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罪之斷章 > 第2節 >

第2節

  「我非常喜歡看《福爾摩斯探案》,也很認同福爾摩斯先生的推理方法,但他的演繹法在故事中有些神化了。我不能根據你的連衣裙來推理出你今天早上聽了什麼音樂,這太理想化,不確定因素太多。其實說穿了,演繹推理沒有什麼神秘可言,就是從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論證方法,任何人只要下點工夫都可以掌握這門技術……」
  陳教授講課很有意思,講台下的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是英國一位犯罪心理學家保羅·布裡頓寫的,書名叫做《辨讀兇手》。這讓我想起了許多同學問過我的一個問題,問我對犯罪心理畫像怎麼看。我在這裡回答大家,也許因為專業不同,我的方法與那些犯罪畫像師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比方說,我在乎物理層面上的不可能多過心理層面上的。『他不會這麼做』和『他無法這麼做』是有很大區別的。也許等哪一天,我在犯罪現場一點線索也找不到時,會求助於犯罪畫像師,不過這種事情我直到現在也沒遇到過。」
  教室裡響起一片笑聲,大家都被陳教授的腔調逗樂了,坐在後排的鍾旭也跟學生一起笑。
  「法國犯罪學家埃德蒙德·洛卡爾曾說過一句話,『每次接觸都會留下痕跡。』是的,無論以後你們遇到什麼樣的案件,不可思議也好,科學無法解釋也罷,你們都要記住,你們手中的武器『邏輯』是可以戰勝一切的,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犯罪。記住,每次接觸都會留下痕跡,即便兇手將原先的痕跡擦拭掉,他也會因此留下更大的痕跡。只要利用回溯推理,便可以推斷出兇手消滅的痕跡,讓兇手無處遁形。」
  話音剛落,講台下就響起了一片掌聲。
  「好了好了,大家安靜。」陳教授伸出雙手,掌心往下壓了壓,「離下課時間還有幾分鐘,最後我想對大家說的是,千萬不要利用在學校裡所學的分析方法實施犯罪,不然……」陳教授的表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可接下去的話沒有說出口。
  但即使他沒有說出口,鍾旭也知道陳教授的意思,相信在座的同學們也明白。這使鍾旭對他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幾分。本來,一個大學教授無償協助公安機關破案本身就是件值得讚揚的事情,再加上凡是陳教授參與的案子,幾乎沒有解決不了的,破案率可謂百分之百。有不少新聞媒體稱他為「中國的福爾摩斯」,這在鍾旭看來一點也不過分。
  「好吧,下課。」陳教授說。
  等學生們都陸續離開了教室後,陳教授才發現了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鍾旭。
  「這不是小鍾同志嘛,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陳教授滿面春風地朝鍾旭走去,和他握了握手,「你怎麼坐在最後一排啊,還不吱聲,我都不知道你來了。徐隊長身體可好?這次你來找我,不會又有什麼案子吧?」
  鍾旭笑道:「不不不,教授您誤會了,這次來真的不是因為案子的事兒。就是徐隊長說,上次那件案子多虧有您的幫助才得以解決,特地吩咐我來謝謝您呢。正好我今天休假,就順道過來看看。」徐建國是S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的大隊長,和陳教授私交甚好。徐隊長能坐到今天這個位置,可以說與陳教授給出的參考意見有很大關係。
  陳教授建議道:「這個徐建國啊,這麼多年的老朋友,還跟我客氣。走,去我辦公室聊。」
  沿著原路返回,鍾旭緊跟著陳教授走進了綜合辦公樓。陳教授的辦公室在一樓的右邊,103室。這是個並不寬敞的辦公室,但畢竟是個人辦公室,如此看來,F大學給陳教授的待遇還算不錯。
  進辦公室後,陳教授拉開抽屜找了半天,才從裡面拿出最後一個紙杯,給鍾旭泡了一杯紅茶。他自己則坐在轉椅上,喝著杯子裡的龍井茶。鍾旭看著眼前的陳教授,怎麼也不能把他和「神探」這兩個字聯繫起來。在他看來,陳教授和清晨公園裡鍛煉身體的普通老伯沒有什麼不同,儘管他長得有點像福爾摩斯。
