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查科峽谷的問題與林鼠貝塚 >

查科峽谷的問題與林鼠貝塚

位於新墨西哥西北部查科峽谷的阿納薩茲遺址是被研究得最多,也是最壯觀宏偉的一個遺址。查科阿納薩茲社會大約於公元600年開始壯大,一直持續了五個世紀,最終消失於公元1150年到1200年間。這個社會組織複雜、面積廣闊,可將各區域進行整合,他們在前哥倫布時期的北美建造起最大的建築。今日查科峽谷寸草不生的荒蕪景致比起復活節島有過之而無不及,河道深切,幾株低矮的耐鹽灌木零星散佈,這種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此地已沒有人居住,只有幾間國家公園工作人員的房子。為什麼有人會在這塊荒地上興建起一個先進的城市,為什麼費九牛二虎之力將其完成後又棄其而去呢?

美洲本土的農民大約是在公元600年遷入查科峽谷,最初如同當代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人那樣,居住在地底下的洞屋中。查科阿納薩茲人在那個時期與1000英里外墨西哥南部會搭建石屋的美洲土著社會並沒有什麼聯繫,公元700年,他們獨自發明出建造石屋的技術,用碎石塊充當牆芯,石板作牆體(參見圖11)。原先他們蓋的只有一層,但是到公元920年,查科峽谷最大的村落培布羅·波尼托出現兩層高的房屋,在其後的200年中,他們已能建造五、六層樓,有600多個房間,屋頂用16英尺高、700磅重的巨木支撐。

為什麼在阿納薩茲人的遺址中,只有查科峽谷的建築技術和政治、社會複雜程度最高?可能的解釋是查科峽谷具有一些環境上的優勢,它在一開始便是新墨西哥西北部最適宜的綠洲,雨水通過溝渠從廣闊平坦的高地流入狹窄的峽谷,致使該地區地下水豐富,有些地方甚至不靠降雨也可耕作;與此同時,土壤的復育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儘管氣候環境乾燥,峽谷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及其方圓50英里內可以養活大量人口。查科地區有用的動植物種類繁多,低海拔又使得作物的生長季長。起初,峽谷附近的沼澤松和杜松被用來做建築用木材和薪柴。由於西南部氣候乾燥,用年輪測定法推斷出的最早房梁因此得以保存至今,它是由當地取材的沼澤松製成,而遺留在早期壁爐內的薪柴也是當地的沼澤松和杜松。阿納薩茲人的主食是玉米,還有一些南瓜和豆類,但早期的考古層顯示他們也吃很多像沼澤松堅果之類的野生植物(內含75%的蛋白質),也大量捕殺鹿作為肉類來源。

查科峽谷擁有的這些天然優勢彌補了西北部環境脆弱所導致的兩大缺陷。一是水資源管理。起初,谷地雨量豐富,洪泛平原的作物既有高地的水流來灌溉,又有地下水可用。當阿納薩茲人把水引入灌溉渠後,水流便集中在溝渠內。他們清理林地,開闢農田,再加上自然的作用,大約在公元900年,河道嚴重枯竭,地下水位低於農田。這使得基於地下水的灌溉農業無法進行下去,除非河道重新灌滿水。這種河床下切現象出現速度之快讓人措手不及。例如在1880年代末,亞利桑那州土桑城的居民修築截水渠,將地下水引到洪泛區。不幸的是,1890年夏天,暴雨引發洪水,導致上游溝渠下切,發生向源侵蝕,三天內河道就朝著上遊方向延伸了6英里,使得土桑附近的洪泛平原無法耕作。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或許也修築過類似的截水渠,但結果一樣不盡人意。為了解決河道乾枯的問題,查科峽谷的阿納薩茲人想出幾個辦法:在地勢高於主峽谷的側峽谷內興建水壩,儲存雨水;建立用雨水灌溉的農田系統;儲存峽谷北面從兩個側峽谷的懸崖流下的雨水;在主峽谷興建石壩。

