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地理學與生活(全彩插圖第11版) > 譯後記 >

譯後記

由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等三位作者編著的《地理學與生活》(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是西方較為流行的一本地理學教科書,人們通常用其中兩位作者Getis & Getis的名字來指稱該書。這個中譯本是根據2008年出版的第11版翻譯的。

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本書內容充分反映了這個特點:全書分為四篇,均以「傳統」貫穿——自然科學傳統、文化-環境傳統、區位分析(或空間)傳統和區域分析傳統。傳統,反映了地理學古老的一面。而在各章節裡,又詳述了現代地理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和應用,反映了其年輕的一面。因此,譯者認為,本書的主旨是闡述地理學的傳承、發展與應用。

無論中外,地理學通常被定義為對地球表面的描述,就是對面積、人口、山川、物產的記述。我國古代,更把地理和風水混為一談,把看風水的從業者尊稱為地理先生。

近代科學的發展,使地理學的研究內容從對自然的描述逐漸變成了對自然的解釋,進而提出合理利用、改造和保護環境的方法。

西方國家的地理學,在20世紀經歷了從衰落到復興的過程,20世紀70年代以來,其甚至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以美國地理學為例,在研究領域開拓、方法論、地理技術、電腦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地理表述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地理學從業人員數量、在校學生人數、在美國教育法中的地位、地理學會會員人數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超過許多學科。

對於這種變化,美國國家研究院、地學-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地球科學與資源局和重新發現地理學委員會共同編輯出版了一本總結性著作《重新發現地理學——與科學和社會的關聯》(有中譯本)。

饒有興趣的是錢學森先生對地理學的關注,他的學術領域本來與地理學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卻對地理學一往情深,並對地理學的發展寄予厚望。他在現代人類知識體系的11個門類中,將地理科學歸結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樑科學;在五大開放的複雜巨系統中,把地理系統排在星系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在社會總體設計部下設四大建設中,將地理建設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並列。錢學森把地理科學看作舉足輕重的科學體系。錢學森從哲學高度,從人類知識體系的高度,從複雜性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中,從社會總體設計工程的實踐出發,把地理學提升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學,因此,地理科學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參見錢學森等.《論地理科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近百年來,世界人口、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在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緊缺、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等嚴重問題,人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政界和科技界的熱門話題。讀者面前的這本著作就涉及這些問題的方方面面,相信讀者會從中獲得必要的科學知識和啟發。

本書共13章,其中第1章至第5章前半部分由韓慕康老先生所譯,第10章與第11章為孫穎翻譯,而第5章後半部分與其餘各章的翻譯及全書的校訂工作由黃潤華完成。

雖然譯者們長期從事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教學與研究,但是翻譯內容如此廣泛的著作仍然不無困難。我們抱著與讀者一起學習和研究的態度翻譯本書,對一些未有定譯的詞語和較生僻的概念,我們都一一加了腳注,以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譯文雖經多次校對,但錯誤在所難免,歡迎讀者不吝指正。

黃潤華2013年3月於北大燕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