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第六章 維京的前奏與賦格 >

第六章 維京的前奏與賦格

大西洋的實驗

與我同輩的影迷們一聽到維京島,腦海裡大都會浮現出1958年史詩電影《維京人》中大明星柯克·道格拉斯的形象。他身著釘子鉚的皮衣,帶著一群留大鬍子的野蠻人,在海上肆意橫行,燒殺淫掠,無所不為。那時我在上大學,與女朋友一起看的這部電影,50年後我仍然記得影片裡維京海盜攻破古堡的大門,大肆屠殺裡面毫無戒備、正在舉杯痛飲的人們。柯克·道格拉斯請求他美麗的俘虜珍妮特·利假裝反抗來增強他的快樂。在中世紀的歐洲,維京人製造了好幾個世紀的恐怖,甚至在他們自己的語言裡,維京意指「強盜」。

維京人在其他方面的傳說也同樣引人入勝,而且與本書主題密切相關。維京人不但是令人畏懼的強盜,而且還是農民、商人、殖民者和最早探索北大西洋的歐洲人。他們建立的那些據點命運迥異,在歐洲大陸和不列顛諸島的維京人被當地人同化,並在形成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比如俄國、英國和法國。文蘭殖民地代表了歐洲人在北美最早的據點,雖然不久就被放棄了;格陵蘭殖民地是歐洲社會最偏遠的地方,存活了450年;冰島殖民地則在貧困和動盪不安的政治間掙扎了好幾個世紀,最終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奧克尼、設得蘭和法羅殖民地則沒有遇到多少困難便順利地生存下來。所有這些維京人的殖民地都源於同一個祖先社會,不同的生態環境致使他們的命運迥異。

維京人在北大西洋向西擴張猶如一個意義重大的自然實驗,就像波利尼西亞人朝太平洋東面擴張一樣(參見地圖7)。在這一大型的自然實驗中,格陵蘭島的規模相對較小,維京人在此遇到了另外一個民族,因紐特人。對於格陵蘭島的環境問題,因紐特人的解決方法與維京人截然不同。五個世紀以後,維京人從格陵蘭島上全部消失,把該島又交還給了因紐特人。維京人在格陵蘭島的悲劇表達了一個充滿希望的信息: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人類社會的崩潰也並非不可避免,一切均取決於人類社會如何應對危機。

格陵蘭島維京社會環境崩潰的悲劇和冰島對生態環境的苦苦抗爭,與復活節島、芒阿雷瓦島、阿納薩茲、馬雅以及其他前工業時期的人類社會所遭受的命運有相似之處。然而,格陵蘭島和冰島之所以能夠使我們深入地瞭解這兩個社會所遇到的問題和為何走向崩潰,是因為它們的歷史有文字可考(特別是冰島),雖然只是片言隻字,但也比那些前工業時期的社會什麼都沒留下來得強。阿納薩茲人不是死亡就是流落他鄉,倖存下來的復活節島民全都被外人同化,但是大部分現代冰島人仍然是冰島第一批移民的直接後代,即維京男子與他們的凱爾特妻子的子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的歐洲基督教社會是直接從維京人殖民的格陵蘭島和冰島這些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社會發展而來,所以我們知道教堂的廢墟、藝術和考古挖掘出來的工具具體為何物。比如,在格陵蘭的赫瓦勒塞,我站在一座保存完好的石頭建築的西牆開口處,它大約建於公元1300年,憑借我對基督教堂的瞭解,馬上意識到它是一座基督教堂,甚至與挪威艾德峽灣的教堂一模一樣,而西牆的開口正像其他教堂一樣是教堂的正門(參見圖15)。相比之下,復活節島石像的含義就不那麼容易猜測了。

維京人在冰島和格陵蘭的起伏命運,比起復活節島與芒阿雷瓦島等島嶼、阿納薩茲和馬雅的經歷更加複雜,也更具深刻意義。我在本書前言所提到的五大影響人類社會的因素,這裡都一一得到驗證。維京人破壞了自己的生態環境,慘遭氣候的劇變,而其自身對災難的應對能力和文化價值也深深影響了他們的命運。其中第一和第三個因素也表現在復活節島和芒阿雷瓦等島嶼的歷史中,至於阿納薩茲和馬雅則受到三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友善的外部貿易夥伴這一因素對冰島、格陵蘭、芒阿雷瓦等島嶼和阿納薩茲社會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對於復活節島和馬雅無關輕重。最後,在這些社會群體中,只有格陵蘭的維京人遭受到強敵的阻撓。因此,如果將復活節島和芒阿雷瓦及其鄰近島嶼比作巴赫賦格的第二和第三聲部,那麼冰島的困境猶如一個四聲部的賦格,好比巴赫辭世前未能完成的偉大作品《賦格的藝術》。只有格陵蘭的死亡讓我們瞭解巴赫沒有完成部分的作品樣子。介於上述原因,我將在本章和下面兩章中詳述維京社會,它是我們這條巨蟒的肚子裡第二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