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暗物質與恐龍 > 譯者後記 >

譯者後記

相信不少讀者童年時最感興趣的話題都與宇宙和恐龍有關。「暗物質」與「恐龍」這兩個詞放到一起,即使對一些專業的科研人員來說,大概也會覺得十分奇怪。正如作者蘭道爾教授所說,人們一般會想到的可能是即將上映的某部科幻大片。當然,這也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和《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在世界各國都非常流行的原因。

相比於大家沒怎麼聽說過的暗物質,恐龍大概是大家非常熟知,並頗受小朋友喜愛的一種動物了。然而,這個曾經一度統治地球的「大爬蟲」為什麼在6 600萬年前突然就滅絕了?這個困擾了科學家多年的問題似乎能被位於由恆星構成的銀盤中的暗物質盤所解釋。

其實,暗物質作為宇宙的主要構成成分之一,一直以來都是物理學家最感興趣的研究對像之一。可惜迄今為止,我們對於暗物質性質的瞭解還非常少。天文觀測表明,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旋轉的同時,還在銀盤中上上下下地振動。科學家發現,其振動週期和地球上大規模生物滅絕的週期有著某種關聯。作者蘭道爾教授及其合作者由此推測,太陽系每次經過銀盤時,都會引起位於太陽系邊緣處的彗星的軌道發生變化,其中一些脫軌的彗星會飛到地球附近,並因地球的強大引力而改變軌道,最終可能衝向地球。你可不要認為這些天體只是晴朗夜空中浪漫的流星,它們撞到地球上的衝擊力相當於幾十顆原子彈,其後引發的地震、海嘯和酸雨等災害,更是具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滅絕的。

《暗物質與恐龍》一書不但展示了相關學科最前沿的進展,而且細緻描述了這些學科中與暗物質和恐龍相關的課題的發展歷史,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趣事。在開始翻譯這本書之前,我們曾嘗試著猜測暗物質與恐龍背後的聯繫:暗物質作為宇宙的主要構成成分之一,它對恐龍滅絕的最大貢獻可能是其自身引力勢對彗星軌道的改變,因此誘發了6 600萬年前那次導致了恐龍滅絕的大撞擊。隨著翻譯工作的深入,我們發現,事情比當初想像的要複雜得多。作者蘭道爾教授分別從宇宙學、天體物理學、地質學、古生物學以及粒子物理學等多個學科,對此問題作出了詳細且嚴謹的論述和分析,涉獵之廣、之深都是我們翻譯前所沒有想到的,所以對於知識有限的我們還是有一定挑戰的。

翻譯過程雖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整體來說是被驚歎與快樂之情主導。驚歎的是蘭道爾教授知識面之廣,她從西班牙海灘的化石聊到北美洲礦井下的暗物質直接探測器;從奧爾特雲附近的週期性彗星現象聊到當代人類活動對物種多樣化的影響。我們在每一個章節幾乎都能學到新的東西。快樂的是蘭道爾教授用詼諧的筆法把那些看上去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描述得直觀且活潑,甚至有時,我們會為她睿智的類比而拍案叫絕。我們在翻譯時,力爭和原書的風格保持一致,即趣味性和科學性相結合。希望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能學習新知識來充實自己。

此外,我們想強調的是,蘭道爾教授在書中提出的暗物質模型也只是一種理論猜想,其正確性還有待實驗觀測來驗證。然而,自然界中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讓我們在看待這個世界時,永遠充滿好奇之心與驚訝之情。更重要的一點是,正如蘭道爾教授所指出的,科技進步雖然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其後續影響是否真能有利於人類的發展,還難以事先準確估計。所以,我們在對待新的科學技術時,應該持有十分謹慎的態度和真正科學的觀點。蘭道爾教授提到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在很多地方被科學家們指出,這次大滅絕完全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不同於彗星那一次相當於幾十顆原子彈的能量,人類日常生活的種種小事同樣擁有如同原子彈一樣的能量,並能逐漸破壞地球環境。為了我們唯一的生存家園,我們也希望大家能更多地關注科學的發展,並為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盡一份力。

對於我們來說,翻譯此書不僅是文字、語言上的簡單轉換,更是學習、思考與理解的一次自我昇華之旅。真心希望我們的這個翻譯作品能幫助讀者領略宇宙的奇妙,感受科學的魅力。由於知識、人力以及時間等限制,書中的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還望讀者朋友們不吝指正。

最後,感謝湛廬文化,將如此優秀的科普圖書引入了中國;感謝湛廬文化的編輯和其他幾位老師,在翻譯過程中,她們給了許多幫助和建議。

以此來紀念我們共同翻譯的時間。是為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