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葡萄酒躺著放 >

葡萄酒躺著放

媽媽說:不說話沒人當你啞巴。結果自小就養成了習慣,有爭論的時候不怎麼會參與進去。雖然心裡固執,但不會說服別人和自己想法一樣。蘇軾在給弟子張文潛的書信中評王安石云:「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好使人同己。」自己也盡量避免此患。

在朋友酒窖遇到法國留學歸來的品酒師,在教人喝葡萄酒。剛剛交換名片的新相識者問我:「葡萄酒一定要躺著放嗎?」「看情況吧。」我說。品酒師聽到接言過去:「適合收藏、陳年的酒一定要躺著放,因為這類酒用的都是軟木塞,如果長時間豎著放的話,軟木塞會收縮乾癟,空氣會漏進酒裡,酒會氧化變質;躺著放,軟木塞可以和酒液接觸,保持濕潤和膨脹,這樣的話外面的空氣就進不來,可以延遲氧化,酒放得更久。」

「不是說軟木塞的作用可以讓酒呼吸麼?按您這樣說躺著放酒會不會無法呼吸呢?」「也會,就是要它很緩慢地呼吸,這樣對酒的陳年才會更好。」

我歎了一口氣,拿起杯東張西望想找個熟人,卻只在琳琅滿目的玻璃酒櫃的重影裡看到一張就像擺在理髮店的舊雜誌上一樣露著微笑卻掩蓋不住厭倦表情的自己的臉,都是舊話題了啊。剛讓一個女孩子捏著鼻子呼吸給我看,難不成這回再讓留洋歸來的學子鑽到水裡呼吸看看麼?擺擺手,算了。

其實,葡萄酒概念裡真正的「呼吸」現象並非發生在軟木塞,而是發生在酒窖中的橡木桶,源於橡木的通透性。相比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等蒸餾酒在橡木桶的貯存時間更長,每年都會有2%—4%的蒸發損耗,釀酒者只能無奈地稱之為「天使的份額」。

也因此,葡萄酒收藏、存放環境的濕度問題其實也是「古老智慧」用在了錯誤的地方,只有存放橡木桶的酒窖才需要講究濕度,高濕度的環境讓橡木保持一定的濕潤,從而使縫隙密實,使空氣和酒液的呼吸交換作用保持在可控的狀況下。葡萄酒裝瓶之後的收藏,如果僅就對酒質的影響而言是根本無須講究濕度的,拿瓶酒看看封瓶的狀況就明瞭了。

葡萄酒躺著放,讓酒液接觸軟木塞的底端,並非為了防止空氣進來,保持濕潤倒是真的,雖然軟木塞的吸水性其實很弱,濕潤的狀況也多是發生在軟木塞的外層和瓶壁接觸的部分。相比長時間豎著放,躺著放的葡萄酒僅僅有軟木塞更容易拔出來這樣一個優點罷了,酒質並不會比豎著放的酒發展得更好。

軟木塞無法百分百密封葡萄酒,從一個現象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那就是陳年老酒的酒液總會有耗損,即使軟木塞完整無缺,酒的液面也會發生下降的情況。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水分子和空氣分子大小上的差異。空氣分子的體積是水分子的兩倍,所以能夠從軟木塞邊緣跑掉的是水分子,空氣分子卻不一定能進得來。有開老酒經驗的人應該會察覺到,軟木塞的最後一段常常會斷開而被吸進瓶中去,就是因為瓶內空氣稀薄而被外部的氣壓壓回去的,如果軟木塞能夠呼吸,那麼裡外氣壓應該一致,就不會發生這種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