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宇宙史 > 譯後記 >

譯後記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譯後記這種東西就像盲腸,完全沒有用處。

想像起來,它可能有的作用大概是介紹本書如何了不起,但您連譯後記都已經願意讀一遍了,這本書的好應該可以想見,您對它的喜歡似乎也不需要我來告訴您了吧?再說了,書都是我譯的,王婆還能說自家的瓜不好嗎?

譯後記的另一個作用大概是說書是好書,但鑒於作者與譯者水平,難免有疏漏,望慧眼如炬的讀者原諒之類。話當然沒錯,事實也一定如此,但這於實際並無什麼幫助。畢竟,本書只是一本趣味小書,並非學術論文,沒有必要事事較真。如果你讀來尚覺有趣,那一定是原作者寫得好,譯者不敢貪功;若有概念錯誤,肯定是譯者的錯,畢竟譯者於理論物理學是個完完全全的門外漢;若是連有趣都談不上,那更是譯者文筆拙劣之故,至少譯者讀原文時,還是覺得妙趣橫生的,譯成中文後乾巴無聊,端端是譯者的責任,推諉不掉的。

譯後記還有一個可能的作用,大多是說譯者與作者有什麼親密或熟悉的關係,又或者是在某種機緣下得見這本寶書,若不將其譯成中文,介紹給潛在的數億中文讀者,必是文化界或知識界的重大損失。但譯者臉皮再厚,也想不出和作者有任何八桿子打得著的關係,譯者甚至都不是學物理學的,上次聽物理課,還是在二十多年前的大學基礎物理學課堂上;至於這本書,果然算寫得有趣,讓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毫無無聊之感,但想想如果錯過這本書絕對不會對你的生活和事業帶來任何不利影響。如果你是搞理論物理專業的,你應該早對這些概念瞭如指掌,如果你不是學這個專業的,這本書大概也不夠讓你成為一個物理學家,甚至找到一個與物理學研究相關的職位。

這本書甚至還有兩種可能的危險:如果你是學生,正糾結學文還是學理,學理論還是學應用,本書所展現的理論物理學之美或許會對你產生一些影響。但你需要記得隱藏在這層美麗面紗下的殘酷事實:科學之路是艱苦的,書中也反覆提到,每個成功的物理學家以及每一次激動人心的發現背後是更多不為人知的默默無名的科學家以及沉悶無聊而且完全失敗的實驗和演算。搞科學的人(包括譯者的許多朋友)有一種普遍認知,如果這些聲名顯赫名利雙收的科學明星們願意將他們的才智與刻苦,還有那些給他們帶來成功所必不可少的些許運氣用在其他任何一個商業領域,都能獲得更大更令人羨慕的成就,他們唯一失去的就是那種揭開自然之謎時的興奮。你願不願意為這種短暫的興奮付出一生的代價,這是你在投身科學界前應該仔細思考的事。本來這並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但譯者以為,這本書的作者將理論物理學描述得太美太好,讓這種科學的誘惑性變得危險起來,所以在這裡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另一種危險是,宇宙如此之大,粒子又如此之小,仔細想想這些概念和它們所含的意義,會讓某些人(包括譯者在內),在人生觀世界觀上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在宇宙尺度上,一切以光年、億年為單位,人類的一切,更不要說個人的努力和活動,究竟有多少意義?當你面對宇宙這個尺度思考時,或許會變得消極起來,至少在物質追求上。而在另一個意義上,正是蘊含在這物理學和宇宙學本質裡的宏大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可貴,我們又應該如何行動,才能不辜負在這個宇宙裡自己獨特而奇妙的生命。譯者從來不是心靈雞湯的擁躉,但在翻譯本書面對浩瀚宇宙時,發現究竟是向下沉淪還是向上飛昇,全在自我一念之間。

當然,從宇宙的尺度上說,這樣一本書,又算得了什麼,對譯者來說,翻譯完成兩個月後,編輯讓我寫篇譯後記,譯者在翻譯當時尚覺強烈的感受現在就已開始變得模糊了,書都如此,何況譯後記了。所以就讓譯者就此打住,結束這篇不像譯後記的譯後記。

童文煦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