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紅旗袍 > 第8節 >

第8節

  「有沒有可能她跟某人在賓館裡同居呢?」
  「警察同志,我們這兒不是高檔賓館,沒有大款會住在這兒。顧客們是來尋求一個物美價廉的旅館住下的,不是來找樂兒的。」經理有些不悅。
  「同志,我們必須把各種情況都問清楚。」於光明說著,掏出名片遞過去,「這是我的聯繫方式,如果你想起什麼,請聯繫我。」
  這次對海鷗賓館的探訪也沒能找到什麼新的線索。如果說有進展的話,那就是使於光明確信,無論是在弄堂還是在這種中低檔賓館,像田陌這樣的姑娘都應該不會引起一個變態殺人犯的犯罪慾望。
  六
  佩琴對於這次的紅旗袍殺人案也頗費了一番腦筋。不僅因為此案紛繁複雜,更因為這是於光明作為代理組長接手的第一件案子。
  像從前一樣,她為自己劃定了一條底線,即「有所為,有所不為」。她不可能掌握屬於警方的那些資源,更沒有時間和精力。所以她選擇從紅色旗袍入手。
  作為飯店的會計,她並不需要每天朝九晚五地耗在辦公室裡。於是在去上班的路上,她走進了一家裁縫店。這家店並非以旗袍聞名,但她認識店裡的一位老裁縫。她向他說明了來意,並給他看了那旗袍的放大照片。
  「從這袖子和開衩看,這旗袍款式夠古老的了。」滿頭白髮的老裁縫扶著眼鏡說道,「它應該不是現在那種批量生產的。看這手藝,還有這些盤扣。做這麼件旗袍起碼得一天時間。」
  「您覺得這旗袍是什麼時候做的?」
  「光看照片我也不敢肯定。畢竟我一輩子也沒做幾件旗袍,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呢,如果顧客能帶著布料和圖紙來的話,估計我能做出來。」
  「再問您一下,您知道還有哪些店能做這樣的旗袍嗎?」佩琴問道。
  「那可就多了去了。另外,還有好多私人裁縫是上門服務的呢,那些人連店面都沒有。」老裁縫答道。
  這又是一個問題。的確有很多私人裁縫是上門服務的,沒固定營業場所,警方根本不可能一個一個去調查。
  離開裁縫店,佩琴決定去一趟上海圖書館。如果她想幫忙破案,就得用一種與警方不同的思路。在圖書館,她花了大約一個小時查閱書目,借了一堆雜誌和書籍。
  當她抱著一塑料袋書刊走進四海飯店的辦公室時,已是上午十點多了。這天上午飯店經理華山沒來上班,其實他已經兩天沒來店裡了。他自己在外面開了一家公司,不過仍保留著在四海飯店的職務。
  儘管所處地段不錯,這家國營飯店的生意依然舉步維艱。在這經濟體制改革的時代,人們都在「為公還是為私」這個問題之上躊躇。連續幾個月飯店都在虧損,所以有傳言說,飯店將引入現代管理責任制:即名義上企業仍屬國營,但今後經理將完全對飯店盈虧負責。
  伴著樓下廚房裡叮噹作響的鍋碗瓢盆協奏曲,佩琴試著盡量集中注意力,在小小的辦公室裡讀起那些書來。午後。書社。
  她當時並沒有糊弄於光明,她的確不太懂旗袍。在學生時代,她只在電影裡看到過這種服裝。
  看著桌子上堆著的這些文字材料,佩琴有些不知所措。她快速瀏覽著一本又一本書刊,忽然間一張黑白照片映入眼簾。照片上是張愛玲,這位九十年代才被人們重新想起的上海作家,身穿一件三十年代的華麗旗袍。佩琴想起,在最近看過的一檔電視節目上,有一位年輕姑娘若有所思地漫步在黃河路上,雙手指向背後古老的建築物,彷彿置身於一種當今時尚的懷舊情緒之中。「也許就是在這裡,張愛玲身穿自己設計的旗袍,走出這典雅的建築。這是多麼浪漫的城市啊!」
  自詡時尚評論家的張愛玲,曾經設計過一系列海派服飾。桌上這本書結尾部分刊印了不少她的設計圖樣。但佩琴似乎對張愛玲的生平更感興趣。這位作家很年輕時便出道了,以寫背景在上海的故事著稱。她曾與一個沉湎女色之徒有過一段不幸的婚姻,這段經歷為她後來的寫作提供了一些素材。新中國成立之後她去了美國,嫁給了一位江郎才盡的、落魄的美國老作家。唐詩云「貧賤夫妻百事哀」。文章作者將她的婚姻稱做「自毀」。她的第二任丈夫死後,她一直離群索居,直至孤獨而終。她死後許多天才被人發現。
  讀著這些悲傷的文字,佩琴希望能從歷史的角度解讀旗袍的流行趨勢。然而這兩個小時的閱讀卻所得甚少。唯一的收穫,就是她更加堅定了一個觀點——穿旗袍的都是生活富裕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旗袍是張愛玲那樣的女人穿的,不是她這樣的勞動婦女穿的。想到這裡,她用手指輕輕叩著桌上的書,無意中看到自己腳上的襪子破了個小洞。
  她好奇於文章作者對張愛玲「自毀」傾向的分析。也許陳超也有這種傾向吧。她聽說他正在調查一起拆遷案。毀滅、拆毀、自毀……佩琴被這些字眼搞得很困惑。
