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最後一個道士Ⅱ(道門往事) > 第419節 >

第419節

  鈄妃看在眼裡,眼下的查文斌比以前還要沉悶,只有在看到小七的時候他才會笑,也僅僅是逗孩子笑,等到孩子睡著了,他們夫妻二人便陷入了沉默,經常在深夜裡她還能聽到查文斌的歎息聲,那是一種無奈。
  1985年的老夏比起查文斌好不了多少,老夏同志如今已經成了下地能手,只是他媳婦兒依舊還是沒什麼動靜。這讓夏老六非常著急,他並不是急著想要抱孫子,而是老夏的命和別人不同,得用下一代的去換,若是遲遲不見後,他怕會出意外。
  三月中旬,田里的秧苗已經開始長出了一茬,夏老六抽著悶煙敲打著鞋底,這草又是一年發青了,兒媳婦咋就肚皮沒反應呢?他那張老臉又不好去問,尋思來尋思去,決定去找查文斌算一卦。
  這把來意一說,查文斌就哈哈大笑,說叔啊,你這事兒就別擔心了,時間還沒到,他肯定會有後的,而且百分百是兒子。
  夏老六說你剛得了兒子,這是在安慰我吧?查文斌說不是安慰,是命中注定的。一說起這個,他恍然低頭瞧了一眼那沾滿了泥土的解放鞋,最近整日裡與人聊得可都不是什麼風水陰陽八卦,全都是一些化肥種子農藥,所以夏老六看他的眼神有些奇怪。
  「你這一身的本事不是白學了嘛?我們是沒辦法跟土地討口飯吃,你的下半生不該在這五里鋪,前陣子我聽說不少來找你的人都給打發走了,文斌啊,你師傅要是知道你現在這個樣子不得難受了嘛?」
  「沒啥的,叔。」查文斌笑道:「好不好自己知道,再說,種地裡面的學問也大了去了。」
  其實來之前,鈄妃就去偷偷找過夏老六一次,他想讓老六幫忙給想些辦法,她也不想看著查文斌就這樣沉淪下去了。
  「文斌啊,我來呢,是想說你跟秋石不一樣,你的人生是有自己的軌跡的,他卻是早早的墜落了,而你不應該去步他的後塵。」
  查文斌瞄了一眼那個一直在牆角偷聽的女人,他心裡其實都明白,只是那道坎怎麼也都過不去……
第二章 稷王廟
  1985年春,雨水非常的充沛,農民最是盼望這一年的開頭是個風調雨順的好時節,田里的秧苗貪婪地吸收著甘甜的雨水,殊不知這雨竟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照這麼下去,田里的苗都該爛根了。」夏老六皺著眉頭在查家大院裡抽著悶煙。要說這幾年整個浙西北的發展勢頭都還行,縣城裡的變化是一個月一個樣,四車道的大公路聽說準備一直修到省城,就連鎮上賣菜的小攤位也都給安排進了頂上有玻璃的農貿市場。
  「這次來找你,還有另外一件事,」夏老六說道:「村裡有些人信風水,說是打算拾掇拾掇那廢棄的老廟,想請你去給瞧一下地基,再給選個日子。」
  洪村原來有兩座老廟,一座是龍王廟,一座是將軍廟。查文斌特地因為這兩座廟去問過風起雲,基本可以斷定的是龍王廟是他們某代先祖修的,而將軍廟則屬於他們牽走後再由其他人修繕的。如今這兩座廟都已破敗不堪,聽說當年我曾祖父那輩剛過來的時候,兩座大廟相鄰,殘留下來的院落足足有幾十間。
  而在洪村出口不到四里地,還有一座廟,反正啥也沒留下,就一孤零零的大屋子。早些年裡面堆的是一些集體裡留下的干稻草,後來一些農民嫌家裡堆放棺材不吉利,就把尚未下過地的棺材也堆在那,所以那座廟得了個名字叫做棺材廟。
