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比較:葡萄酒的學習方式 >

比較:葡萄酒的學習方式

常被人問:如何學葡萄酒?如何學品酒?我的答案是:比較。

一杯酒:你可以學習如何品葡萄酒,色、香、味、格在一杯酒中都可以體現出來。

二杯酒:你可以學習何謂好的葡萄酒,有比較才有鑒別。

三杯酒:你可以學習什麼是葡萄酒,顏色分紅、白、粉紅,形態分靜態、氣泡、加烈,級別分普通的地區餐酒、優良的保護地區餐酒、高端的法定保護產區酒。

此之謂:葡萄酒的一、二、三。

一杯酒只是學到怎麼品酒,兩杯酒才可以學會什麼是好酒。同樣,對葡萄酒而言,一個人只是喝酒,和他人一起喝才叫品酒。不同產區、不同品種、不同釀造者,你喝到的是不同酒的個性和特徵;比較不同產區、不同品種代表性的酒款,可以學習風格的差異;比較同一產區、不同級別的酒款,可以學習品質的差異。

品質與風格,葡萄酒之法度也,瞭然於口,成竹於胸,然後得之。就像康德所說的鑒賞判斷一樣,只有通過「比較」,才會改善鑒賞力,才會將個人的感性反應提升至具有普遍性的高級趣味。

葡萄酒的品嚐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方式。

橫向:可以葡萄酒品種作為主題,不同產地的不同品種的酒,同一產地的不同品種的酒,不同產地的相同品種的酒,同一產地的相同品種的酒,通過比較,可以學習不同品種葡萄酒的個性特徵;可以葡萄酒產地作為主題,不同產地的不同類型的酒,相同產地的不同類型的酒,不同產地的相同類型的酒,相同產地的相同類型的酒,通過比較,可以學習不同產地葡萄酒的個性特徵。

縱向:可以不同等級的酒來比較,學習品質的差別;可以不同年份的酒來比較,學習年份的差別。學會的是品質和陳年的判斷能力。

建立品嚐小組:無論是學習還是品評葡萄酒,將身邊具有共同愛好的朋友組織起來建立品嚐小組也非常重要。一個人只是練習,一個人的品嚐是感官的鑒賞,乃個人經驗;幾個志同道合者組成小組一起學習、一起品嚐、一起作出評價,才具有社會性,這才是康德所說反思性的鑒賞。

另外,一瓶酒最常見的容量為750毫升,一個人即使是開一瓶也不符合經濟原則,而且葡萄酒本就是釀來給人分享的。酒杯要一樣的規格,乾淨而統一。將酒瓶遮住,作出編號,按次序倒酒,每一杯的份量要一樣。

大家同一時間開始個人的品嚐,只是關心酒在杯中的表現,一定要記住的是:不要一開始就去猜測酒的信息,品種啊、產地啊、酒莊啊,這樣很容易陷入先入為主的陷阱,因為人的思維是這樣的,一旦形成決定就只會去尋找有利於這個決定的線索,特別是嗅覺,更容易跟隨心理和暗示的引導,甚至會聞出一些自己以為的卻非真實存在的氣味來,反而會忽略或屏蔽了酒傳達出來的真正的信息。

我們的心態要保持在這只是品酒而已,不是考試,不是競賽,沒有壓力,是在品嚐,是在享受葡萄酒,這是一種修行、一次品味的歷程。你當然可以有自己喜歡的酒莊、欣賞的釀酒師、喜好的口味,但那是在平時喝酒時候的態度,品酒是鑒賞,酒在杯中要的是一種不關心的愉悅。所以,只要跟隨感官就好。

經歷過幾次這樣的品嚐體驗之後,你會發覺酒會教你怎麼去品嚐它,怎麼去學習它,哪種方式最好,何種方法最佳,這時候你就會發現要學習品酒,酒才是最好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