  陳教授先開口說道:「小鐘,你覺得我課講得怎麼樣?算什麼水平?別客氣,不好的地方儘管批評。畢竟你是辦案子的警察,我只是個教師,很多方面還得向你請教呢。」
  鍾旭說:「不敢當,不敢當。我聽教授的課,真是受益匪淺。教授您辦案的那會兒,恐怕我還在看動畫片吧,論資歷您比我深多了,我怎麼敢批評您,別損我了。」他知道,眼前這個老頭,可是運用邏輯學協助警方破獲過多起犯罪案件,具有豐富的犯罪偵查實踐經驗的公安局刑偵總隊的顧問,自己只是個實習警察,陳教授這麼說只是給自己面子罷了。
  陳教授的臉上頓時露出笑容來:「那你給我點建議,總可以吧?」
  「建議說不上,就說說我的感覺吧。我進教室的那會兒,就快下課了,我並沒有聽到您前面說些什麼。不過我很認同您的那個觀點——邏輯推理可以證明一切。」鍾旭這麼說,並不是為了討好陳教授,而是在上個月,他在親自參與的一起殺人事件中,目睹了陳教授的推理能力。
  上個月的十五號,在S市的某個小區裡,發生了一起殺人案。死者王某,女性,三十二週歲,安徽淮南人。根據現場情況判斷,是在家中自縊而死。發現者是她的丈夫李某,也是安徽淮南人,今年三十五週歲,在一家鋼鐵廠工作。根據李某的說法,他於當晚十一點左右下班回家,並且在水果店買了一袋葡萄和一袋橘子,到家後,發現臥室門從內反鎖,無論怎麼叫喊,妻子都不開門。無奈之下,他破門而入,發現房間裡的妻子已然上吊自殺了。
  從現場勘察情況來看,確實是符合李某的敘述。根據屍體呈現出的窒息徵象,可以認定王某死於機械性窒息。王某的頸部被繩索擠壓形成了一條很深的溝,在法醫學上,這條溝被我們稱為「縊溝」。警方發現在這條縊溝邊緣有明顯的表皮擦傷,縊處還見有明顯的皮下出血。毫無疑問,王某頸部的縊溝是生前形成的,縊溝處的皮下出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如果這條縊溝是死後才形成的,那麼由於人體死後全身的血液循環停止了運動,即使皮下血管受到了外力擠壓而發生了破裂,也不會出現皮下出血的情況。
  鍾旭仔細檢查了屍體其他部位是否有受暴力的痕跡。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被他人縊死而又無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害,是不可能的。在屍體的頭部、軀幹部位及四肢上,鍾旭都沒找到暴力損傷的痕跡,也沒有發現抵抗傷。死者的表體一點兒抵抗傷都沒有,說明她生前確實沒有經歷過搏鬥的過程。這讓警方更加確信,這是一起自殺案無疑。
  可隨行的陳教授卻不這麼認為,他首先問了被害人丈夫李某這樣一句話:「你說你打開家門後,在臥室門口敲了一陣子門,然後才破門而入的。那麼為什麼,那兩大袋水果會放在臥室裡呢?如果你是拿著兩袋水果敲門的,那你絕對空不出手來敲門,必須放下水果。但是如果你放下水果再破門而入的話,看見屋內妻子被縊死的這個狀況,還會再將水果拿進屋裡嗎?」
  這個問題引起了在場警員的注意。顯然,進入臥室後再將原本放置在客廳的水果袋拿進臥室,是不符合邏輯的。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水果一開始就在臥室內。如果水果一直在臥室裡,那麼,李某很有可能將現場佈置成自殺現場。
  就在這個時候,陳教授又說出了第二個疑點。死者住在一樓,臥室的窗戶在靠近花壇的地方。如果李某敲門沒有響應,那最簡單的方法是繞到屋子後門的花壇,從窗戶看看臥室裡發生了什麼。況且臥室的窗戶沒有鎖,可以從那裡進入,絕對比撞開房門來得快。李某沒有去看臥室的窗戶,直接破門,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李某一開始就知道妻子被縊死了。
  李某死不承認,說是敲門敲了好久,斷定妻子出事才撞門的。陳教授又說:「你十一點到家,十一點十分就報案了。難道十分鐘就是『好久』嗎?就可以斷定你妻子出意外了?」根據陳教授所說,警方將王某的屍體帶回局裡檢驗,發現被害人胃裡有少許安眠藥殘留。面對證據,李某供認了犯罪過程,並解釋了自己的殺人動機和偽裝成自殺現場的過程。
  在這之後,鍾旭便對陳教授刮目相看了。如果換做自己,當時會不會發現細微的線索呢,他不停地問自己。答案是否定的,他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不合邏輯的行為,倘若不是陳教授,這個案子很可能就以自殺結案了。
