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中有六百四十八種味道 > Cabernet Sauvignon: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

Cabernet Sauvignon: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Cabernet Sauvignon

Cabernet Sauvignon,在葡萄酒世界稱王稱霸,可是出身卻一直隱晦不明,有人說它是波爾多古有的品種,有人說它來自古希臘,在某些地方人們叫它Bouche、Bouchet,甚至Vidure,也有人暱稱其為Petit-Cabernet,或者Sauvignon Rouge、Ruby Cabernet等等,好像是自小就被母親拋棄了的王子似的,最終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扭轉乾坤,當然過程可能充滿了曲折、傳奇,也歷經險阻,最後是光明和成功,皆大歡喜。愛情嘛,不知道過程中它是否經歷,但是它自己卻正是愛情的結局。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通過對葡萄基因的研究證實,Cabernet Sauvignon原來是紅葡萄Cabernet Franc和白葡萄Sauvignon Blanc雜交的後代,最遲在17世紀就出現了,科學家們認為這是自然發生的,而不是人為有計劃進行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身世其實本來就鑲刻在它的名字裡呀。

——Cabernet Franc

Cabernet Sauvignon葡萄顆粒小而皮厚,顏色深紫帶藍,其特性正是結合了Cabernet Franc丹寧高、結構性強以及Sauvignon Blanc芬芳的香氣和活潑酸度的特點,容易種植,對環境的適應性、抗病性強,也正是雜交品種的優勢。釀造出的葡萄酒,特性強,易於辨認,酚類物質含量高,丹寧深,顏色沉,酒體強健渾厚,特別適合橡木桶陳釀,酒質也具有強於一般的陳年能力。酒香以黑色水果為特色,如黑醋栗、黑櫻桃和李子等;也深具植物性芳香,如青草、青椒、薄荷、尤加利樹等等;而來自橡木桶的烘焙香更為其增添了不知幾許誘人的風姿,如甘草、咖啡、巧克力、雪松、雪茄盒、煙熏味等等等,使得它的香氣豐富、馥郁而多變。而其複雜的層次、深迥的口感、悠長的餘味,也真的是其他品種所不能比擬的。

——Sauvignon Blanc

在波爾多Cabernet Sauvignon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左岸的梅多克、格拉夫是它直屬的領地,加上美國加州的納帕谷同是它最經典的產區,最頂級的出品包括1855年梅多克列級酒莊榜上的61家酒莊,納帕谷的Robert Mondavi Cabernet Sauvignon Reserve、Stag\'s Leap Wine Cellars Cask 23、Heitz Cellar Martha\'s Vineyard、Opus One等等。法國西南區、朗格多克以及普羅旺斯也是它的勢力範圍,新世界的澳大利亞、智利,老世界的意大利、西班牙,也都是用它釀造出贏得世界聲名的葡萄酒。

Cabernet Sauvignon最重要的特性我認為還不在於因應不同的產區、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氣候、不同的釀造者、不同的釀造技藝所帶來的豐富多樣的不同風格,而是同一個產區、同一片土壤、同樣的微氣候環境、相同的釀造者、相同的釀造技藝所釀造出來的葡萄酒每一年的特性的持續和除此之外的無盡的變化以及豐富的差異性。來自同一家頂級酒莊、不同年份Cabernet Sauvignon的垂直試飲,是每一個葡萄酒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吧。每一次有幸喝到波爾多頂級葡萄酒,都讓我想起個人的成長,每一個年份都帶有那一個年份的歷史印記,而加州葡萄酒的輝煌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正和自己同齡,喝那些頂級的Cabernet Sauvignon,每一個不同的年份都是對自己成長的一次回顧,這才是具有超長陳年潛力的頂級Cabernet Sauvignon所能帶給品飲者最大的樂趣、最好的享受和最值得的回報吧;也是人們願意買一支這樣的酒珍藏起來,然後在恰當的時候打開的理由。喝到的是你的口感,感動我的是湧起的記憶。

