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偏好 >

偏好

是一瓶酒,是一個地方,是一種葡萄,是這樣的一些詞彙:櫻桃、玫瑰、覆盆子、小漿果的香氣;口感細緻緊湊,酒體均衡厚實,味道鮮美悠長;是勃艮第黑皮諾葡萄酒,是路易亞都木西尼特級葡萄田2001年。

竟不見老態,僅邊緣有一絲黃調;不搖杯能覺察香氣裡有一點點的馬廄味,還是蠻好;酸度也還是很清新,甜味後出,結構勻稱,有一種不費力氣的泰然。

「好喝。」

「是的。」

酒是香港黃老師帶來的,買自幾年前的拍賣會。路易亞都是老牌子的酒商,我年輕時學習葡萄酒,勃艮第的不是那麼容易找到,這是為數不多的流行品牌。那時酒也已經很貴,不怎麼喝得起,難得喝到,總是很珍惜。

很多時候酒就是怕比較,同場美國的相同品種、2008年份的酒便顯得窘態全出。過熟,太甜,平淡,無複雜度。其實酒本來不錯,香氣是黑皮諾的典型性,口味也是美國風格,但口感結構、酒體厚度、滋味豐滿度,一比之下就單調了,實實在在是無能為力。

「你喜歡勃艮第酒,當然說勃艮第酒好啦!」

「是麼?」

「不是麼?」

「當然不是。」

「酒難道不是自己喜歡的才是好酒麼?」

「是,也不是。」

「怎麼說?」

好的東西必得是我們喜歡的,確實如此,但是我們喜歡的東西是不是就是好的呢?這就需要思考一番了。

人人都有偏好,對食物、對異性、對書。口味來自先天基因,或者後天教養,喜好是直接的感受,不同的味覺偏好,是生物演化的結果,因此,眾口難調。

「你說這酒好、那酒不好,僅是自己偏好的表達,說出來便是偏見了。」

「你說就不是?」

「我說的當然也是我的偏見,只是我對酒做出的結論,是經過長期訓練並且按照嚴格的評判標準做出來的。」

「所以……」

「所以……」

「所以,我的偏見還是偏見,你的偏見卻不是偏見?」

「呵呵。」

「總是那麼討厭地『呵呵』!」

「好吧,說句更讓人討厭的話——所以,我喜歡的酒一定是好酒,你喜歡的或者其他很多人喜歡的卻不一定。」

見解有高明,有低劣,有真有假,有正有偏。雖然我在對葡萄酒的評判中常常以我個人的名義說話,這個「我」對葡萄酒這一事物其實是抱著莫大的謙遜,並把自己的評判標準鎖定在真誠的最嚴格的界限之內。因為這個界限,自己的偏好依然還是自己的偏好,但卻可以為葡萄酒的品評建立一個標準範式,讓自己的偏見成為一種指引。我的自大的坦率的批評雖然說出的只是自己的印象和感悟,卻也可能因此說出了一些不相識的贊同者的印象並帶來啟發。「口之於味,有同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