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為什麼復活節島如此脆弱? >

為什麼復活節島如此脆弱?

我們還沒有解決下面這一問題:為什麼復活節島會成為森林消失的極端例子?太平洋上有上千個島嶼可供人類棲息,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會伐林闢地、燃燒柴薪、打造獨木舟,以及拿木頭和繩索做家用或其他。但是在這些島嶼中,只有三個夏威夷小島草木不多,但也好過復活節島。它們的氣候都比復活節島乾旱,其中兩個是小島,名叫耐科和尼霍阿,另外一個面積較大的是尼豪島。尼霍阿島上至今生活著一種大型棕櫚樹,而對耐科島,我們尚不能確定那裡是否曾有過樹木。為什麼唯有復活節島,或幾乎只有復活節島將所有的樹都砍伐殆盡?有人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復活節島上的棕櫚樹和托羅密羅樹生長速度緩慢。」但這一理由並不能解釋為什麼至少19種相關種類的樹木在東波利尼西亞島嶼生長良好。我懷疑是由於一些科學家們不願意承認是復活節島民造成了森林的消失,因為這一結論意味著復活節島民罪惡深重、短視近利。

巴利·羅雷德和我對復活節島的獨特景象深感困惑。實際上,這還只是更大疑慮中的一小部分:為什麼太平洋群島總體森林破壞的程度不一致?比如芒阿雷瓦島(會在下一章中討論)、大部分庫克與奧斯垂爾群島,還有夏威夷主島和斐濟群島的背風處都遭到大面積的森林砍伐,但不像復活節島那樣極端。在社會群島、馬克薩斯島、夏威夷主島和斐濟群島的向風處,高海拔地帶都被森林所覆蓋,低海拔地區則有次生林、蕨類植被和牧草。湯加、薩摩亞、俾斯麥群島與所羅門群島的大部分地區,還有麥卡梯島(土阿莫土群島中最大的一個)仍保留著大面積的森林覆蓋率。這些差異又該如何解釋呢?

巴利從早期歐洲探險家的太平洋航海日誌著手,一一查看對各個島嶼當時的面貌描述。他摘錄整理了當時歐洲人對81個島嶼森林破壞程度的最初印象,即太平洋島民在島上生活了數百年或上千年之後,但在歐洲人登陸之前的生態環境狀況。對這81個島嶼,我們可以列出九種重要的物理因素用於解釋森林破壞程度的差異。有些我們只要一看到數據就能迅速作出判斷,但我們還是將數據進行了多種統計分析,以便排出主次。

是什麼致使太平洋島嶼的森林消失?

下述列項中前者比後者更容易遭受森林消失:

乾旱的島嶼與潮濕的島嶼;

寒冷的高緯度島嶼與溫暖的赤道島嶼;

古老的火山島與年輕的火山島;

沒有落塵的島嶼與有落塵的島嶼;

遠離中亞沙塵暴的島嶼與靠近中亞沙塵暴的島嶼;

沒有珊瑚礁圍緣的島嶼與有珊瑚礁圍緣的島嶼;

地勢低的島嶼與地勢高的島嶼;

地處偏僻的島嶼與有左鄰右舍的島嶼;

小島與大島。

以上所有九種物理因素都有可能致使森林消失。其中最重要的是雨量和緯度:乾燥寒冷、遠離赤道的島嶼比濕潤的赤道島嶼更易遭受森林消失。正如我們所預計的,植物與種子的生長速度與降雨量和溫度密切相關。如果在新幾內亞低地這樣的濕熱地帶伐木,一年內原地就能長出20英尺高的新樹,然而在干冷的沙漠,樹的生長速度則要緩慢得多。因此,在濕熱的島嶼,樹木的再生速度能夠追趕上有節制的伐木,從而使島上的森林一直保持繁盛茂密。

