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解密天機檔案 > 第61節 >

第61節

  「密碼,黑洞密碼。」陳雨也轉過頭,看著我疑惑的臉,說:「不管鄭立夫有沒有跟你提過這些,你都要配合我,事情早做完,你早得好處和自由,如果做不完,我有時間跟你耗。」
  儘管我已經下定了決心,絕不會因為好奇而上陳雨的當,但最終我還是沒能控制住自己,因為密碼這個字眼已經無形中牢牢的吸引了我,我想知道,這個密碼究竟是怎麼回事。
  「黑洞密碼是什麼東西?」
  「只是個稱呼,其實就是密碼,但這個密碼是以什麼狀態存在的,還不清楚,因為沒人解讀出來。」陳雨說起這些就顯得很認真,沒有一絲調侃的意思:「這個密碼相當於一把鑰匙,簡單直白點說吧,我們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大的秘密,超越了一切的秘密,很多人都想揭開它的面紗,這個秘密被關在一道門裡,只有鑰匙,才能打開它。」
  「是關於那個方面的秘密?」
  「很雜亂,我相信,這些事情之間看似沒有關聯,但它們都應該和巨大的秘密有關。好了,我們回去之後再詳細談,現在說不清楚。」
  給陳雨開車的司機絕對是靠得住的,不過陳雨還是不想當著他的面說那麼多,我們迅速回到了住處,其餘三輛車子暫時沒停,可能處理那些現金去了。回到房子之後,陳雨泡了兩杯咖啡,繼續和我說剛才的話題。
  「那些老檔案,你應該看過了。」
  「看了一遍,不怎麼仔細。」
  「有點印象就好,方便我解釋。」陳雨拿出了老檔案最開頭的幾頁,也就是記錄天機計劃啟動契機的那次盜墓事件:「你應該還記得,老檔案裡記錄的這個龐大的計劃,最開始的時候是由幾個盜墓賊而引發的。」
  「這個我知道,怎麼,這幾個盜墓賊有問題嗎?」
  「盜墓賊沒什麼問題,拿命換飯吃的江湖人而已。」陳雨喝了點咖啡,說:「問題出在那座古墓上,具體說,是墓主身上。」
  古墓所在的咸陽,是秦朝的都城,事實上,那座古墓並不算大,埋葬的是一個秦代的小官吏,品級不高,像這樣的人,在淵源的歷史長河中真的像沙子一樣,把頭髮數白都不可能熟的清。
  但這個品級很低的小官吏,卻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身份,他是個史官。
第072章 計劃的真正源頭(二)
  陳雨說到這座古墓的主人是一個史官的時候,我就想起過去閒極無聊時看過的一些書。這種人很特殊,說他們是普通人,那一點都不假,但他們從事的職業注定了其特殊性。陳雨所說的史官顧名思義,是負責記載國家乃至帝王各類事件的官員,當然,在秦代的時候,這種官員的具體名稱不叫史官,秦的史官一共有五種,不過都不負責記錄這些。
  這種人沒有任何職權,他們只相當於中央政府的高級刀筆吏,編前朝史,本朝史,記錄起居注,但這是唯一一種本職工作不受皇帝管轄和指派的人,在工作裡,他們只干自己該幹的事,無需對任何人負責,他們要負責的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事實。
  不過這只是部分人對史官的理解,信息化的高度發達注定讓人的視野更加開闊,歷史,沒有真相。沒有一個人能保證他所看到的歷史是真實的,除非親身經歷過那些。史官負責記載事實,這是他們不可干擾的權力,但每個史官都無法保證,他所記載的事實能不能以原本的面目流傳到後世,可能期間會有很多原因,讓這些事實走樣。而且並非每個史官都有太史公那種風骨,當一個正常的史官遇到了鐵腕帝王在位的時候,他的工作就會變的很矛盾。
  那個被埋葬在咸陽附近的史官,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由於身份的特殊,他知道一些事情,但估計他的後半生很苦惱,因為他擔任史官期間,正是秦始皇執政時期,面對這樣一個敢於冒天下大不韙而焚書坑儒的帝王,任何史官都沒有一硬到底的勇氣。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一些原本真正發生過的事被掩蓋了,它們沒有被記載到史籍中。
  這個史官的心情可以理解,這本來就是他的工作,但上頭有人頂著不讓寫。所以在他年老歸家之後,把那些不可以寫在正史裡的事情,統統記錄到一本私人筆記形勢的書裡,這些書根本沒有刊印發行的可能,只限於自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勉強說的過去的交代。史官記錄的事件相當全面,因為在過去的生活裡,他不僅自己要接觸這些,還有部分同事,私下會暗中交流各自負責的工作,信息高度融合。
