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當方士那些年 > 第384節 >

第384節

  篝火上的魚已經烤好,張四爺分給我們,不愧是老漁民什麼佐料都沒放,烤出來的海魚鮮香味美,絕對比他口中那些傳聞實在的多。
  聞卓坐回到我身邊,攤開手裡面是一小搓剛才蕭連山吃的紅草。
  「你看看,這是什麼草?」
  我看聞卓的表情有些認真,拿起一個在火光下看了半天,紅色的草有三片葉子,上面都有半環形紋路,把三片葉子何在一起剛好是一個完整的圓圈,在海水中生機勃勃可是我放到手裡沒多久,或許是因為離篝火太近,等到葉子上的海水被烤乾,紅草頃刻間枯萎而死。
  我一怔,抬頭看見聞卓意味深長的笑,我想了想把紅草放在口中,咀嚼幾下嚥下去,只過了片刻功夫,剛才還有些瑟瑟發抖的身體頓時暖和起來,我大吃一驚和聞卓對視一眼,連忙拿著草問張四爺。
  「您老給看看,這是什麼草?」
  「紅草,我們這兒也叫暖草,這海邊少的很,如果運氣極好或許能碰見。」張四爺瞟了一眼不以為然的說。「別小看了這草,這可是我們打魚的寶貝,出海遇到天寒地凍的時候,把這草含在口中能御寒。」
  「您老說這兒不多?那什麼地方多?」我急切的追問。
  「燕子磯!老龍溝裡面的燕子磯,這海邊的紅草都是從山裡面流出來的。」張四爺吸了口煙回答。
  旁邊的小孩或許是聽見張四爺提到這個地名,拍著小手可愛的唱著童謠。
  老龍溝中燕子磯,淅淅匯聚便成溪,若是拾得水中寶,米滿糧余富到老……
  張四爺慈祥的笑了笑,摸摸小孩的頭,把一隻烤好的魚遞到他手中,回頭對我們說。
  「我們這裡三歲娃都會唱這個,說的就是這紅草,老龍溝裡面有一個地方叫燕子磯,離這兒也不遠,從山上有水流下,匯聚成一條溪流最後在這裡入海,這條溪流裡就有這種紅草,不過也要看運氣,如果能找到,出海打魚就不怕受凍了,所以才叫米滿糧余富到老。」
  我和聞卓相視一笑,吃完魚張四爺送我們回岸邊,等張四爺牽著小孩離去,我淡淡一笑說。
  「今晚早點休息,明天去燕子磯!」
  「去燕子磯?不是找碣石宮嗎?去燕子磯幹什麼?」越千玲詫異地問。
  聞卓從身上拿出還帶著海水的紅草不慌不忙的說。
  「這草其實真正的名字叫炎孿子,色赤而紅,遇水則生,水枯則敗,可抵寒御冷。」
  「炎孿子?沒……沒聽說過有叫這草的啊?」蕭連山撓著頭問。
  「炎……炎孿子!難道這就是傳說中長在碧山上的炎孿子?」顧安琪反應過來,瞠目結舌的問。
  我點點頭很平靜的笑了笑回答。
  「是的,神農本草經中也有關於炎孿子的記載,不過因為得之不易所以寥寥數筆。」
  「這草有什麼神奇的,居然還得之不易,張四爺不是說燕子磯就能找到嗎?」越千玲大為不解的問。
  「正因為在燕子磯能找到所以才要去,因為這炎孿子不可能生長在老龍溝的燕子磯。」聞卓掂量著手中的紅草意味深長的說。
  「草就應該長在山上啊,不長在山上還能長什麼地方?」蕭連山一臉茫然。
  顧安琪深吸一口氣回過頭很認真地對蕭連山說。
  「草的確應該長在山上,事實上炎孿子也是長在碧山,不過碧山不可能在燕子磯的。」
  「那……那在什麼地方?」
  「碧山在海底,是東海名山之一,先秦的古籍中有記載,不過因為一直很少有人見到,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這座海底名山。」
  本來我都有些開始懷疑關於碣石宮在東海之底的推斷,直到聞卓認出炎孿子,這明明是海底碧山才會有的草,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這裡,老龍溝一定有什麼地方能通到海底,否則炎孿子也不可能隨著海水流出來。
  如果碧山真的存在,那碣石宮在東海之底也不是沒有可能性。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出發去張四爺所說的老龍溝,離這裡並不遠,不到中午我們已經到了,一進入老龍溝,滿山蔥蘢的林木讓山巒顯得生機勃勃。
  山谷陡然狹窄,平緩的山地也被兩邊刀削一樣直立的峭壁所代替,越往裡走,老龍溝的面紗在我們面前一層層掀開,胭脂林障,翡翠山屏間,更是氣象萬千,茫茫林海中,神工鬼斧一般削鑿出的峭壁上,山巖恣意扭曲糾纏在一起,一棵棵蒼松昂首向著無垠的蒼穹。
  我們很快在老龍溝找到張四爺口中提及的那條溪流,在山石和草木叢中靜靜地穿流,在急彎或落差大時,才發出汩汩的水流聲。
  聞卓蹲在溪邊用指頭沾染一點放入口中,抬頭看我。
  「是海水!」
  這裡離海邊雖說不是很遠,但怎麼也不可能有海水倒流,而且這裡都是群山峻嶺我很好奇這海水是從什麼地方流出來的。
  我們順著溪流一路向上,或許找到源頭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顧安琪和越千玲沿著溪流認真尋找,最後蕭連山在一處水中的石邊發現一片炎孿子,這更說明我和聞卓的猜想,這些海水來自東海之底。
  大約走了一個多鐘頭,我們腳下的溪流越發湍急,也隱約聽到水流撞擊岩石的聲音,撥開一處草叢,在我們前方一百米外陡峭的岩石間,一股清泉湧出,從石壁上瀉下,初如簾幕,繼而如飛瀑。
  這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一峰獨俊聳立在群峰之中,在巖壁的旁邊有三個雕刻的大字。
  燕子磯。
  這裡就是溪流的源頭,那蜿蜒而下的海水就是從半山腰的燕子磯中流淌而出,我曾問過張四爺為什麼這裡會叫燕子磯,他告訴我們此處因石峰突兀萬山之中,三面臨空,勢如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黃昏時分,夕霞滿天,瀑水滾滾,印照赤壁,呈現出燕磯夕照的美景。
  不過我倒是沒在這裡看到張四爺所說的這些景象,雖然此時地勢險要,但怎麼看都沒有燕子展翅欲飛的形態,不過倒是給此處命名的人讓我對這裡更加感興趣。
  張四爺說此處之前並不叫燕子磯,居然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而時間正好是修建山海關前後沒多久,這和秦一手秘密修建明十四陵的時間不謀而合,朱元璋從來都沒到過這裡,更不會君心大發給無名山賜名,除非這裡有極其特殊的原因。
  要解開這些謎團必須上到那半山腰的巖洞之中,可是這裡巖壁猶如鬼斧神工劈鑿而成,懸壁陡峭光滑,再加上飛流直下的瀑布,莫要說攀爬,站在下面連頭都抬不起。
  
  第51章 稱我江山有幾多
  
  我們費了很大的氣力才從旁邊爬上這座山的山頂,蕭連山小心翼翼的站在山崖邊看看下面。
  「哥,從這裡可以吊下去,我先下去看看情況,如果安全你們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