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極智能:感知機器與人工智能的未來 > 第一章 什麼是人工智能 05. 對能夠設定宏大目標的廣義人工智能的恐懼:人工智能將使人類變得毫無用處 >

第一章 什麼是人工智能 05. 對能夠設定宏大目標的廣義人工智能的恐懼:人工智能將使人類變得毫無用處

對於《星際迷航》(Star Trek)的影迷們,他們的腦海中已經擁有未來地球可能的生活情景了。在《星際迷航》的社會中,金錢不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人們不再為生存而工作。他們沒有為滿足生存需求而工作的慾望。在電影中,被主角認為落後和古怪的弗瑞吉人使用更傳統的貨幣——拉帝錠。

沒有人會問:「你靠什麼謀生?」在《星際迷航》中,你的謀生手段就是生活本身。

科幻作品中的願景遠非天馬行空的想像,我認為科幻作品裡描繪的場景給了我們一張明確的未來路線圖。我們無法確定10年、50年或100年後的詳細情況,但所有數據都指向一個方向:目前由人類承擔的大部分工作在未來將由機器承擔。在《未來:改變全球的六大驅動力》(The Six Drivers of Global Change)一書中,作者阿爾·戈爾(Al Gore)將「機器人採購」和「外包」定義為美國和全球面對的兩個最大的挑戰。31美國勞工部認為未來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護理」,即為老年人服務的人類護工和護士。32這項工作將提供約18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無人駕駛汽車將取代約300萬個目前的工作崗位,包括出租車司機、卡車司機、鐵路服務人員等。33根據普華永道(PwC)2017年3月發佈的一項研究,美國的就業市場將在自動化競賽的過程中遭遇最嚴重的失業。34到2030年,美國目前的工作崗位數量將減少38%,這一比率比德國(35%)、英國(30%)和日本(21%)都要高,這是因為美國的金融服務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中的常規工作和自動化流程較多。

無論具體數據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中將出現大量「失業人員」,而社會結構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調整。未來主義者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在50年前就提出,科技已十分發達,可以滿足每個人的基本需求。35之後,政治意志開始介入,目前就是如此。面對崗位替換,我們需要做出必要的結構性變革,在那之前,政府必須解決人民對生存的擔憂:我們拿什麼買食物?如果沒有收入,我的孩子該怎麼辦?銀行準備收走我的房子嗎?這些對日常生活的擔憂使我們對奠定了美國文化基礎的「偉大神話」產生了質疑:美國夢破滅了嗎?如果不去追求成功,那我們是誰?如果我們能夠被機器如此輕鬆地取代,我們的人生目標又是什麼?

我認為對我們來說,這些生存上的問題能幫我們瓦解多年來積累的一些過時的觀念,而這些觀念曾支撐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什麼必須為了生活而工作?150年前,70%的美國人都在從事與食品生產相關的工作。今天,這一比例下降到2%。36工業化最初為工人創造了足夠的工作崗位,使他們能夠去工廠參加回報豐厚的勞動。許多人都走出家門,開始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在現代化和目前的後現代化過程中,我們的工作與對我們生存至關重要的商品和服務生產漸行漸遠。未來,人類創造力的產物將是思想,也就是創意構思。我們的創意將比機器智能更好嗎?機器智能將嘗試掌握人類擅長的每個領域,包括思想。

那麼,這將把我們帶向何方?《機器人瓦力》(Wall-E)中的世界是否就是我們的未來?所有人都將坐在可移動的躺椅上喝著超大杯的汽水?當生活失去有意義的工作時,我們會感到迷茫。這就是人工智能的兩大威脅之一:我們害怕它讓我們變得毫無用處。它的出現會徹底動搖給人類帶來最深層存在意義的宗教和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