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鬼咒 > 第233節 >

第233節

  左邊是一個中年儒生,白衣白面,長鬚飄飄,手中抓著一隻金光閃閃的算盤。
  而他們身後的小兵,雖然也騎在馬上,但是卻沒有盔甲,只是尋常的布衣打扮,頭髮束在頭頂,又垂至腦後,分成兩三股髮髻。人人手持鋼刀,肩背長弓,生龍活虎。
  這是哪個朝代的裝扮?看那領頭將軍的盔甲樣式,似乎與造反稱王的吳三桂有些相像。
  李偉年一聲也不敢吭,穩住身形,死死地打量著走來的隊伍。
  不管來的隊伍是人是鬼,李偉年都知道,自己跳下去,絕對打不過他們。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他李偉年只有一個人在這裡,渾身是鐵又能捻幾根釘?
  「兄長不要出聲,這是陰兵借道。」綠珠的聲音忽然輕輕傳入耳中,細若蚊蠅之聲。
  李偉年微微一顫,側目去看,卻看不到綠珠的身影。
  「兄長不要找我,我附在樹葉之上,你看不到我的。」綠珠的聲音又說道:「看打扮,這是一隊晚明時期的陰兵,卻不知他們來這裡幹什麼?那黑袍道人和白衣書生,莫非就是黑白無常……?先看著,千萬別說話。」
  李偉年緩緩點頭,示意明白。聽說黑白無常親臨,李偉年心中更加擔憂,忍不住多看了那道士和儒生幾眼。
  只見這隊晚明陰兵策馬向前,不大會兒就已經進入了墳場腹地。
  黑袍道人一舉手,整個隊伍悄無聲息地停了下來,動作整齊劃一,人馬各自安安靜靜,顯見平時訓練有素。
  「將軍,丁家孽種,應該就在此處!」黑袍道人坐在馬上,轉身抱拳,向那領頭的黑臉將軍稟報。
  樹上的李偉年汗濕脊背,果然,這些傢伙是來對付丁二苗的。黑袍道人說的丁家孽種,除了丁二苗,還能有誰?
  可是,丁二苗究竟什麼地方得罪了他們,他們對丁二苗如此憎恨惡毒?
  白衣儒生把手裡的算盤打的劈啪作響,也點頭道:「只在這裡三里方圓之內。」
  「下馬!」黑臉將軍一揮手,聲音威嚴:「給我圍住這片墳場!」
  「得令!」幾十士兵一起抱拳答應,然後縱身下馬,腳下不停奔赴四周,人影翻滾,瞬間分佈在四方草叢之中。部分弓箭手,已經扣箭上弦,蓄勢待發。
  僅留下七八個親兵,護衛在將軍身旁。
  黑臉將軍也翻身下馬,動作矯健利索。
  他環視著四周,對黑袍老者和白衣儒生道:「劉天師,田先生,你給我找找,看那小子在什麼地方,是死是活。」
  天師?那老頭子道士,竟然是什麼天師?李偉年更加忐忑,為丁二苗擔心不已。
  白衣書生也飄然下馬,撥著算盤算了半天,抬頭道:「難不成又是一個死人?怎麼推測不出他的方位?」
  「就是死了,也是才死不久,魂魄應該還在。待我看看。」說罷,黑衣老者翻下馬背,手持羅盤四處張望。
  白衣儒生繼續打著算盤推算。
  「喔喔喔……!」
  遠處一陣沙啞的、不倫不類的雞鳴聲,突然響起。
  李偉年在樹上氣的七竅冒煙。這萬書高,竟然還不如周扒皮,連個雞叫都學不來!
  「怎麼會有雞鳴聲?」陰兵首領,黑臉將軍,睜大眼睛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掃射。黑袍老者和白衣儒生都是一愣,各自停止手裡的動作。
  「難道這裡的天,這麼早就要亮了?」書生皺眉道:「也不過幾千里路,怎麼我們走了半夜?」
  一聲未畢,第二聲雞鳴又起:「喔喔喔~~~~~~」
  這次,萬書高學的有點像了,嗓音徹底放開,比上次好得多,但是依舊沒有引起事先佈置的公雞們的共鳴。
  黑袍道人凝神聽了半晌,道:「且莫管他,正事要緊。等我來看看,丁家孽種是死是活!」
  說罷,老道盤腿而坐,將羅盤擺在身前的地上,手掐指訣,口中唸唸有詞,卻聽不清楚他在說什麼。
  李偉年躲在樹上偷看,卻見這老道的架勢,和丁二苗昨夜裡對付五通的姿勢有些像。
  猛然間,黑袍老者忽地站起,抬頭看著李偉年藏身的楊樹叫道:「是誰在上面?給我滾出來!」
  糟糕,還是被發現了!
  李偉年正要出聲,卻聽見綠珠低聲道:「兄長切勿開口,我去應付他們。」
  隨即,綠珠身形乍現,從樹上飄落,在將軍馬前鞠躬,開口道:「女鬼綠珠,來此墳場尋找故友,卻不料衝撞了將軍虎威,還請恕罪。」
  黑臉將軍愣了一下,突然拔刀指向綠珠,口中喝道:「陰差辦案,孤魂野鬼不得逗留!」
  不是陰兵借道嗎?怎麼又變成了陰差辦案?
第237章 天師搜魂
  李偉年為綠珠捏了一把汗,對這隊陰兵的身份更加疑惑,手中緊握武士刀,準備隨時跳下樹去,救援綠珠。
  「是,綠珠告退!」
  在黑臉將軍馬前,綠珠低頭後退兩步,忽地拔身飄起,身形越過楊樹的瞬間,在李偉年耳邊低聲說道:「兄長不要出聲,他們不會發現你的。綠珠先走一步。」
  李偉年不敢開口相問,看著綠珠越飄越遠,瞬間消失無蹤。
  幾乎是在同時,萬書高的公雞聲又遠遠地傳了過來:「喔喔喔——!」
  這聲雞鳴學得不錯,高昂激越,引動四周的小公雞爭相鳴唱起來:「喔喔……喔!」
  正在打著算盤推算的儒生大怒,似乎是思緒是被打斷。他憤憤地把算盤一推,扭頭道:「哪裡來這麼多的公雞?」
  黑袍老者也皺眉道:「公雞夜唱,亂我羅盤指針,我如何找到那孽種?」
  黑臉將軍一揮手,立刻就有四名親兵,分別朝四個方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