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盧旺達事件 >

盧旺達事件

近幾十年來,盧旺達及其相鄰的布隆迪已經成為人口眾多和種族滅絕的同義詞(參見圖21)。它們是非洲諸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尼日利亞的人口密度為非洲第三,而盧旺達的平均人口密度則是尼日利亞的3倍,是鄰國坦桑尼亞的10倍。盧旺達死於種族屠殺的人數在1950年後全世界種族屠殺死亡人數中排第三,這一數字僅次於1970年在柬埔寨和1971年在孟加拉(當時為東巴基斯坦)發生的大屠殺。由於盧旺達的總人口是孟加拉的十分之一,按總死亡人數來看盧旺達的屠殺規模超過孟加拉,僅次於柬埔寨。布隆迪的種族屠殺雖然在規模上稍遜於盧旺達,「僅」有幾十萬人,但足夠使布隆迪的死亡人數排到自1950年以來全世界種族屠殺死亡數的第七位,如果按屠殺數占總人口比率來計算,布隆迪排到全世界第四。

我們已經將盧旺達和布隆迪的種族屠殺與種族暴力聯繫在一起。在瞭解種族暴力以外的原因之前,我們需要先熟悉一下種族屠殺產生的背景與歷史,以及對這一問題的普遍解釋(我將在後文提到為何這一普遍解釋是錯誤的、不完整的或過於簡單化)。盧旺達和布隆迪這兩個國家的人口主要由兩大族群組成:胡圖族(原占總人口的85%)和圖西族(原占總人口的15%)。在很大程度上,這兩個族群傳統的經濟作用並不相同:胡圖族主要從事農耕,圖西族則以遊牧維生。常有人說這兩個族群長相有異。胡圖族普遍矮胖結實、膚色較黑、塌鼻厚唇、下巴方正。而圖西族人的個子相對高瘦、膚色較白、薄唇、尖下巴。人們通常認為,來自南邊和西邊的胡圖族人最先到達盧旺達和布隆迪,而圖西族人,即來自北邊和東邊的尼羅河流域居民稍晚才至,但取得了統治地位。在淪為德國(1897年)和比利時(1916年)殖民統治那段時期,圖西族人由於膚色較淺,外表接近歐洲人或白種人,因此被殖民政府認定其人種優於胡圖族人,並借助他們來進行間接統治。1930年代,比利時殖民政府規定所有人必須攜帶身份證,上面註明胡圖族或圖西族。這一舉措急劇加速了本已存在的種族差異。

盧旺達和布隆迪都於1962年獨立。在即將獨立之際,胡圖族人開始通過抗爭來推翻圖西族人的控制,並取得統治權。小規模的暴力逐漸升級成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冤冤相報、終無寧日的屠殺潮。布隆迪的胡圖族人在1965年和1970年至1972年間發動起義,結果是上萬個胡圖族人命喪黃泉(這一估計數字與其後的死亡和被驅逐人數很難達到精確),而圖西人則繼續執掌政權。盧旺達的情況正好相反,胡圖人佔了上風,在1963年殺死了20000圖西人(也許只有10000?)。接下來的20年中,100萬個盧旺達人,其中大多為圖西族人,被驅逐到鄰國。他們在那裡時不時謀劃入侵盧旺達的行動,結果造成更多的圖西族人被殺死。一直到1973年,胡圖族將軍哈比阿日馬納借助軍事政變推翻了以前的胡圖政府,他決定與圖西族和平共處。

在哈比阿日馬納的統治下,盧旺達繁盛了15年,成為大受歡迎的外援資助對象,健康、教育和經濟都有長足進展。然而不幸的是,由於乾旱和環境問題積壓成堆(特別是濫伐森林、土壤侵蝕和養分流失),1989年該國兩大出口產品咖啡和茶的世界價格大幅下跌,世界銀行採取緊縮措施,再加上南部大旱,這一切致使盧旺達的經濟停滯不前。1990年10月,一支圖西族人從鄰近的烏干達入侵盧旺達東北部,哈比阿日馬納以此為借口在盧旺達上下大肆屠殺圖西族人,以此鞏固自己的勢力。內戰使上百萬盧旺達人流離失所,絕望的年輕人只得去當兵。1993年,和平協議在阿魯沙簽署,同意權力共享,組建合作政府。但是,親哈比阿日馬納的商人們還是進口了581000把彎刀——彎刀比槍支便宜——發放給胡圖族人用以屠殺圖西族人。

