」
「羅總,我們幾年沒發工資了,家裡的積蓄都已經花空了,有些人還靠四處借債生活。這才剛過上幾天又工資的日子,你突然讓我們拿出一大筆錢來買房子,我們哪有錢啊,能借的人都已借遍了,我們都無處可借了。」
「這個」,羅亦安一轉念,繼續說:「那就與公司簽訂服務年限合同,由公司擔保,向銀行貸款。在每月從你們的工資中扣除還貸部分。」
「羅總,我都五十多了,還能幹幾年?向銀行借,即使有公司的擔保,銀行可能……」
這些工人們的生活困窘到這種程度,已超出了羅亦安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