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查科峽谷傳達的信息 >

查科峽谷傳達的信息

除了查科峽谷和長屋谷的阿納薩茲人的不幸遭遇外,本章開篇我曾提到在公元1100年到1500年期間,美國西南部還有許多這樣的族群,如明佈雷斯、梅薩維德、霍霍凱姆和莫戈永等也都多次面臨崩潰、重組或棄村逃荒的命運。這些崩潰和轉變是由不同的環境問題和文化背景造成的。例如森林消失對阿納薩茲人而言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沒有樹木就沒有蓋房子的屋樑;但對霍霍凱姆人卻不是問題,他們的房屋不需要木樑。灌溉農業引起的土壤鹽鹼化問題,讓霍霍凱姆人大傷腦筋;但對不採用灌溉方法的梅薩維德人來說,並不受影響。梅薩維德人和莫戈永人居住在高海拔的邊緣農業地區,深受氣候寒冷之苦。其他西南部的族群也有地下水位下降(如阿納薩茲)或土壤養分耗竭(可能發生在莫戈永)等問題。河道下切給查科峽谷的阿納薩茲人帶來很大的影響,但對梅薩維德人沒有任何影響。

至於棄村逃亡的原因,除了上述各自不同的理由之外,在根本上都是因為生存環境脆弱艱難,想出來的種種對策治標不治本,只能在「短期」內緩解矛盾,但解決不了本質問題。到底是由於外在環境變遷還是人類自身造成的環境變化導致最終的崩潰?對此我們無史可考,也沒有考古學家可以預測答案。我之所以在「短期」這個詞上打上引號,是因為阿納薩茲人在查科峽谷生活了600年之久,相形之下,自哥倫佈於公元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歐洲人在此殖民也不到600年。美國西南部各個印第安部落在尚未衰落前,實驗了半打不同的經濟模式。歷經數百年後,他們發現只有村落經濟才能在「長期」內持續發展,至少能維持千年。因此,我們現代美國人不可盲目自信,以為第一世界的經濟模式能夠歷久不衰。且讓我們以查科峽谷的人類社會為鑒,他們在達到鼎盛時期後迅速於公元1110至1120年走向消亡,這十年裡查科峽谷人怎麼會相信崩潰的危機呢?

在認識社會崩潰的五點框架中,其中四點因素在阿納薩茲社會的消亡中均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其中包括人類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種種衝擊,尤其是濫伐森林和河道下切。其次,降雨與氣溫變化加劇了已經惡化的環境問題。與友好部落的內部貿易也是個重要因素:不同的阿納薩茲部落相互交換糧食、木材、陶器、石器和奢侈品等,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的複雜社會,但也將整個社會置於一亡俱亡的處境。在複雜社會的持續發展過程中,宗教和政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用以激勵各衛星部落向政治和宗教中心提供糧食、木材和陶器。在這五點框架中,惟一與阿納薩茲社會沒有關係的便是外部敵人。當阿納薩茲社會人口過多、氣候惡化時,各部落之間相互殘殺。但美國西南部印第安文明距離其他人口眾多的社會非常遙遠,因此不可能受到外部敵人的威脅。

查科峽谷的廢棄到底是人為破壞環境造成的,還是受到旱災的影響?從以上觀點來看,我們也許能對這一長期飽受爭議的話題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兩個原因兼而有之。在查科峽谷阿納薩茲社會存在的六個世紀裡,人口逐漸增加,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加深,因此環境資源日趨枯竭,最終淪至難以為繼的地步。此為查科峽谷廢棄的遠因。近因則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即最後的旱災把查科峽谷推至深淵的邊緣。如果當時不是因為人口過多,阿納薩茲社會還是可能倖存下來。查科峽谷社會崩潰之後,剩下的居民無法像先祖那樣在此重建家園,因為當初蒼鬱的樹木、高地下水位和平整的洪泛平原已經不復存在。

這一結論可能也適用於其他過去文明的崩潰(包括下一章將會探討的馬雅),以及我們當今社會的命運。我們所有這些現代人——業主、投資家、政客和大學行政人員等在經濟繁榮的今天,盡可能地過著鋪張浪費的生活。我們忘記環境可能會變動,也無法預測什麼時候會變動。到那時,我們也許已經深深依附於窮奢極欲的生活方式,破亡是惟一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