  這棺材廟地處洪村進出的必經之路,而且是和隔壁一個村的交匯之處,從地界上來說,兩個村都能沾點邊,可要真說誰去管那又找不到頭兒。以前查文斌看過,他說那是一座稷王廟,裡面供奉的原本應該是後稷。後稷是誰呢?他就是周朝的始祖,黃帝的玄孫,姓姬名棄,被堯舉為「農師」,被舜命為後稷。後稷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所以,這位後稷也就成了主管農業的一位神,他的廟宇通常就被叫做稷王廟,這種廟並不是很常見,大多數的農村地區一般也僅僅是供奉個土地山神,年代應該是相當久遠了。
  八十年代中期的浙西北依舊是個徹頭徹尾的農業社會,土地對於多山的地區而言顯得非常珍貴,而糧食的收成更是關係到農民一年的生計。這幾天不是乾旱就是洪澇,吃不飽肚子的大有人在,就連條件比較充裕的老夏家也得時不時用一兩頓紅薯代替大米。那年月,你有錢除非高價買黑市糧,米和油燈基本生活物資都還是按需憑票購買。
  所以,這地裡的莊稼要是長不好就得餓肚子,兩個村的人一合計,說要不把村口那座稷王廟給修修,保佑這一塊地方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主意大家都是贊成的,可修繕房屋總得有花費吧,那年月家家戶戶基本都是勒緊褲腰帶在過日子,誰家也沒有餘糧啊,隔壁村就打了退堂鼓。這不,洪村的人一商量,你們不修我們修,到時候修好了把門關上弄一把大鎖掛著,就是不給隔壁的人進去。
  修繕廟宇在哪朝哪代都是積德的事情,村裡人自然看得也很重視,都知道五里鋪有個查文斌最近已經閉門不出,這不夏老六與他多少是有些交情的,便委託他來說說看。
  他出面講,查文斌自然是不好推脫,這修廟算不得是犯什麼陰陽不吉利的事情,於是便點頭答應,約定第二天一早過去先瞧瞧。
  第二天等他到的時候一幫子人正在那裡搬運東西,一些好久不用的雙輪車架子,曬穀大筒子,基本都是一些家裡不方便安置的大件農具。餘下的便是還有十幾口棺材,這都是有主的,各家請人拉各家的,一上午的功夫也都清理的七七八八了。
  這洪村人出面修廟隔壁村的就自然是來湊熱鬧了,不過向來都是出錢的才是大爺,洪村人領了頭那腰桿子就直,免不了會說上兩句風涼話。隔壁村的人聽不慣就開始嚷嚷,這大家心裡本就有些不舒服,一來二去這又幹起仗來了。
  與洪村相鄰的幾個村落互相之間都有些矛盾,尤其是和洪村鬧得最凶,這是為啥?還得從那條河說起,自獅子峰發源的一條大河貫穿了整個浙西北,最終一直流到上海的黃浦江,說是黃浦江的源頭一點也不假。那時候農村裡普遍缺電,洪村人比較聰明,沿河修了不少堤壩,建了總計四座水電站,外加最上面的水庫,不僅自己電夠用還能並網發電賣點錢。可這樣一來就苦了下面的幾個村,沒水的時候吧,上游蓄水,來山洪的時候吧,上游還拚命放水,為了這點事,大家心裡早就互相有意見了。
  干仗這種事那向來就是說來就來,鋤頭棍子一窩蜂的就互相招呼,這下可好,廟還沒修呢,廟門口就先用人血做了祭司。鎮裡、派出所都來人調解,這種鄰里矛盾大多也是勸和為主,聽著那些粗魯不堪的言語,查文斌又開始沉默了,這就是真實的農村生活,難道他就打算這樣過一輩子嘛?
