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農業策略 >

農業策略

第一批抵達美洲的人類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他們大約在公元前11000年來到美國西南部,也有可能更早,這群現代美洲土著的祖先是從亞洲遷往新大陸的其中一支。美國西南部的農業天生不發達,因為缺乏可被馴化與栽培的野生動植物物種。與其相反的是墨西哥已經栽培了許多像玉米、南瓜和豆子等作物,然後將其引進美國。其中玉米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被傳進來,南瓜是公元前800年,豆子稍晚些,而棉花則到公元400年後才輸入美國。美洲土著還飼養火雞,但對於火雞是先在墨西哥馴化後引入美國西南部還是在美國西南部馴化後引入墨西哥一事上仍存有爭議,還有一種說法是火雞是在這兩個地方各自獨立馴化而成。原先美國西南部的土著只是將耕作部分納入他們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中,一如18、19世紀的現代阿帕奇人。大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一些美國西南部土著已經擇地定居,形成村落,掘灌溉渠,將從事農業作為主要的謀生手段。其後,他們的人口急劇增長,並向各地擴散開去,直到公元1117年才開始緊縮。

美國西南部至少出現三種不同的農業形式,這些都是圍繞解決當地的根本問題而產生的:在一個降雨少且不可預測的生態環境下(即使是今天,這個地區也很難發展農業),如何獲得作物生長所必需的水?三個解決方案之一就是旱地農業,也就是在地勢較高的地方耕作,因為這裡有足夠的雨水讓作物生長。第二個方案不是直接依賴於落到田地的雨水,而是尋找地下水位接近地表的區域,使得作物根部足以深入地下水層。這種方法常用於有間歇溪或常流河經過的地下水位豐富的峽谷底部,比如查科峽谷。第三個方案是霍霍凱姆人和查科峽谷人都用的,即通過溝渠和運河的形式將支流收集歸攏用於灌溉。

在美國西南部獲取種植作物所需要的水,以上三個方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有所不同,當地居民們在各自的地盤進行各種試驗,針對這三種方案開發出不同的策略。這些試驗持續了近1000年,其中有許多成功地運行了幾個世紀,但最後除了一種倖存下來外,其他都因人類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衝擊或氣候變化最後以失敗告終。每一種策略都有不同的風險。

其中一種策略是居住在降水量較充沛的高海拔地帶,比如莫戈永人、梅薩維德人和村落一期時代的居民。但是它相應帶來的風險是氣溫要比低地來得嚴寒,要是遇上特別寒冷的年份,農作物就無法生長。反之,如果在溫暖的低海拔地帶進行耕作,又會遭遇雨量不足的問題。霍霍凱姆人為此在秘魯外的美洲修建了龐大的灌溉系統,主河道長12英里,深16英尺,寬80英尺,各路支流全長可達數百英里。但是其潛在的危險是人工挖掘的溝渠和河道若遇上暴雨可能會導致河道加深,從而使水面低於農田,這對那些沒有水泵的農戶而言灌溉就無法進行。再者,如果雨勢太大,引發洪流,水壩和河道就有可能被沖毀,霍霍凱姆人就遭遇過這種慘痛的經歷。

另一個相對保守的策略是只在有泉水或地下水豐富的地方耕作。這一方案被明佈雷斯人和查科峽谷村落二期的居民們所採納,但是一旦擴張農業耕地,就會有危險。由於人們很容易在氣候濕潤、適宜種植的年份擴張耕地,一路延伸到泉水和地下水不夠豐富的邊緣地帶,安頓落戶,人口迅速稠密起來。但是一旦不可預測的氣候再次變得乾旱,這些人就會陷入無法種植作物的困境,最終引發饑荒。這一命運曾降臨到明佈雷斯人的頭上,起初他們在洪泛平原安全地耕作生產,當人口數量超過洪泛平原可以承受的程度時,他們開始開墾相鄰的土地。這對他們是一場賭注,在氣候濕潤的年份,他們能夠在洪泛平原收穫所需糧食的半數,但是當氣候轉向乾旱時,嗷嗷待哺的人口是洪泛平原能夠養活的人口的兩倍,明佈雷斯社會就是在這種壓力之下突然間崩潰的。

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在某個地方只居住幾十年,一直到該地區土壤貧瘠、獵物捕盡後,轉往下一個地方。這一方法對於人口密度低的族群不失為一個可行之道,因為有許多處女地有待開發。而原來的耕作之地經過長時期的休耕後,植物和土壤的肥力又會重新恢復。大多數美國西南部的考古點確實只被人類居住過幾十年,即使是今日引人注目的幾個大型遺址也不過被持續居住了幾個世紀而已,例如查科峽谷的博尼托村落。當人口密度增加以後,這種打一槍換一地的方法很難再實行,因為找一塊能容納這麼多人的空地絕非易事。

再有一個策略就是在許多地方栽種作物。雖然降雨無法預測,不管哪個地方只要有足夠雨水就會有好收成,收穫之後,將成果重新分配,因此沒有足夠雨水來生產作物的人也能得到一些糧食。這也是查科峽谷的居民最後採取的策略之一。然而重新分配存有風險,它必須仰賴一個複雜的政治和社會系統對不同的地區進行協調,一旦這個複雜的系統崩潰,就會有無數的人死於饑荒。

最後一個策略就是在永久水源或可靠的水源附近種植莊稼,但必須位於主要分洪河道上方的土地,以避免洪水氾濫毀壞農田和村落。與此同時,他們還實行多種經營方式,開發生態多樣區,使得各個地方都能自給自足。今日生活在美國西南部的霍匹人和祖尼人千年來一直都在使用這種方法。一些現代霍匹人和祖尼人看到周圍的美國社會鋪張浪費,不禁搖頭歎道:「我們在這裡的時間遠早於你們,我們期望等你們走了,到時候我們還能長久地待在這裡。」

以上所有的解決方案都面臨一個類似的大危機:即連年的風調雨順勢必造成人口的急劇增長,導致社會趨於複雜化,各地區相互依賴,不再自給自足。這樣的社會一旦遭遇連年歉收必定無法應對和重建,不像以前人口少、獨立性強、能夠自給自足的社會反而容易處理這類問題。如我們將會看到的,長屋谷的阿納薩茲人就是陷入這種困境,也許其他地方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