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維京人的農業 >

維京人的農業

當海外移民開始建立新家園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將原來的一些生活方式帶過來,這種文化資本包括知識、信仰、生存方式和社會組織。對此,維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是一塊荒地,便將其佔為己有,如果已有人居住,維京人便很少跟他們發生聯繫。即使在今日的美國社會,每個新移民團體都保留了他們各自的特色。例如在我居住的洛杉磯有越南人、伊朗人、墨西哥人或埃塞俄比亞人等多個新移民群體,不同群體間的文化價值、教育水平、職業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的新移民群體各自按照舊的生活方式來適應美國社會。

維京人也是如此,他們在北大西洋群島上建立的社會基於老家大陸維京社會的模型。這一文化歷史遺產對農業、制鐵、階級結構和宗教等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

雖然我們認為維京人是強盜和航海者,他們卻以農民自居。海外的維京人將飼養的動物和種植的莊稼從挪威南部漂洋過海帶到冰島和格陵蘭島,不僅因為這些物種方便攜帶,而且由於這些物種代表了維京人的社會價值。不同的食物和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群體地位不同,例如美國西部牧場主就重牛輕羊。然而,當這些來自故鄉的農牧業生產方式與新家園的環境相衝突時,問題就產生了。比如讓今日澳大利亞人頭痛難斷的問題是當初把羊從英國引入進來對澳洲的生態環境是否真的弊大於利,而類似的不適宜也發生在格陵蘭維京人新舊家園的不同。

在挪威相對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牲畜長得要比農作物好,這其中包括在富饒的肥沃新月和歐洲數千年食物生產中的五種牲畜:牛、綿羊、山羊、豬和馬。在這些牲畜中,維京人最看重作為肉類來源的豬、可提供奶酪等乳製品的牛和既可做運輸工具又帶來名聲的馬。在古代挪威人的傳說中,豬肉是戰神歐丁每天在其廟堂宴請戰死戰士的食物。綿羊和山羊的地位較次,但仍具經濟價值,比如乳製品和羊毛。

考古學家在9世紀挪威南部一位部落首領的農場垃圾堆裡挖掘出不同動物的骨骼,他們通過計算骨骼數來調查動物的種類。在這些家畜貝塚中,幾近半數為牛骨,三分之一是豬骨,五分之一是山羊和綿羊的骨骼。想來那些維京首領們在海外農場大展宏圖時也是這樣豢養家畜的。事實上,在格陵蘭和冰島最早的維京人農場垃圾堆確實發現這些家畜,但是在晚期的農場遺址中,骨骼比例與先前有所不同,顯然有些物種不適應這兩個島嶼的環境條件,因此隨著時間推移,牛越來越少,豬幾乎消失,而綿羊和山羊的數量卻在增加。

由於氣候寒冷,居住在挪威較北部的人發現冬天得把牲畜關在室內餵養,而不能在野外放牧。因此在夏秋季,那些威風凜凜的維京戰士們實際上大都在收割、曬乾和捆綁冬天用於餵養牲畜的乾草,而非像傳說所言四處征戰。

在氣候溫暖適合耕作的地區,維京人也會種植一些耐寒的作物,主要是大麥,還有一些燕麥、小麥和裸麥等不怎麼耐寒的作物。蔬菜包括甘藍、洋蔥和豌豆等豆類,另外,還種植用來織布的亞麻和釀啤酒的蛇麻子。挪威越往北的地方,作物的重要性就越不抵牲畜。野味是除家畜外另一個蛋白質來源,特別是魚類,占挪威維京人貝塚裡動物骨骼的半數以上。此外還有海豹等海洋哺乳類動物,馴鹿、麋鹿等一些小型的陸上哺乳類動物,以及本地繁殖的海鳥、鴨子和其他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