除了水資源管理外,另一個主要的環境問題與濫伐森林有關,這是對林鼠貝塚進行分析後發現的。如果你從沒看到過林鼠貝塚(我也是幾年前才見識過),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或是無法想像這種貝塚與阿納薩茲史前史的關係,那麼就讓我們來上一堂關於貝塚分析的速成課:1849年,幾個飢腸轆轆的金礦礦工在內華達沙漠行走的時候,發現懸崖上有一些亮晶晶的、長得像糖果的小球,他們拿來舔一舔後吃了下去,發現其味道果然是甜的,但很快讓人反胃。最後科學家才研究出這些像糖果一樣的小球來自林鼠貝塚,林鼠是一種小型齧齒類動物,為了保護自己,它們會在附近撿拾枝條、植物碎片和哺乳動物的糞便來築建巢穴,另外巢內還有一些食物殘屑、丟棄的骨頭和林鼠的排泄物。這些沒受過大小便訓練的林鼠在自己的巢內隨地便溺,於是將裡面的東西浸濕,風乾後成為糖類晶體。事實上,那幾個飢不擇食的金礦礦工撿來吃的正是風乾的鼠尿、糞便和垃圾。

自然,林鼠外出時為了省力和避免被其他動物吞食,不會走太遠,通常只在巢穴附近撿拾東西。幾十年後,林鼠的後代會捨棄這個巢穴,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另起爐灶,而舊巢穴裡的東西由於被林鼠的尿液浸濕、結晶,不會腐爛。古生物學家只要能夠分辨出林鼠貝塚內由於尿液結晶而保存下來的數十種植物,就可重建林鼠築巢時期巢穴附近的植物生態,同時動物學家也可從貝塚裡的昆蟲和脊椎動物殘骨來瞭解當時的動物群。其實林鼠貝塚正是古生物學家的夢想:一個能夠保存幾十年內方圓幾十碼裡植物樣本的時空膠囊,而貝塚的年代可用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來推斷。

1975年,古生態學家朱利奧·貝坦古特在新墨西哥旅行時,開車來到查科峽谷。當他站在高處俯視荒蕪的培布羅·波尼托村時,心中自忖道:「這一地方猶如貧瘠的蒙古大草原,當初人們是從哪裡獲取木頭和薪柴?」來此地考察遺址的考古學家們也有類似的疑問。三年後,貝坦古特的朋友由於一個完全不相干的原因,請他寫一篇關於林鼠貝塚的研究計劃書。貝坦古特突然想起三年前造訪培布羅·波尼托村的印象,於是就馬上打電話給研究貝塚的專家湯姆·范·迪凡德。當時湯姆已在培布羅·波尼托村附近的國家公園服務營區內收集到幾個貝塚,也證明幾乎每一個貝塚都有沼澤松的松針。今天,該地區方圓數英里內放眼望去看不到一棵樹,但在培布羅·波尼托村成立的早期,應該有足夠的樹木做屋樑和薪柴。貝坦古特和迪凡德由此意識到,這些貝塚必然是以前遺留下來的,當時附近應該有松樹,只是他們不知道究竟在哪個年代,也許是一個世紀前。因此他們把採集到的貝塚樣本送去做放射性碳年代測定,得出的結果讓兩人大吃一驚,原來這些貝塚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這個意外發現引發了林鼠貝塚的研究熱潮。今天我們知道這種貝塚在美國西南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腐爛得極其緩慢,如果貝塚上方有懸崖保護或位於洞穴內,那麼甚至可以保存40000年。我第一次見到這種貝塚,是朱利奧帶我去查科阿納薩茲印第安部落的金克萊索村,該貝塚看上去依舊如新,讓我目瞪口呆,彷彿與林鼠築建這個巢穴同一時期的長毛象、大地獺、美洲獅等已於冰河期滅絕的哺乳動物還活躍在現代北美的土地上。

朱利奧在查科峽谷收集了50個貝塚,進行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發現這些貝塚的年代從公元600年一直到公元1200年,涵蓋了阿納薩茲印第安文化從上升到消逝的整個時期。朱利奧根據這些貝塚得以重建查科峽谷在阿納薩茲印第安人居住時期植物群的變化,從而發現公元1000年左右查科峽谷的人口增長引發的另一大環境問題是濫伐森林。在公元1000年以前的貝塚裡還有沼澤松和杜松的松針,比如朱利奧研究的第一個貝塚以及他帶我去看的那個貝塚。因此,查科峽谷的阿納薩茲部落周圍曾有過長滿沼澤松和杜松的樹林,獲取薪柴和建築原木應該很方便,不像今天已成不毛之地。然而,公元1000年以後,在貝塚裡已找不到沼澤松和杜松的痕跡,可見當時整片樹林都已經砍伐殆盡。直到今天,遺址附近仍是一片荒蕪。查科峽谷的森林消失得如此之快的原因和本書第二章所探討的結果相同。在復活節島等乾燥的太平洋島嶼上,森林消失的速度要比潮濕的島嶼來得快。因此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查科峽谷樹木再生速度比不上砍伐的速度,從而導致森林消失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