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第二章 復活節島的薄暮 >

第二章 復活節島的薄暮

神秘的採石場

在我曾經到過的地方中,從來沒有什麼像復活節島上著名的、雕刻巨大石像的拉諾拉拉庫採石場那樣給我留下魔鬼般的印象(參見圖5)。首先,這座島嶼位於世界上最偏遠的人類棲息地一隅,往東2300英里是距離該島最近的智利海岸,往西1300英里是波利尼西亞的皮特凱恩島(參見地圖3)。2002年,我從智利乘坐噴氣式飛機前往復活節島,航程超過5個小時。地平線前面是無邊無際的太平洋,往下看去,煙波浩淼,無邊無際。就在太陽快要落下來的時候,朦朧的暮色中,前方終於依稀可辨一個低微的點,那就是復活節島。我曾擔心能否在夜色降臨之前找到這座島嶼,萬一飛快了,錯過復活節島,我們乘坐的飛機是否有足夠的燃料返回智利。在幾個世紀以前,巨大快速的歐洲船艦尚未被發明,這是一座幾乎不可能被人類發現,並且居住下來的島嶼。

拉諾拉拉庫是一座直徑約為600碼的環形火山口。我沿著一條陡然上升的小徑,從火山下方的低地平原走到火山口,又順著陡徑下到火山口底部的沼澤湖,其附近現已無人居住。397座石像四下散落在火山口內外。這些石像清一色都是長耳朵無腿的男性人類軀幹,大部分有15到20英尺高,最高的石像可達70英尺(高於一般現代的五層樓房),重約10至270噸。遺留下來的運輸通道尚可辨認,從火山口較低邊緣處穿切而出,三條25英尺寬的通道分別向南、北、西散發開去,直抵復活節島海岸,其中最長可達9英里。97座石像散落在路上,似乎是在採石場出來的運輸途中被遺棄了。沿海岸大約有300多處石頭平台,偶爾也有幾個在內陸。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平台以前曾用於擺放393座石像或類似的東西。幾十年前,這些石像並不是全部都豎立著的,而是被推倒在地,故意被毀壞,弄斷頭部。

從火山口放眼望去,我能看到最近最大的石頭平台(被稱為阿胡湯加瑞奇),上面有15座被摧毀的石像。考古學家克勞迪奧·克裡斯提奧向我描述了在1994年如何用能吊起55噸重物的起重機將這些石像重新豎起來。對克勞迪奧來說,即便使用了現代機械,這項工程仍然極具挑戰性。因為阿胡湯加瑞奇基上最大的石像重達88噸,而生活在復活節島上的史前波利尼西亞人不但沒有起重機、輪子、機器、金屬工具,也沒有馱畜;除了人力以外,沒有其他任何可用於運輸和支升起石像的工具。

採石場上的石像分別處於不同的完工階段。有些仍然依附在被鑿刻的基石上,石像輪廓隱約可見,但是手和耳朵這樣的細節還未顯現出來。有些完工的成品已從基石上分離開,躺在相隔不遠的火山斜坡上;有的則立在火山口裡。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陰森詭異的感覺,就像在工廠上班的工人突然因為某種奇怪的原因全部扔掉手中的工具,棄工作不顧,奪步而出,留下一座座處於不同進度的石像。採石場的地上還四處散落著雕刻工具,比如鶴嘴鎬、鑿子和錘子。石像基石上還有工匠們用來站立的溝槽,以及懸掛裝水葫蘆的鑿口。火山口上一些石像的外表有被故意破壞或者損毀的跡象,似乎是相互仇視的工匠在故意破壞對方的作品。在一座石像下面還發現了一根人類手指骨,這可能是石像搬運工粗心大意的結果。那麼到底是誰雕鑿了這些石像呢?為什麼費九牛二虎之力來鑿刻它們?工匠們又是如何搬運、豎立起這些巨大的石塊?為什麼最後又把它們推倒在地?

