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AI·未來 > 前言 >

前言

1991年12月16日上午11點,我的太太先鈴躺在醫院病床上。她這樣承受著待產的煎熬已經12個小時了。雖然我一直坐在床邊陪著她,但每隔幾分鐘總忍不住看看手錶:如果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不能順利出生,我就不得不選擇離開醫院去做一個關乎我一生志向的人工智能主題演講,錯過迎接孩子誕生的時刻。

幸運的是,李德寧——我的女兒「準時」地來到了這個世界,沒有耽誤我的「正事」。蘋果公司當時的CEO(首席執行官)斯卡利因為聽了我的演講,決定啟動人工智能項目。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可能成為發現人工智能新大陸的「哥倫布」,這一強烈的自豪感與職業驕傲使初為人父顯得像人生旅程中不出意外的「小確幸」,波瀾不驚。此刻回首,我明白27年前這兩個差一點兒相撞的事件並非平行時間軌道上的「黑天鵝」,它們背後的隱喻是千萬年來人類進步過程中屢遭考驗的價值觀,也是我在幫助、促進人工智能成功的過程中錯失、遺漏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27年間,人工智能迅猛發展,更趨成熟。這一革命性技術改變著經濟和社會的面貌,重塑了企業和國家的競爭格局,在全球範圍推動新的「超級勢力」的產生。這將令成千上萬的知識精英和萬億美元的金融資本第一次體會到我在女兒降生那個下午感受過的興奮與雄心,也將迫使全世界一起思考同一個把我曾經推入夢魘的哲學命題。

人類歷史進入2018年,在北京和華盛頓,在中關村和硅谷,在瑞士達沃斯和加拿大溫哥華TED(1)的現場,關於人工智能所有人關心的問題只有兩個:一、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威脅和挑戰?二、中國會不會超越美國,領跑人工智能?在我看來,兩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人工智能時代不存在三國演義,中美將成為無可爭議的雙雄,兩國應該一起面對並解決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我寫作此書,正是希望促使人工智能時代兩個擁有絕對優勢的精英群體——中、美兩國政府、投資人和企業家放下偏見,客觀地看待對方的長處,在技術和商業的創新競爭中加強合作,面對共同的挑戰,攜手塑造人類美好的未來。

美國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究積累最深、應用成果最多的國家。會集美國的研究人員仍在引領全球人工智能發現的前沿。今天席捲全球的人工智能颶風可能源於20世紀80年代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辦公室裡某個人類大腦深處的一連串靈感火花。我在那裡讀博士時,和傑弗裡·辛頓(Geoffrey Everest Hinton)的辦公室斜對門。他在學校任教,還是我隔壁室友的導師。我為了開發奧賽羅(一種黑白棋對弈遊戲)人機對弈系統,還去找他指導簽字。寥寥數語之後,辛頓的眼神已隨思緒遠遊,那時他應該是醉心於人工智能的下一個突破性研究吧。之後,我和辛頓先後離開卡內基·梅隆大學,沿著各自的熱情與執著繼續前進。1998年,奧賽羅擊敗了該遊戲的人類世界冠軍隊成員,也堅定了我在語音識別研發上的信心。2006年,辛頓則以一篇論文為人工智能再次興起奠定了基礎。

美國一流高校有著傳統悠久的自由開放的人才流動機制、鼓勵特立獨行的研究精神,無疑是人工智能原創研究的樂土。被稱為「計算機界諾貝爾獎」的圖靈獎由美國計算機協會於1966年設立至今,共有67名得主,大多數是美國學者,僅有一位華人學者姚期智,也是在美國學習、研究並獲得了重大成果。更引人注目的是,因人工智能研究獲獎的8位計算機科學家,全部是美國學者。截至目前,美國計算機科學專業排名靠前的100所大學都有5—10年人工智能研究的歷史。不僅如此,這些研究型大學的人工智能科學家還必須為本科生開課。而他們的老師也都是在一流大學畢業的上一代人工智能學者。以斯坦福大學為例,參加人工智能課程的學生人數從1990年的80人增長到2016年的800人。

美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技術積累和研發仍具備相對優勢,它們對世界一流研究人才的資金支持與研發放權,是孕育、催生人工智能應用的環境基礎。谷歌、微軟、Facebook(臉書)、亞馬遜……正在成為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巨人,在人工智能開發平台、無人駕駛和用語音識別技術打通無所不包的個性化服務的商業嘗試方面也還處於前沿。而從2014年起,每年給圖靈獎提供100萬美元獎金的谷歌更是個中翹楚。除了具有技術理解與研發上的天然優勢——解決搜索最優化問題的系統和方案與機器學習同出一理,谷歌更開創了讓一流科學家寫代碼、變身一流工程師的人才培育路線。這一管理創新,使得全美人工智能一半以上理論加工程的厲害角色在谷歌濟濟一堂。辛頓出名之後,門庭若市。前來招募的大公司中有谷歌,也有百度。最後谷歌以不可思議的條件把他搶到手,其中包括辛頓每年只需要有一半時間在硅谷和谷歌團隊合作,另一半時間則可以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自由地進行研究。此外,幫助谷歌取得人工智能應用世界領先地位的吳恩達、李飛飛也早已家喻戶曉,而其收購的DeepMind的創始人戴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更是被市場寄予厚望,期待其研發能進行人類一切智力活動的人工智能。