  「不能放過細節。」陳教授對鍾旭說,「小鐘,這是我多年以來的經驗。任何不合理的細節,都可能是破案的關鍵。福爾摩斯那套東西,還沒有過時,邏輯推理永遠不會過時。即使現在的科技水平再高,辦案過程中也還是要注意那些不合理的事物。就算是少了一枝鉛筆,多了一張白紙,都可能是破案的關鍵所在。」
  「是,我一定注意。」鍾旭連忙點頭允諾。
  「就拿上個星期的案子來說吧,警方認定死者是夜晚在平台上找東西,然後失足掉下大樓摔死的,是嗎?這個案子,是我從報紙上看來的。」
  鍾旭想起了那起案件,確實是以失足墜落造成的意外來結案的。這是發生在其他區的案件,不算自己的受理範圍。
  陳教授問道:「對於這個案子,你有什麼看法?」
  鍾旭搖搖頭,答道:「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首先,大樓平台邊緣有機油,上面明顯有死者的腳印打滑的痕跡。而且平台邊上有死者鑰匙,很明顯死者是為了找尋掉落的鑰匙才從六樓的辦公室來到四樓平台的。而且晚上又黑,不慎腳底打滑也很有可能啊。」
  「很有可能?」陳教授又複述了一遍。
  鍾旭被他這麼一問,顯得有些尷尬,他只是看著陳教授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並沒有回答。
  「這是不可能的。」陳教授說,「難道你沒注意報道上說,那棟大廈是在寫字樓區的中央部位嗎?不過聽說,死者塞進牛仔褲裡的手機卻沒被摔壞,運氣不錯。」
  「這能說明什麼呢?」鍾旭問。
  「說明——他是被謀殺的。」陳教授斬釘截鐵地說道。
  「啊?」鍾旭有些驚訝,對於陳教授的話,他完全摸不著頭腦。那篇報道他也看過,當時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現在聽陳教授講來,似乎另有隱情。
  陳教授說:「你沒有注意到嗎?現場少了一件東西。」
  鍾旭急忙問道:「什麼東西?」
  「照明工具,現場找不到照明工具。晚上的大樓平台,一片漆黑,加上在寫字樓區的中央部位,路燈根本照不到。如果死者真是上平台找鑰匙,不帶手電筒,怎麼找?大樓管理員在凌晨發現屍體的時候,就立刻報警了。所以根本不會有人把手電筒拿走,即使有人拿走也不合邏輯。」
  「可是,他有手機,手機可以照明啊……」這句話剛說出口,鍾旭就意識到了錯誤。
  陳教授正色道:「手機是放在被害人口袋中,一起掉下樓的,可是鑰匙卻沒有放在口袋裡,這說明,死者還沒有找到鑰匙,那他為什麼要將手機放進口袋中?是沒電了嗎?報道上說,手機沒有摔壞,得出這樣的結論肯定是曾打開手機檢查過,說明手機是有電的。所以死者沒有把手機拿出口袋,當照明燈使用。因為他的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
  鍾旭驚訝地張開了嘴,卻發不出一點聲音。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反應過來,隨之又用顫抖的聲音反問道:「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手機應該是掉在死者周圍而不是口袋裡,反之,則是人為的意外?」
  「沒有錯。」陳教授點頭道。
  這下鍾旭徹底被陳教授的推理折服了。他想,有這樣的人在,誰還敢犯罪。現場勘察的時候,那麼多刑警和工作人員在場,卻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個不尋常的現象。
  「細節啊,這都是細節。」陳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不要小看細節推理,要知道,這可能會影響整個案子的偵破進度。」
  鍾旭似乎漸漸明白徐隊長讓他來拜訪陳教授的目的,不是為了感謝陳教授,而是讓陳教授指導一下初入警界的自己。可一種失望的情緒蔓延了他的全身,鍾旭知道,要達到陳教授的水準,不單單是努力就可以辦到的,更重要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這種異樣的感覺,直到他向陳教授告辭的時候,都還沒有消除。
  可讓鍾旭意想不到的是,這次與陳教授的促膝長談,竟成為此生和他的最後一次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