  下午的時候總算是清了外村人,洪村的人負責去做打掃,也不知道多少年沒人修繕過,那廟裡原本鋪著得地磚破得破,塌的塌。好在原本用的木料都很結實,除了一些瓦條需要重新鋪設之外,大的框架不用動太多。
  早些年裡面是供著一尊神像的,得有約莫兩米高,可惜文革的時候一併給砸了。原來牆壁上還有好些彩色的神仙繪畫,如今也都成了大字標語,那些曾經歷史的痕跡,就是短短十年的功夫,現在看起來卻是那般的刺眼。
  依照查文斌的看法,這廟的地基不用大改,無非就是修修整整,到時候去請一尊神仙挑個好日子便就算是行了。其實他能派上的用處真不多,建築修復交給泥瓦匠和木工,牆壁上的繪畫交給村裡幾個擅長丹青的老人,餘下的婦女們負責打掃衛生,估計能有半個月的功夫就能做完。
  查文斌也給請了個日子便就回去了,這一趟頂多算是出來放風,他已經在家裡憋了很久了。
  胖子自打走了以後就鳥無音訊,風起雲也是一樣,臨走的時候聽說風氏已經準備遷徙了,大概是短時間內怕都不會有什麼聯繫。這日子越過越平淡,生活沒有激情,他也就越來越沉默,沉默的讓鈄妃心急如焚。
  在過去一些老廟裡都會畫上一些壁畫,鄉野小廟比不了名寺古剎都供奉著雕塑,壁畫便宜,施工也方便,洪村有兩位書畫有些功底的人,一個與夏老六年紀相仿,另外一個則是一位小學老師,已經快要到退休的年紀。
  這白天大家都要幹活,進廟復原的工作自然就是放到了夜裡,挑一盞煤油燈,兩張凳子,一坐就是一整晚。畫畫的人特別容易入神,尤其是面對著老祖宗留下的筆墨,那牆壁上的人物油彩大多脫落,還有部分又被大字報給遮擋了,這份工作不算輕鬆。
  老師姓候,解放前念過新式學堂,聽說要不是因為戰亂,他是可以到更遠的大城市裡求學的。高中的學歷在當時已經是非常罕見,又畫得一手好國畫,算是我們當地比較難得的人才,兼職教學校裡的數學和美術兩門課,戴著一副大框眼鏡,喜歡穿一套灰色的中山裝。
  還有一位過去是個漆匠,漆匠姓高,一手油漆功夫在當時很是吃香,一般的百姓傢俱都是自己砍木頭請木匠打,打完了就得請漆匠來上色。過去漆匠不同於現在,他們是需要作畫的,一些老床老箱子上都能瞅見他們的手藝,龍啊鳳啊鳥啊花啊,多半是一些吉祥的圖案。
  候老師是一位無神論主義者,他堅信馬克思和列寧思想,認同唯物主義價值觀和世界觀,他認為這個世界是沒有神靈的。來這裡作畫純屬因為他德高望重,這是對他繪畫藝術的一種認同;而高漆匠則完全相反,因為漆匠除了傢俱之外,另外一件事就是給棺材上大漆,這份工作一般人是不樂意接的,東家除了要給正常工錢之外通常還得加上一份紅包,說是用來沖喜。這兩個人也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不過搭伙在一起作畫也是自己顧自己那塊。
  前兩天兩人都是吃罷了晚飯就過去,六點多的功夫干到十點左右收工,第四天的頭上,候老師因為要批改考卷,所以來的時候晚了一些。高漆匠以為候老師當天不來了,一瞧到點了正準備收拾收拾走人,恰好迎面就兩人相遇了。
  高漆匠說道:「這麼晚了還來啊?時候不早了,今天就算了吧。」
  候老師是個嚴格的人,講究當天事當天畢,他是這樣教育學生的,也同樣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於是他笑著說道:「我得把今天的活兒給幹完了,要不然延誤了大家的好日子不是罪過了。」說罷他就自顧自的進去了。
  三月份的天還是有些冷的,高漆匠比他要年輕,轉眼一想還是回頭好心說道:「候師傅啊,有個事,我們手藝人呢有個規矩,晚上過了十二點是不能在這牆上作畫的,您自個兒多注意一下時間,可千萬別超了。」