  這時傳來一陣敲門聲。她抬頭一看,發現潘大廚站在門口,手上端著一個砂鍋。
  「這是專門給你做的砂鍋。」潘大廚笑盈盈地說道。
  「謝謝。」佩琴來不及收拾桌上那一大堆關於旗袍的書刊。
  「看什麼呢?」
  「哦,我打算給自己做件旗袍,正挑選款式呢。」佩琴道。
  「哎,你真能幹,」潘大廚把砂鍋放到了桌上,「我一直都想跟你說啊,這半年多時間咱們一直在虧損。這不經濟改革嗎,大家最近都在傳飯店改制的事呢。」
  佩琴掀開砂鍋蓋,笑著說:「哦!真不錯!」
  潘大廚一臉茫然。
  佩琴看到他的表情,補充道:「哦,我說的是這砂鍋裡的菜。」這砂鍋剁椒魚頭可是潘大廚的拿手絕活。
  「小心點兒,燙。這砂鍋能長時間保溫的。」潘大廚搓著手說道,「咱中國現在不是興起什麼中產階級嘛,人家來飯店可不是為了吃家常菜的,人家是來嘗鮮的。所以咱們也得與時俱進啊。你把飯店接過來怎麼樣?我一定鼎力相助。管他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到時候飯店就是咱們自己的。」
  「謝謝你啊潘師傅,我會考慮的。」佩琴答道,「不過我怕自己難當此任啊。」
  「好好考慮一下唄,不試試怎麼知道能不能勝任呢。」說著,潘大廚轉身走出辦公室。
  佩琴拿起湯匙,喝了一大口湯。她心想,也許自己確實應該為飯店多做點事情,或者說幹點至少比現在這個大閒差更有意義的事。但是家庭狀況不允許她這麼做。兒子勤勤正在準備高考,為了前途,他必須考上一所一流大學。而丈夫於光明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關鍵時期。她得把精力都放在家裡。
  吃過午飯之後,佩琴發現自己很難再專注於那些書刊了。樓下廚房好像有人吵起來了。一會兒華山打來電話,說自己今天不來上班了。這時候,佩琴想到了另外一個可能對調查紅旗袍案有幫助的主意,於是她決定下午翹班走人。
  也許可以從電影中找到一些線索吧。旗袍或許有某種含義,是每天過著乏味生活的她意想不到的。於是她離開單位,打算去四川路上一家音像店看看。
  這是一家很大的音像店,架子上擺滿了各色影碟。出乎意料的是,佩琴發現一些尚未正式發行的電影也赫然在售。
  「怎麼這些電影這麼快就有碟了?」她問店主。這位店主是四海飯店的常客。
  「這有何難,槍版唄。」店主咧嘴笑道,「不過保證質量。覺得不好隨時可以全款退貨。」
  佩琴邊走邊打量著那些影碟,很快被西方經典電影貨架上一張《意外收穫》吸引。這部電影由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改編而來。她曾聽於光明說起,那是陳超在外灘公園讀的第一部英文小說。其中文版有個浪漫的名字——《鴛夢重溫》。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鴛鴦」指的是形影不離的情侶,看來這是一部愛情故事。想到這兒,佩琴拿起這張影碟,放進了購物籃。
  在國產電影區,她選了一張《護士日記》。這是一部五十年代拍攝的老電影。她依稀想起自己當年曾見過這電影的海報,上面是一個穿著旗袍的年輕護士。從影碟封面看,這又是一部愛情故事。她還選了一張《金鎖記》,這是一部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香港電影。
  不過她並未找到「旗袍紀錄片」之類的東西,甚至連題目中提到旗袍的都沒有。
  回到家之後,佩琴打開了影碟機。離準備晚飯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呢,她脫掉鞋襪,舒舒服服地坐到沙發上,用一條毯子蓋住雙腳。
  那部《意外收穫》她只看了十分鐘,這種老掉牙的好萊塢電影對她來說真的是太無趣了。她實在想像不出陳超看到這部電影會有什麼想法。
  《護士日記》就不同了。這是一部年輕人決心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電影,不過按照如今的標準,這可算不上是什麼浪漫愛情故事。那年輕的護士一門心思撲在革命工作上,哪還有心思玩浪漫呢。事實上,與其說這電影是在談浪漫,還不如說是在教育人。不過佩琴還是被吸引住了,特別是那首家喻戶曉的主題歌: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來這裡。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