  這種如同野史一般的史料不登大雅之堂,不會被後世的權威機構認可,也無法出現在正經的史書裡,但事實上,這樣的歷史其實是最可信的,因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歷史都跟當時的政治需要掛鉤,官方修出的史書,自然可以想像到其真實度,但史官的私人記錄,往往就是單純為了記錄而記錄,他們沒有任何目的,只為了用良心寫出一些東西。很多歷史方面的專家級人物表面上對這種野史很不屑,不過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人人心裡都有數,當遇到一個比較困難的課題時,如果找到此類記錄,他們就會暗自慶幸,如獲至寶。
  被埋葬在咸陽附近的那個史官可能家境比較好,正因為如此,才會被幾個盜墓賊盯上。這幾個倒霉的盜墓賊只挖了盜洞,裡面的陪葬沒有帶出來就被村民抓住了,因為墓裡的陪葬比較多,所以讓公安機關比較重視,請了專人過去修復清理,這一清理,就把史官私下記錄的那些資料給翻了出來。
  那些資料全部都刻在竹簡上,數量很多,因為古墓的時間太久了,出現了塌陷,地下水不斷滲上來,竹簡的存放地成了一個小泥潭,等竹簡被一點點的挖掘出來時,有一部分已經腐爛的分辨不出了,但剩下的一部分還是勉強可以看出來。
  當時負責這座古墓整理工作的是一個民間的文物愛好者,在文物以及歷史方面的造詣很深,整個古墓被挖掘出來之後,相關的文物就被整理清點,那些竹簡引起了老專家的強烈興趣。那時候,他已經知道了墓主的身份,憑借職業敏感,他覺得這些被私自記錄在竹簡上的內容都是正史裡見不到的。
  老專家就等在挖掘現場,竹簡被清理出來一部分,他就現場辨認一部分,看著看著,他被震驚了,因為竹簡裡記錄的東西不僅僅是正史上沒有的,而且極大的震動了他的常識思維。那個年代的人,都受唯物主義教育很多年,根深蒂固,老專家雖然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單憑現在所謂的科學教條去解釋,但他根本想不到兩千年前的秦代,會發生那些事。
  「這些內容,就是天機工程被啟動的契機,非常重要,是計劃最原始的理論依據,所以被詳細的記載在檔案的前部分裡。」
  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那件事,大概是這樣的:在秦統一中國之後的第二年,有人獻給始皇一張帛圖,這張圖只有始皇看過,其餘的人包括李斯都沒有目睹。不過據說,這張圖來自戰國時期,是當時很有名的方士賈蘇手繪的。賈蘇沒有任何官職,但戰國時期,他在趙,燕,魏等諸國很吃香,是諸國君主的座上賓。始皇一向對方士很感興趣,所以他收下了這張圖,雖然沒人見過,不過可以斷定,始皇暗中琢磨過圖。
  大概是兩年之後,始皇派出過不少人,在當時秦國版圖內四處勘察,這些人裡面有堪輿師,有方士,有原秦國的貴族,他們直接對始皇負責,不接受任何官員和地方的調遣與干預,所以,除了始皇本人和接受任務的人以外,沒有人知道始皇讓他們做什麼。
  這是個漫長的任務,執行了很久,有的人甚至一走就是幾年,連家都沒有回過,奔波於各地,當所有人都回到咸陽之後,一支大約有五萬人的隊伍就被緊急的抽調組建起來,這麼大的動靜就算再隱秘,也不可能完全瞞過滿朝官員,有人私下猜測,可能是要和北邊的匈奴打仗。
  但完全不是這樣,這支隊伍就是單純的工程隊伍,始皇並沒有徵調民夫,可能是怕消息洩露的太廣泛,全部調用的是軍隊中的士卒。這支隊伍被派到北方一個秘密的地方,雖然史官不清楚那究竟是什麼地方,不過他卻知道,這五萬人是在挖坑,他們幾乎挖掉了半座山,在山下很深處,挖出了一個沉陷於地下的古城。
  沒有人知道這座古城的主人是誰,挖出來的時候,古城已經空了。在當時,除了親自參加工程的人,誰也說不清楚這座古城的情況,一直到隊伍遣散之後,幾個有官銜的參與者在各種場合下洩露了關於古城的一些事情。
  消息就是這樣流傳出來的,始皇震怒,洩露了機密的人都被誅九族,但消息確實洩露出去,想收都收不回。根據洩密者的講述,外人得知,這座空曠的地下古城裡找到了一個精密如羅盤樣的東西,對於這個東西的具體構造,估計當時的人無法理解,不過他們發現,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羅盤樣的東西會啟動,繼而顯出由很多點組成的線條。
  事情到底是不是這樣,難辨真假,不過在發掘出這座古城之後,始皇就決定重修戰國時期諸國所構建的長城。這時候,就又有人閒言碎語,說這個決定其實是以古城出土的那個羅盤上的線條為基礎的。
  當陳雨給我講到這裡時,我竟然一點都不懷疑,因為之前我就知道,在遙遠的西藏,就出現過那樣的壁畫,早於秦朝若干個世紀之前,已經有人畫出了秦長城的具體走向。