荷蘭人雅各布·羅澤維恩發現了復活節島,而早在這位歐洲探險家到來之前,島上這些神秘的事物就已存在。當時羅澤維恩跟隨三艘船艦組成的歐洲船隊,從智利橫穿太平洋,在海上漂流了17天,最後於復活節日(1722年4月5日)發現了這座島嶼。該島因此被命名為復活節島,並一直沿用下來。羅澤維恩上岸後自忖:那些波利尼西亞人將如何歡迎他這位遠渡重洋的歐洲人?我們現在知道從最近的位於西邊的波利尼西亞島嶼到達復活節島至少需要好幾天時間。所以當羅澤維恩和其後的歐洲到訪者們發現島上居民惟一的渡水工具是幾隻漏水的小木筏時大感驚訝。這些木筏長不及10英尺,最多也只夠放下一到兩個人。羅澤維恩記載道:「他們的船非常簡陋脆弱,島民巧妙地將當地植物搓成細繩,然後把小型木塊和輕木材連起來做成木筏,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填嵌縫隙,也不知道什麼可以用來做填嵌的材料,因此這些木筏很容易漏水。一遇上漏水,他們就不得不用一半的時間來舀去進入船腹的水。」這一大群人到底是如何帶著他們的作物、雞和飲用水坐在這種渡水工具裡,航行兩個多星期到達復活節島的?

羅澤維恩對島民們如何豎立起石像這一問題百思不解,後來的造訪者包括我在內對此也深感疑惑。在此引述羅澤維恩的日誌:「我們看到石像後大為驚詫,實在無法理解這些人在缺乏厚重木材和粗壯繩索的情況下如何豎立起30英尺高的巨型石像。」羅澤維恩認為不管這些島民到底用何種方式,他們都需要厚重的木材和結實的繩索,但他看到的復活節島卻一片荒蕪,不但沒有任何樹木,灌木雜草也最高不過10英尺(參見圖6、7)。「從船上遠眺,起先我們以為復活節島是沙地,實際上是枯萎的乾草和焚燒後的植物給我們帶來荒涼和貧瘠的印象」。那些本應在此地的樹木到底發生了什麼?

雕刻、運輸和豎立這些巨型石像需要一個複雜且人口眾多的社會,同時也必須仰仗富足的環境。18、19世紀早期造訪過復活節島的歐洲人估計島上約有幾千個島民,但是從這些石像的數量和巨型體積來看所需要的人力遠多於此。那些大量的人到哪裡去了呢?鑿刻、運輸和豎立這些石像無疑需要許多不同專業分工的工匠,他們又是靠吃什麼來生存?羅澤維恩看到復活節島上沒有比昆蟲更大的本土動物,除雞以外也沒有其他家畜。復活節島上分散的自然資源需要一個複雜的社會來進行分配。採石場在島東,而製造工具的最佳石材卻在西南面,西北面有最適合捕魚的海灘,南面則有最好的農地。採集和分配島內所有的資源需要一個能夠進行經濟整合的系統,在這個貧瘠的荒蕪之地這一切是如何達到的?島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所有這些謎團困擾了世人將近三個世紀。許多歐洲人難以相信島上的波利尼西亞「野蠻人」能夠鑿刻出這些石像與美麗的石頭平台。挪威探險家托爾·海耶達爾不願意將這種才能歸結為從亞洲擴展出來的波利尼西亞人穿越西太平洋後的成就,而認為是南美印第安人跨過東太平洋,給復活節島帶來了先進的舊大陸文明。海耶達爾著名的康奇基號1和其他木筏航行意在證明這種史前越洋接觸的可能性,也為古埃及金字塔與南美印加帝國的巨大石雕互有關聯提供了依據。我對復活節島的興趣源於40年前讀到的海耶達爾康奇基號的故事,以及他對復活節島歷史的浪漫解釋。此外,埃裡奇·馮·丹尼肯,這位相信外星人曾造訪地球的瑞士作家提出復活節島上的石像是擁有超現代工具超智慧的外星人所為,它們曾被困在復活節島,最後得到解救。

關於這些神秘的事物,目前的輿論認為被扔在拉諾拉拉庫的石鎬和其他工具與石像有關係,而非假想的太空工具。另外來到復活節島的是波利尼西亞人,而非印加人或埃及人。它的歷史與康奇基號木筏探險和外星人假說同樣傳奇精彩,而且與當今世界發生的事件更密切相關。復活節島的歷史也非常適合做本書這一系列過去社會部分的引子,因為它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爆發生態災難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