但是,隨著由辛頓等先驅推動的「深度學習」技術被廣泛應用於互聯網和商業,人工智能從孤蓬遠征的發現時代進入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幹時代。在兩個時代的過渡階段,人工智能超過「摩爾定律」的發展速度促使研究人員立即分享成果,中、美兩國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均可從即時連接的全球研究資源中獲益,這給了中國這個人工智能學生趕超美國老師的平等機會。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實幹時代競爭力的天平將傾向商業化執行、產品質量、創新速度和大數據,而這些要素恰是中國優於美國之處。

中國互聯網最有價值的產品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背後精於執行的企業家。15年前從「學習」起步的中國互聯網初創公司從美國商業模式中獲得靈感,激烈地相互競爭,為中國用戶的「個性」進行專門調整和優化。學習了雅虎的搜狐張朝陽,學習了eBay(美國知名電子商務網站)的阿里巴巴馬雲,學習了谷歌的百度李彥宏,學習了Facebook和一大堆其他美國式創新的美團點評王興,都已經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家。當這一代中國企業家學會利用人工智能時,將徹底顛覆遊戲規則。

此外,直接跳過了美國發達的傳統商業時代,高速發展40年的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接受新產品和新模式的速度超過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短短3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就擁有世界上最棒的基礎架構:幾乎不收取交易費用,支持小額付款和點對點支付。僅2017年一年移動支付的總交易額就達到了驚人的18.8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當年GDP。

隨之而來,擁有世界最龐大手機用戶群的中國得以最快地積累移動應用數據。移動用戶基數使得中國的數據優勢是美國的3倍,移動食品配送是美國的10倍,移動支付是美國的50倍,共享單車設施是美國的300倍。而利用這些豐富的數據資源,中國的計算機視覺、無人機、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和機器翻譯公司,成為全球價值最高的創業企業。

當然,威力無比的人工智能也會帶來巨大威脅,比如就業。上一次工業革命曾將許多技術活轉變成普通工作,增加了生產線上的人工工序。而人工智能革命將完全取代這些生產線上的工作。同樣,汽車駕駛、電話銷售以及放射科醫生等工作在15年內都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僅有那些通過了「李開復五秒鐘測試」的複雜或最具創造性的工作才能倖存。我將在本書中提出一些對策,以此緩解人工智能革命對普通人生活和國家社會的衝擊。但對於人類來說,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應工業革命而生的個人價值觀讓大多數人相信生活的意義在於工作。我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證。

回顧對人工智能魂牽夢繞並與之榮辱與共的半生,我除了是充滿理想的科學家、勤奮務實的工程師和追求卓越的管理者,幾乎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直到5年前我被診斷出淋巴癌四期。這場疾病讓我的工作狂生涯戛然而止。在那段充滿未知的時間裡,我想了很多。我開始意識到完全通過在工作中的成就來實現自我價值感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情。我忽略了最親愛的家人。父親走了,我再也沒有機會告訴他我是多麼愛他。母親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再也認不出她親愛的兒子。孩子們長大了,我錯過了她們成長的美好時光……我的生活和工作重心完全是混亂的。痛定思痛,恢復健康的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親人,和母親的關係越來越親近,經常陪太太去旅行。當女兒們回家,我會推卻一部分工作來跟她們相處。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而且讓我意識到人工智能所不具備的人性。

人工智能將會取代人類,完成不屬於人類專有的各種重複性工作。愛,才是人類的特質。當我們看見初生的嬰兒,當我們一見鍾情墜入愛河,當我們的經歷被朋友傾聽,當我們通過幫助別人而實現自我……人類的愛就在那裡。愛讓我們區別於人工智能。不要相信科幻電影為我們描繪的人工智能形象。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們,人工智能不會去愛,它們甚至沒有感情和自我意識。AlphaGo(人工智能算法)雖然能擊敗世界冠軍,但是它體驗不到手談的樂趣,勝利不會給它帶來愉悅,也不會讓它有擁抱愛人的渴望。

相比人工智能,人類的優勢在於創造力和同情心。讓人工智能做它擅長的,我們可以創造更多有人情味的職業和崗位,可以有更多富有同情心的醫護人員利用人工智能進行醫療診治、護理,可以有超過現在10倍的老師來幫助孩子在這個新世界獲得生存能力並勇敢地茁壯成長。

是的,在人工智能這個橫衝直撞、撲面而來的未來面前,人類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人類不正是從各種挑戰中一路走來,掙扎奮起的嗎?人工智能革命的結果如何將取決於我們是選擇被過分天真的樂觀主義或並無實證的悲觀思想毒害,還是努力解決問題。就像我,一生最大的挫折莫過於患了癌症。然而,這個最大的挫折如今是我最大的財富。

34年過去了,作為一個理工男,曾經的科學家,今天的投資者,我非常自豪地看到人工智能創造著巨大的價值,改變了商業和世界。但我不再像21歲時那樣,認為機器最終會取代大腦。我相信,人類最有價值的並不是大腦,而是心。

掃瞄觀看李開復博士基於本書的TED演講


(1) 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該機構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這個會議的宗旨是「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