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鬼谷子的局 > 第229節 >

第229節


翌日,陳軫以魏王特使身份上朝,向齊威公遞交國書,稟明魏王有意尊齊公為王,如果齊公願意,兩國可以相約會盟,互尊王位。
國事禮畢,陳軫告退。
望著陳軫漸退漸遠,消失在殿門之外,齊威公哈哈長笑數聲,轉對眾臣道:「諸位愛卿,魏罃坐王椅,看來是燒疼屁股了,被秦人逼得先失河西,後徙都城。可秦人仍不放他,聽說近日又在結盟韓、趙,三面伐魏。魏罃急了,使這陳軫來朝,圖謀尊崇寡人為王,拉寡人跟他一道去蹚渾水。你們議議,這渾水,寡人是蹚呢,還是不蹚?」
田忌跨前一步,稟道:「啟稟君上,稱王之事萬萬不可!」
「田愛卿,你且說說,為何不可?」
「魏國強盛時,視我為敵,今日落勢了,卻來結盟,這是臨渴掘井,並非真心。再說,魏侯稱王是背道而馳,眼下是眾叛親離,遭列國唾棄。此番魏王尊君上為王,斷無好意,君上萬不可上當!」
齊威公點點頭,目光緩緩移向鄒忌:「田愛卿以為,魏王是臨渴掘井,有加害寡人之意,愛卿意下如何?」
田忌本是齊國名將,又仗倚是齊公胞弟,從未將鄒忌放在眼裡。鄒忌在面上不與他計較,心裡卻有塊壘。此時見田忌反對,又有陳軫暗透的底細,鄒忌心沉氣定,跨前一步奏道:「回稟君上,微臣以為,君上可准允陳軫所請,與魏相王。」
齊威公眼睛一亮:「請愛卿詳解。」
鄒忌侃侃言道:「我東臨大海,西接三晉,北有燕,南為泗上十二國。燕地高寒,土地貧瘠,圖之無益。三晉均是大國,且西有強秦,不可急圖。唯有泗上十二國,地廣土肥,人口眾多,且國小兵弱,是可圖之地。三晉之地,魏居中。我若聯魏,北可制趙,南可牽韓。有三晉在,亦無秦憂。只有西線穩固,我方可全力南圖,與楚爭奪泗上。」
說實在的,魏惠王南面稱尊,齊威公心中最是不平,早有與其並王之意,只是礙於天下道義,無法出口。面對魏王為他搭好的梯子,鄒忌的解釋正合心意,齊威公連連點頭:「嗯,鄒相國所言甚是。只是——寡人若是也如魏王那般南面稱尊,豈不是天下並王,寡人也成眾矢之的了嗎?」
「君上,」鄒忌早有應對,「綱常早亂,天下並王並非今日奇觀。早在春秋初年,荊楚就已稱王。時至今日,列國稱王已是大勢所趨,魏王不過先行一步而已。荊楚可以稱王,魏侯可以稱王,君上為何不可稱王?」
齊威公將目光掃向眾臣:「諸位愛卿,鄒相國奏請寡人南面稱尊,你們可有異議?」
上大夫田嬰跨前一步:「微臣贊同君上稱王。」
齊威公將頭轉向他:「愛卿說說,你為何贊同?」
「微臣以為,」田嬰應道,「韓侯、趙侯本與魏侯平起平坐,現在低人一頭,心中不平,這才追隨秦公伐魏。魏王一向剛愎自用,一旦跨上王座,斷不會退縮。因而,微臣以為,若是不出意外,趙侯、韓侯為求地位平衡,不久也將稱王。未來數年,將是列國並王時代。君上先行一步,一可賣給魏王一個人情,二可向天下昭示君上能夠左右天下局勢,三可制約韓、趙。」
齊威公將目光轉向太子:「辟疆,你也說說。」
「兒臣以為,公父即使決定稱王,也不可輕易答應陳軫。」
「微臣贊同殿下所言。」鄒忌順口接道,「眼下是魏王有求於君上,君上何不向他討個好處?」
齊威公急道:「討何好處?」
「逼他讓出宋國!」
「好!」齊威公猛力擊案,轉對田嬰,「田愛卿,你去知會陳軫,如果魏罃答應鄒相國所言,寡人就與他互尊王位。」