第三章 畫中畫
  老手藝人們相信,畫是有靈氣的,尤其是畫人物,那些惟妙惟肖的人物鼻子眼睛耳朵眉頭都是他們用心去勾勒出的,賦予他們生活在牆壁上也同樣洋溢著靈動的氣息。古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規矩,這些規矩都是一代又一代的手藝人摸索出來的,你說不能信或者是不靈,其實誰也說不好。
  候老師聽聞高漆匠的勸阻也只是一笑而過,後半夜的他在宣紙上作畫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了,這大概就是兩個人的區別,一個是手藝人,另外一個則是藝術家。
  兩人平日裡就沒有什麼來往,即使到了這裡工作也是各幹各的,老實說,侯老師不怎麼瞧得上高漆匠,他認為高漆匠的作畫水平並不是科班出身,草班子終究是上不了什麼檯面。後者見人也不怎麼待見自己,便也不再多說什麼,轉身離了去了。
  候老師是個仔細的人,作畫的時候全身心投入,有時候他甚至會忘了吃飯,平日裡沒啥愛好,閒暇的功夫邀上幾個好友喝茶品畫便是他最大的愛好了。這稷王廟裡原來的圖案多是一些人物,兩邊的牆壁上充斥著一個顴骨吐出,張牙咧嘴兇惡狀的小鬼,這些小鬼通常在這種土廟裡承擔的是守衛的作用,它們有的手裡拿著法器,有的則拿著接受貢品的托盤,也有互相調笑和攀談的,每個人物的表情、個性、神態和動作都是各不相同的。
  這種地方通常都是被渲染成恐怖的,所以平日裡鮮有人進去,孩子們路過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加快腳步,快點離開這是非之地。候老師擺好顏料,他已經復原好了兩幅人物,鮮艷的色彩讓牆壁上原本的斑駁頓時充滿了生命,而今晚他打算復原的則是左邊數過來的第三幅。
  從經驗和已有的輪廓判斷,這應該也是一個小鬼肖像,侯老師預估可能需要三四個小時。老伴給他準備了點心,那是用玉米面放在鐵鍋上烙的菜餅。夜裡空曠的大廟散發著顏料和菜餅的香味,夾雜著的是久未開過過而瀰漫的發霉味,不過他已經習慣了。
  那些沒有清理乾淨的稻草裡時不時發出「嗖嗖」的聲音,侯老師知道那是老鼠,十一點多的功夫,輪廓大致已經被描了出來,接下去便是上色。放下畫筆,他覺得肚子有些餓了,打開香噴噴的布袋取出了一塊餅塞進了嘴裡,看著前兩天完工的圖案,候老師頗有些得意,這些畫當年一定是出自一個丹青高手的畫筆,無論是造型還是場景都是那麼的優美。
  一邊吃他就一邊感歎道:「真的是漂亮啊。」這時幾隻膽大的老鼠從草堆裡鑽了出來,它們細長的鼻子挺得老高,貪婪的搜索著空氣的香味。候老師見狀覺得十分可愛,便掰下一點碎末丟到地上道:「吃吧,難為你們陪我一塊兒做個伴,瞧你們那小鼻子小眼的,前有齊白石畫蝦,等我忙完了我就畫鼠,你們呢就給我做個模特怎麼樣啊?」
  這侯老師便是如此的一個人,吃完餅,喝口茶,剛準備落筆只聽到身後幽幽的傳來一聲「謝謝。」
  這大晚上冷不丁的忽然聽到有人說話,侯老師也是心頭一驚,那頭髮皮子嗖嗖地往起立啊。他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一個人走夜路從未怕過,進了這稷王廟壓根都沒仔細打探過,對他來說僅僅是換了個環境作畫而已。這一下讓這心撲閃撲閃的,四周的空氣一下子就凝滯了起來,他慢慢的轉過頭,一切都是那麼的正常,幾隻老鼠還有些意猶未盡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