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裝得專業點兒 >

裝得專業點兒

「告訴我這酒有什麼香氣,我覺得有藍莓、紫羅蘭,對不對?」

「每個人感覺不一樣啊,你聞到的和我聞到的不一定相同,更別說你覺得了。」

「那我應該怎麼說?」

「品酒?」

「是啊,怎樣才是專業的?」

「你是說怎樣讓別人聽起來你對酒的形容顯得專業些?」

「對,一開口就讓別人覺得我對葡萄酒很專業、很懂!」

「呵呵,我的經驗是不開口,沉默才最具神秘性。」

「那是你,首先大家都知道你懂酒,其次大家都知道你不多喝幾杯是不說話的。我們不行,我們如果面對一瓶酒不說話,別人會以為我們真不懂。」

「好吧,葡萄酒有它自己的語言,對葡萄酒的形容也自有一套規則,對酒而言,懂不懂還真沒關係,也不重要,只要你學會形容的規則和語言,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專家。」

「怎樣,怎樣,快說!」

「好吧,剛才你開口就說這種香氣、那種香氣的,這一看就是初學者,專家不這樣。」

「專家怎樣?」

「專家不會急著落到實處,比如剛才你說這酒什麼顏色?」

「我覺得是寶石紅色。」

「你真的確定紅寶石是這種顏色?」

「大家不都這樣說麼。」

「但經不起反問是吧?其實形容顏色可先從深淺程度說起,如果你說這酒淺紅色別人便無從反駁。香氣也是如此,先說這酒的香氣是濃是淡,然後葡萄酒的香氣有幾個大的分類,比如花香、果香、香料、植物、動物、橡木桶給予的烘烤類等等,先從大類說起:這酒表現出花香、富含果味,也能感覺到橡木桶的影響。就算止於此,所有人也會對你刮目相看。之後真有把握或者真的聞到了才落實到具體什麼香氣上,紫羅蘭、藍莓、咖啡、巧克力都行,這時就沒人敢反駁你。」

「口感呢?」

「也一樣啊,我剛才說什麼?」

「濃淡程度?」

「對,首先是濃重還是清淡,之後才區分具體味道、怎樣的口感,比如有點酸,酒精感強,回味悠長。」

「哈哈!這個回味悠長很常見啊!」

「很好用麼。」

「那倒是。」

「但是總覺得心裡不安啊。」

「為何?」

「我覺得自己還是不太懂酒,這樣會不會太裝?」

「先學怎麼裝,然後喝多了自然就懂了。當然,你能有這心態很好。」

「那這酒到底怎麼樣?」

「你覺得呢?」

「這不是喝不懂才問你!」

「很好,不滿足才好,其實也沒啥,形容的規則我三分鐘就教會你了,之後要學的是慢慢感受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

真正的好酒會讓你有一種不滿足感,明知它只是液體的存在,在口腔中卻有一種嚼啃它、要在它的身上留下牙印的衝動。酒傾倒入口、在舌面激盪而過、柔順地滑入喉嚨,如果沒有東西能被咬住,我們如何得知這流淌出來的綿延被生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貝克萊主教說:「存在就是被感知。」酒也是有生命的,我們真的能夠感知它?真的感知到了它?不負鶯鶯不負卿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