田嬰應道:「微臣遵旨。」
接後幾日,陳軫與田嬰幾經磋商,議定兩國在一月之後,齊威公稱王,同時與魏惠王會盟徐州,互尊對方王位。
陳軫此番使齊,不僅使齊公得到夢寐以求的王位,更使魏惠王拱手讓出宋國的保護國地位,對威公而言,可謂是喜上加喜。為此,威公特別設宴款待陳軫,贈他黃金一百,錦緞百匹,同時選挑美女十名,特產若干,贈予魏王。
陳軫不辱使命,帶著齊女凱旋,一路上車馬滾滾,旌旗招搖。
車馬行至齊國關卡,關吏驗過陳軫等人的關文,揮手放行。戚光催動車馬,剛過關防,突然間兩眼圓睜,模樣極是吃驚。
陳軫怔道:「怎麼了?」
戚光手指關卡那邊,驚道:「主公快看,是他!」
陳軫順著戚光的手勢望去,見一人頭戴斗笠,肩挎包袱,正在過關,一時卻又想不起是誰,隨口問道:「他是何人?」
「龐涓!」
說話間,龐涓已經通過關卡,摘下斗笠,扭過頭來,如炬的兩眼直射陳軫和戚光,目光陰寒,嘴角似笑非笑,似怒非怒,顯然是在向二人挑釁。
盯射有頃,龐涓一個轉身,沿官道大踏步遠去。
陳軫回過神來,擦把汗水,點頭道:「嗯,是他!此人揚言三年之後回來尋仇,三年之期已是到了。不過——」眉頭微微皺起,「此人尋仇,應到大梁才是,為何反朝齊國跑?」
「主公,」戚光不假思索道,「此人是陛下欽犯,魏國各地都在緝拿,他哪裡敢去?」
陳軫白他一眼:「此人是亡命之徒,哪裡他不敢去?」
「主公教訓的是!」戚光囁嚅道,「小人這就回去加強防護,同時再向司徒府報案,讓官府協助追查。」
「哼!」陳軫白他一眼,「還要指靠司徒府呀?前番就是朱威放走那廝的。你可多派人手,先斬後奏。另外,告訴丁三,就說是本府懸賞,誰能拿到龐涓腦袋,齊王前幾日賜給本公的百金就是他的。」
「小人遵命!」
自得《吳子》六篇,龐涓日日習讀,大有感悟。此番下山,龐涓自信天下已無對手,是以底氣十足。想到鬼谷子的臨別贈言,龐涓詳細分析了列國情勢,決定前往齊國走一步險棋。
進入齊境,龐涓再無顧忌,不消幾日,就已趕到齊國都城臨淄。
這步險棋就是覲見齊公。龐涓尋到一家離宮城較近的客棧住下,換過衣冠,逕朝齊宮而去。剛至宮門,就有膀大腰圓的持戟衛士將他攔住。
一名軍尉走出,龐涓揖過,遞上拜帖:「請軍尉轉呈君上,就說名士龐涓求見。」
軍尉接過拜帖,審看幾眼,遞還龐涓,不無諷刺地拱下手道:「龐名士,似你這般,當到稷下學宮去。」
龐涓急道:「這位軍尉,在下有緊急國事,必須面君陳奏。」
「龐名士,」那軍尉卻是一臉不屑,「君上有旨,凡是來齊士子,須到稷下學宮討論學問。龐名士若有真才實學,自有祭酒、學宮令薦你進宮面君。」
「哈哈哈哈,」龐涓爆出一陣長笑,「稷下養的不過是一群酒囊飯袋而已,豈能與我龐涓談論學問?」
軍尉大怒,眉頭一橫:「你這廝好不識趣,本尉誠心待你,你卻目中無人,蔑視我稷下學宮。快滾,滾遲一步,本尉抓你送監!」
龐涓不無冷蔑地掃他一眼,在又一聲長笑中揚長而去。
接後幾日,龐涓發現軍尉所說一絲兒不差,凡是來齊士子,必過稷下一關,否則,齊公一律不見。龐涓知道,僅是稷下就有學子數千,名士濟濟,莫說是見君,縱使想見祭酒、學宮令,也是個難。再說,早晚想到與那些百無一用的學界名流進行沒完沒了的爭辯,龐涓的頭皮就是一陣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