哈比阿日馬納自身反圖西族的行為,以及對屠殺的默許仍不能使胡圖族裡的極端分子們滿意(這些胡圖族人比哈比阿日馬納還偏激)。他們擔心和平協議會削弱自己的權力,於是開始訓練自己的自衛隊,進口武器,準備將圖西族趕盡殺絕。圖西族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統治過胡圖族,同時圖西族人又多次入侵盧旺達,並在鄰國布隆迪謀殺胡圖族政治領導人,又大肆屠殺胡圖族人。胡圖族人對此深感恐懼。1993年,一個圖西族極端分子軍官在布隆迪謀殺了布隆迪的胡圖族總統,致使胡圖族人憤起追殺圖西族人,圖西族人又轉而大肆屠殺布隆迪的胡圖族人。

1994年4月6日晚上,盧旺達的總統專機載著盧旺達總統哈比阿日馬納和(最後一分鐘才登機的)布隆迪新上任的臨時總統從坦桑尼亞開會回來,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機場被兩枚飛彈擊中,所有人都斃命。飛彈是從機場附近發射出的,是誰幹的呢?為什麼要針對哈比阿日馬納的飛機?不管兇手是誰,好幾個團體都有謀殺動機。胡圖族極端分子在墜機不到一小時之內迅速展開行動,實施早已精心策謀好的計劃殺害胡圖族首相等溫和派人士和那些不很極端的主張民主的反對勢力和圖西族人。一旦胡圖族的反對勢力被剷除,極端分子們就奪取政權、電台,大肆屠殺圖西族人。此時,經歷了前期屠殺和被驅逐以後,圖西族人尚存百萬人。

大屠殺由胡圖族的軍隊極端分子領導,使用槍支器械。他們很快將胡圖族人組織起來,分發武器、設置路障,在路障處一旦發現圖西族人便立馬將其殺死,廣播電台向每一個胡圖族人呼籲殺死每一隻蟑螂(這裡指圖西族人),同時又力勸圖西族人找個安全的地方集中起來,以便隨後可以將他們一窩端。國際反屠殺的抗議聲最終露出水面,於是政府和電台改換口氣,由殺死蟑螂變成告誡盧旺達人在國家公敵面前要自我防衛。胡圖政府中那些力圖阻止屠殺的溫和派們被威脅、冷落、撤職或是殺害。圖西族人們躲在教堂、學校、醫院、政府大樓或以為是安全的地方,結果被團團包圍,胡圖族人將圖西族人以上百個或上千個為一組,用刀砍死或燒死,這是最大一次屠殺。眾多的胡圖族人參與了集體大屠殺行動,但對於是否真有三分之一的圖西族人被殺害一事存有爭議。軍隊用槍掃射每一處地方以後,隨後的殺戮則採用低技術的方式,通常用彎刀或鐵釘狼牙棒。屠殺場面非常血腥殘忍,其中有砍斷手腳,將婦女的乳房切掉,把孩子扔進井裡,強姦更是數不勝數。

雖然這場屠殺是由胡圖政府極端分子組織的,但執行者最主要是胡圖族平民、機構和本應有所表現的外人。例如盧旺達諸多天主教堂的管事要麼沒能很好地保護圖西族人,要麼將他們集合起來然後交給胡圖族的劊子手。聯合國本已派駐一小支維和部隊駐紮在盧旺達,卻命令他們撤退。法國政府派出的維和部隊竟與從事集體屠殺的胡圖政府站在一條線上,共同抵禦叛軍。美國政府則拒絕干預。聯合國、法國政府和美國政府在對他們的政府做解釋時,都提到「混亂」、「情況難解」和「種族衝突」,好像這不過是另一起在非洲司空見慣的種族衝突,對於盧旺達政府精心策劃屠殺的證據視若無睹。

在六個星期內,大約有800000圖西族人被殺害,是其後殘留在盧旺達圖西族人數的四分之三,也是盧旺達總人口的11%。圖西族人領導的盧旺達愛國陣線在大屠殺開始第一天即展開反政府的軍事行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並於1994年7月18日宣告全面勝利。人們通常認為盧旺達愛國陣線軍紀律嚴明,並不徵募平民參與屠殺,但他們在稍後的復仇中也展開了殺戮行動,雖然規模要小於大屠殺(估計遇害人數「只有」25000到60000)。盧旺達愛國陣線組建了新的政府,旨在維護族群和解與統一,要求盧旺達人把自己看作是盧旺達人而不是圖西族人或胡圖族人。大約有135000個盧旺達人因涉嫌參與大屠殺而被逮捕入獄,不過只有一部分被審判或定罪。盧旺達愛國陣線取得勝利以後,有2000000人(絕大部分為胡圖族人)紛紛逃向鄰國(主要是剛果和坦桑尼亞)。與此同時,大約有750000個前難民(多為圖西族人)返回盧旺達(參見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