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批評 >

批評

好久沒喝到好喝的勃艮第酒了!

雖說希臘哲學家西尼克早就說過:「別人付賬的酒,其味最雋永。」但是,喝了太多次朋友間聚會各自所帶的酒款,失望日增,包括很多次的奢侈酒局,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只知道跟著庸俗的酒商買平庸的名牌,實在對不起身份品位,有錢了也該提升一下品位啦。追逐名牌、只買貴的,固然安全,卻實在無趣啊,有些酒並不匹配它的身價,這些錢花得並不值得。

當然,酒具有社交功能,在葡萄酒的世界裡,分享就是分享,一瓶酒拿出來大家一起喝,真切將自己的所有物分送出去,不該抱怨別人的大方。

這晚喝的酒就很讓人失望,或者說是讓我失望,明明是很好的特級葡萄田,釀出的酒卻清湯寡水的。上網隨便搜索一下,卻滿是對莊主的恭維,什麼「傳奇釀酒名師」、「聞名遐邇」、「耀眼新星」等等,這些葡萄酒評作者真是敢用詞啊。只有一位寫他是一個失意的釀酒者,有著極不穩定的釀酒水準,還算貼近實情。

很多人寫酒往往要的是故事,而不是正確的判斷力,更沒有觀點。很多所謂的好酒,來自釀酒師的自言自語、酒評家的自負和消費者的輕信中。

好吧。尼古拉·普提的父親是勃艮第著名釀酒師,一直為沃爾內村一家知名的酒莊釀酒。他承起衣缽,也在酒莊工作,學習釀酒。當父親1996年因突發心臟病離世,酒莊決定要開始改變,賣掉產權,並終止了與合作數十年的釀酒家族繼續合作。

尼古拉·普提只能出走,成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精品酒商公司,既收購別人家的葡萄釀酒,也代銷其他酒莊的酒。不過命途多舛,由於種種原因(產品線過長、資金鏈問題、經營理念等),2007年後他不得不離開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不服輸的尼古拉,繼續拓展他的葡萄酒事業,成立了一家有機種植的酒莊,繼續釀酒並經營老酒業務,卻不能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了。

「在釀酒的過程中,人工的參與越少,釀出來的酒就越好。換句話講,我會憑著我對葡萄酒的感覺,而不是電腦分析的數據來釀酒。」

有機種植?自然動力法?不參與?葡萄是一種任性的植物,如果讓一棵葡萄樹自顧自地去成長,那麼這棵樹就會長滿樹瘤,或者長成長長的籐蔓,或者會把精力都花費在長出一片漂亮葉子上,而人類只想它長出好葡萄。什麼叫不參與?葡萄的種植和釀造的整個過程一定是人力干預的結果,從來都是。

人類的感官也遠不夠精準,葡萄酒的發展史完全是人類科學的發展史,從來都是釀造科學的進步促進著葡萄酒品質的進步。

不盡不實光會說市場想聽的好聽的話的釀酒師,或許能贏得一時的名聲,但最終還得酒來說話。如果語言有自己的舌頭,它喝了這酒也會沉默不語。我不懂為什麼他被視為一位偉大的釀酒師,我所喝過的他的酒無法使我信服。

當然,要作葡萄酒評論,必得花了錢才好批評。當你為酒花的錢足夠多,最後才有資格說:結果總是自己花錢的酒才最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