其他三種因素——島嶼的年齡、落塵和沙塵暴——是我們之前所沒有想到的,因為我們對保持土壤肥力的科學文獻不甚熟悉。100萬年來從沒經歷過火山爆發的古老島嶼比火山活動頻繁的年輕島嶼更容易遭受森林退化。這是由於後者土壤裡含有新近噴發的熔岩和火山灰燼,它們的養分極其豐富,有利於植物生長。而對於那些古老的島嶼,經年累月的雨水慢慢沖刷掉土壤裡的養分。此外,火山爆發後,隨空氣流動的落塵也能起到還原養分的作用。但由於太平洋被一條廣為人知的安山巖線4一分為二,在太平洋的西半面靠近亞洲的地方,火山爆發噴薄出的火山灰可能會被風吹到幾百英里外的島嶼,因此使新喀裡多尼亞這樣沒有活火山的島嶼受益。安山巖線的另一邊,即太平洋的中部和東部,土壤養分的還原主要仰仗於從中亞大草原隨風吹來的沙塵。因此,那些安山巖線以東及遠離亞洲沙塵暴的島嶼比上述地區更容易發生森林退化。

另一種相關因素是太平洋群島中,有半打的島嶼是由一種名為麥卡梯(珊瑚礁圍緣)的岩石構成,基本上,這是一種因地殼上升而生成的珊瑚礁。最大的珊瑚礁圍緣出現在土阿莫土群島的麥卡梯島,因此這種岩石也被命名為麥卡梯。麥卡梯地形崎嶇坎坷,非常不利於行走,另外溝縫纍纍,尖銳如刀,會劃破靴子和手腳。我第一次與這種地形打交道是在所羅門群島中的拉納爾島,我花了10分鐘才走100碼,而且一路上戰戰兢兢,張開雙臂以保持平衡,但又擔心會被珊瑚割傷。只要在麥卡梯巖上走幾天,無論多結實的現代登山靴都會被割破。雖然太平洋島民們能光腳在這種地形上行走,但速度還是不快。任何人只要見識過麥卡梯巖,就不會對有這種岩石的太平洋島嶼森林茂盛感到驚奇了。

剩下的海拔、距離和面積三種因素造成的結果較為複雜。高海拔的島嶼森林退化情況較輕(甚至在它們的低地也一樣),因為高山帶來充分的降雨和雲霧,雨水落到低地就成為溪流,雨水還能帶來養分和落塵,這些對於植物生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高山如果太高太陡峭,島民們就不會去伐林辟田。與那些遺世孤立的島嶼相比,有左鄰右舍相挨的島嶼更容易維持茂密的森林。這可能是因為前者的島民只能呆在島上,很少外出,所以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而後者的島民則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貿易、掠奪和殖民上。小島比大島更容易遭受森林退化是因為相對而言,大島地廣人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砍光所有的樹,因此不適合做農田的概率也就大些。

根據上述討論的九種因素,復活節島森林消失的概率有多大呢?巴利·羅雷德和我經過對81個太平洋小島分析研究後,發現在這些島嶼當中,復活節島的緯度為第三高,降雨量、火山灰落塵、來自亞洲的沙塵暴均為最少,沒有珊瑚礁圍緣,與相鄰島嶼的距離為第二遠,此外地勢較低,面積也小,這八種因素使得復活節島很容易造成森林退化。復活節島的火山年齡很輕(大約在20萬年到60萬年之間);島上的珀伊克半島是最老的火山,也是復活節島上森林最早消失、土壤侵蝕最嚴重的地方。將上述九種因素都考慮進去,巴利和我的統計模型預計太平洋群島中復活節島、尼霍阿島和耐科島是森林消失最嚴重的三個地方。而事實正是如此,尼霍阿島和耐科島最終成為渺無人煙之地,只有一種樹木(尼霍阿棕櫚樹)在那裡生長,而復活節島則完全成為不毛之地,90%的人相繼離去。

總而言之,復活節島森林消失情況之嚴重並不全是因為島民貌慈心狠、短見無知造成的,而是因為他們不幸生活在一個非常脆弱的環境當中,與太平洋其他島嶼相比,此地森林消失的風險非常高。造成復活節島環境脆弱的因素可以一一列舉出來,這點是與本書探討的其他人類社會大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