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本不正經的科學:用科學滿足你「變態」的好奇心 > 31.喝了酒的證人真的不可信嗎? >

31.喝了酒的證人真的不可信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發佈的一個報告,每個超過15週歲的地球人平均每年會消費6.13升純酒精的等同物。沒什麼好奇怪的,在刑事案件中,被告、受害人和證人——或者三位一體的那個人在案發時常常受到了酒精的蠱惑。到訴訟時,他們當然都酒醒了。然而,被告總會有充分的借口說自己無法清晰回憶起當時自己做了些什麼,而受害者通常都沒機會站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因此只能把大部分的重擔放在證人身上。那麼一個在酒精裡泡過的人,他的證詞到底有沒有價值呢?判決失誤的幽靈會不會附在那個口袋裡塞滿酒瓶的人身上呢?

因為幾乎沒有任何實驗研究過酒精對目擊證人的記憶和可信度的影響,一個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團隊決定揭開這個問題的真相。實驗結果刊登在了一本非常專業的雜誌《歐洲法制心理學研究》(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Applied to Legal Context)2013年的1月刊上。在不正經科學的專欄中,我們已經提到過1970年的一項研究,一群美國學者帶幾個爛醉如泥的志願者一起出去旅遊,發現了著名的「酒後記憶黑洞」這一現象。他們的瑞典繼承人受到這個實驗過程的啟發,只是這一次,「小白鼠」都沒有到爛醉的程度。

通過一張小廣告撮合,他們徵集到了123個人,並把這123個人分成了三個小組。第一組保持滴酒不沾的狀態,作為對照組。第二組的人在一杯螺絲刀雞尾酒(伏特加配柳橙汁)(是誰告訴我搞科學就是苦逼的呀?)下肚之後,每升血液裡多了0.4克的酒精,而第三組喝得多一些,每升血液裡多了0.7克的酒精。喝到這個程度,還算不上醉得不省人事,但他們的行為會發生一些變化。他們會變得更加外向、興奮、話多,且同時會感到集中注意力、推理以及辨明細節變得困難了些。別忘了在瑞典,如果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了0.2克/升(法國的規定是0.5克/升)就會被禁止駕駛了。

品完酒之後,「小白鼠」們被帶進一間很舒適的客廳,開始觀看一個將近5分鐘的視頻,視頻的內容是一部寫實主義的故事短片。片中,兩個男人在公交站台上綁架一個女人。畫面是從一個證人的視角拍攝的,並且給了主要案犯一個面部特寫,持續了36秒。一周之後,這123個志願者回來了,開始辨認罪犯。他們面前放著8張男人的照片(有些組給出的照片有主要案犯,有些則沒有),每個「小白鼠」必須說出綁匪是否在這些「嫌疑犯」中。

結果:三組正確率相差不大。要注意的是,儘管他們辨別罪犯的準確度差別不大,但是最擅長辨別人臉的竟然是酒喝得最多的!這個實驗結果讓我們再次質疑「喝了酒的證人不可信」這樣的論斷。不過研究者認為他們的「小白鼠」喝酒還沒有喝到導致失憶或者是酒精性近視的程度。也許下次必須喝得更猛一些,然後就會聽到有人說:「啟稟大人,我向您保證,就是那頭粉色的大象搶劫了珠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