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第十章 >

第十章

如果你想瞭解盧旺達種族屠殺的翔實信息及其發生的緣由,下列這些閱讀會讓讀者深感沉重。

Catharine Newbury寫的The Cohesion of Oppression:Clientship and Ethnicity in Rwanda, 1860-196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描述了盧旺達社會的轉變以及胡圖族和圖西族之間的關係如何從前殖民時期到獨立前夕,慢慢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人權觀察組織出版的Leave None to Tell the Story:Genocide in Rwanda(New York:Human Rights Watch, 1999)一書細緻入微地展現了盧旺達1994年種族屠殺的背景,然後用414頁詳述了兩個種族自相殘殺的經過,最後又分析了這次種族屠殺的餘波。

Philip Gourevitch 寫了We Wish to Inform You That Tomorrow We Will Be Killed with Our Families(New York: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8)一書,他是一個記者,採訪了許多劫後餘生者,記錄了種族屠殺的經過,也描述了其他國家和聯合國的無為,沒能阻止這次人間慘劇的發生。

我在本章引用了Gerard Prunier在The Rwanda Crisis:History of Genocid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的一些觀點。該書作者是專門研究東非問題的法國專家,種族屠殺發生不久就寫下這本書,生動地重建了參與屠殺事件人們的動機,也探究了法國政府干涉的原因。本章提到的胡圖人在卡那馬地區自相殘殺是根據Catherine Andre與Jean-Philippe Platteau 在「Land relations under unbearable stress:Rwanda caught in the Malthusian trap」(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34:1-47(1998))一文中所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