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馬雅的啟示 >

馬雅的啟示

我們可以試著用五個線索來對古典時期馬雅的崩潰做一個總結。儘管我知道許多馬雅考古學家們對此尚未達成共識。部分由於不同因素對馬雅不同地區造成的影響有所不同,也因為馬雅遺址中只有區區幾個考古學研究作得比較詳盡。另外,還有一個尚未揭開的謎團,即為什麼馬雅大多數中心地帶在崩潰發生、時間流逝、森林又恢復茂盛以後,仍然人煙罕至?

對於這些疑問,我的第一條線索是人口增長超過了資源可以承載的程度,就像托馬斯·馬爾薩斯於1798年所預測的並且在今日的盧旺達(第十章)和海地(第十一章)等地所演繹的危機那樣。對此,考古學家大衛·韋伯斯特總結道:「太多農民在太多的地方種植太多的莊稼。」第二條線索是人口與資源的失調。濫伐森林與山坡侵蝕造成可用耕地日益減少,而需求卻日益增加。此外,濫砍濫伐引發人為乾旱、土壤養分流失以及與蕨類植物爭地等可能進一步惡化人口與資源的失調問題。

第三條線索是不斷升級的戰爭,人們為了日益稀缺的資源不斷引發爭鬥。馬雅人的戰爭曠日持久,在行將崩潰之前達到高峰。如果我們能想像在一個比科羅拉多州還小(104000平方英里)的地方住著5000000多個馬雅人後,對他們之間的爭戰就一點也不會感到驚奇。同時戰爭又使耕地進一步減少,因為介於城邦之間的土地戰火紛飛,無法耕種,從而淪為無人地。氣候變化則是另一條線索,古典時期崩潰時的那場乾旱並不是馬雅經歷過的第一場乾旱,卻是最嚴重的一場。在前幾次乾旱中,深受天災之苦的人們還可以遷移到其他尚無人居住的地方。但在古典時期崩潰發生時,所有可以移居的地方都已人滿為患,而且在幾個水源穩定的地方也容不下所有的人口。

第五條線索是為什麼國王和貴族沒有意識到並解決這些明顯影響社會發展的問題。應該說他們的注意力只在於短期內如何謀取更多的好處、到處宣戰、建立紀念碑、相互競爭,以及如何從農民那裡徵收更多的食物。就像人類歷史上許多領導人一樣,馬雅的國王與貴族在察覺到危機以前並不關心長遠的問題。在第十四章,我們會再次討論這一問題。

最後,在我們把注意力轉向現代世界之前,本書還將探討另外幾個過去人類社會。對於馬雅和第二章到第四章討論過的那幾個已逝文明之間所表現出的相似性,我們定然深受震撼。就像復活節島、芒阿雷瓦和阿納薩茲那樣,馬雅的環境和人口問題致使戰爭升級,民間衝突不斷。就像復活節島和查科峽谷那樣,馬雅的人口達到高峰之後,政治與社會的崩潰接踵而至。農業擴張的相似性則表現在:從復活節島的海岸低地伸向高地,從明佈雷斯的洪泛區轉向山坡,科潘的居民也從洪泛區延伸到較為脆弱的丘陵地帶,而丘陵地的農業遭到破壞後,留下更多需要餵養的人口。復活節島上的酋長們競相豎立起更大的石像,最後甚至戴上名為普卡奧的頭冠;阿納薩茲的權貴們頸掛由2000顆綠松石串成的項鏈;而馬雅的國王也拚命興建比對方更壯觀氣派的神廟,石灰刷得一個比一個厚;所有這些舉動與現代美國首席執行官們的炫耀消費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復活節島的酋長與馬雅的國王面對重大的社會危機時表現出的一籌莫展和束手無策給這一令人憂慮的對照畫上了句號。

————————————————————

注 釋:
1.喀斯特地形,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一般指碳酸鹽類岩石分佈地區或存在流經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現象。——譯者

2.一種農業技術,類似於中國「架田」的浮田,系用蘆葦做成筏子,上面覆泥土,種植蔬菜和玉米。——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