  其實,我對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有自己的定義,不管事情多麼匪夷所思,既然它發生了,就肯定有發生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導致其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不理解這個事情,並非表示它是虛構的,只不過以目前的思維範疇和科技水平,還無法找到那個道理而已。渺小的人類以自身現在的科技水平就斷言某些事情不可能存在,是很武斷而且無知的。
  不管事情真相是怎麼樣,秦長城的修建是不是以「羅盤」上的線條為藍本,總之長城是確確實實修出來了,史官就是這樣記載的,他記下來的東西無法廣泛傳播,最多就是寫完了自己沒事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所以沒有說謊的必要和理由,因此,在竹簡上的內容被上報之後,一些領域內的權威也默認了這些資料的真實性。
  談到這裡,其實我已經能看出些許問題,正如金瓶梅以前跟我講過的一樣,長城的修建對防禦一個遊牧民族來說,真的沒有太大用處,始皇一統六合,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雖然沒有親自領軍打仗,但這些軍事常識不應該不知道。像這樣勞民傷財而且無大用的龐大工程,只要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那麼做。
  但始皇還是這麼做了,這就是這個事情裡不太符合常理的地方。
  「他為什麼這麼做,那些竹簡上給出了答案。」陳雨唯恐我理解不了她說的話,在紙上給我畫出一條大概的線路:「修建長城,只不過是一個掩飾。」
第073章 計劃的真正源頭(三)
  聽陳雨講述,要比聽金瓶梅講述直觀得多,金瓶梅只是講了一個大概的而且模糊的推斷,但陳雨所說的話裡細節很多,包括當時的部分人物,時間,地點,都有出現,這無疑加大了整個事件的真實度。
  「修長城是在掩飾什麼?」我問陳雨,其實這個問題我多少知道些,但不全面,還是想聽聽完整的答案。
  「之所以要修復戰國諸國之間的長城,最主要是因為始皇要做的事的地點,大多在這些古長城遺址上。」陳雨解釋道:「你想想,如果毫無來由的派那麼多人去,大興土木,就算施工地點是在邊境,是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也難免會被本國甚至北面的敵人注意到。」
  這可能是個很巧的巧合,因為不想讓世人知道施工的真正目的,所以始皇重修了長城,這是個很好的借口,有長城作為幌子,那麼他們在這條線路上無論怎麼搞,都不會引起懷疑和猜測。
  當然,那已經是兩千年前的事了,它真實嗎?合理嗎?事情好像就是那樣,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的,至少在秦之前,已經出現了長城走向的路線圖,所以秦始皇在這條線上修一條長城,也不算特別離譜的事。
  在修築長城的過程中,工程的進度不斷回報到秦中央政府,不過真正的工程進度,只能秦始皇一個人知道。但很遺憾,在修築長城的時候,已經是這位風雲人物垂暮的晚年,他的精力沒有那麼旺盛了,不可能和年輕時一樣每天閱覽以百斤為單位的竹簡奏章,迫不得已之下,他只能找一個非常信任的助手,來協助自己處理這些事。
  朝中的大臣顯然不合適這個任務,所以始皇選擇的助手,依然是他一直很青睞的方士。這個方士並不出名,甚至在史官的記錄中都沒有他的具體姓名,但這個方士唯一的作用,就是把始皇的秘密洩露了出去。
  秘密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流傳著,史官是如何得知這些秘密的,沒人知道,但他把這些統統記錄在自己私人的「回憶錄」裡。
  當時的長城的修築是一段一段進行的,確實和陳雨說的一樣,長城只是個掩飾,或者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大部分士卒和勞役都在挖坑,沒有人規定這個坑要挖多深,一般都是挖到實在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才停止。這麼做肯定有目的,不過始皇在這一點上無比的謹慎,他不告訴任何人真正的目的,包括他信任的方士助手。因而在這個問題上,史官的記錄是空白。
  不過可以看得出,始皇的目的一直沒有達到,每當士卒勞役在古長城一線的某一地挖出一個深坑之後,就盡力重新填平它,在地表修出長城,無形中就把工程地點轉移到了下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