當然,虎落平陽的事情也許更多,標榜Cabernet Sauvignon而其實難副的葡萄酒喝過的更多。但是,值得我們記住的是最好的那些了。讓我感動過的加州酒中,最喜歡的是Cask 23,澳大利亞最喜歡的是Parker First Growth,波爾多嘛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我最愛的是Chateau Lafite-Rothschild,它的1959年是夢寐以求的珍釀,當然這不是我的年份哦,我收藏的一支自己的年份酒是Chateau Mouton-Rothschild。

以下是我最近一次的Cabernet Sauvignon味覺的盛筵,在一個夜晚一次性地喝遍波爾多五大簡短的記錄,是呀,在好酒面前任何語言都是多餘的。

三支Chateau Haut-Brion 1986:下午15:30開瓶,晚上19:30開始品味。

第一支:鉛紅色,木味浮在杯麵,力度勁,皮毛、醬油的氣息,丹寧鋪滿口腔,力量慢慢地滲出,活力稍弱,當然,這麼老的酒不能強求,舌上是平面的感覺,平面之上無物。1986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呢。

第二支:是皮革、鉛筆的香氣,同樣是鉛紅但顏色濃厚些,丹寧仍然強烈,但豐富、複雜很多,比第一支好,大家一致同意。煙絲味,丹寧粘嘴,也有木味,但好很多。特性清晰,口感有力,回味佳。

第三支:顏色更年輕,邊緣僅得一點黃的色調,中心深黑。皮革、石墨、削鉛筆的香氣,誘人,口感有力,丹寧給人一種想要出拳的爆發感,餘味悠長。

配餐的是玉竹頭50年的陳皮燉水鴨。新中國成立之初,玉竹頭的價錢等同於冬蟲夏草。

三支Chateau Margaux 1989:這一年是我人生的轉折。

第一支:顏色黑,青春年少,如同記憶中的一樣清晰,香氣有老味,有點鹹,礦物感,煙絲味強勁得多,餘味複雜度沒有Chateau Haut-Brion那麼明顯。丹寧紋理稍顯粗了些,黏稠,酒精感感覺得到。

第二支:依然強勁。這個年齡的五大從氣味很難分出差異,很相像。大家喜歡瑪歌,我喜歡第二支的Chateau Haut-Brion。瑪歌可以用來配餐,Chateau Haut-Brion我不捨得,寧願單品。

第三支也能保持一致。棗香,鮮,丹寧化不開,配餐可矣。此時配的蔬菜是燒汁芥藍。——芥藍鮮而不腥,火候掌握得非常好,廚師的水準一流!

然後是當晚唯一的一支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85,典雅無倫。

這支酒配的是鮑魚花膠。

1985年的拉菲是我喝過的最愛,無論喝過多少次我都喜歡。

三支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1985:

第一支:當晚最年輕的顏色,沒有老酒味(醬香),完全是年輕老成的年輕人(酒)的感覺。口感相對淡些,丹寧順滑,沒有存貨,也就是丹寧已經完全消耗了。

第二支:比第一支好很多,正是高峰期。丹寧風輕雲淡,喝完讓人口乾,餘味中酸度釋出,一點點的,比其他幾支一級莊武當真的還是輸了個馬頭。

第三支:年輕,黝黑,初生之犢,可以飲,但還是落後了。

最後的Chateau Latour 1997也僅開一支:

顏色從邊緣到中心均勻,在口中之複雜、豐富是前幾支五大無可比擬的,果然是最雄渾敦厚的酒。

配的是36年陳皮肉粒粥。

我的1997讓人回味,更多的是年份的記憶,而不是拉圖所給予的了,倒是36年的柚子皮的清香清晰如新,令人驚訝!

而數日之後的一次茶聚,喝到香港葡萄酒收藏家黃先生帶來的加州Chateau Montelena 1998,100%的Cabernet Sauvignon:

中心黑色,邊緣僅一點點的黃調,液面的失光程度反映出老酒的特點。天氣有些冷,香氣有些遲疑,甜的感覺和木味扭在一起,沒有發散開來。動物皮毛、皮革、松露、蕈類的香慢慢地呈現,還是沒能把最好的一面給出,但是即使如此,果香和木香兩個重點還是感覺到了,有很好的基礎和深度。入口不是很順滑,口感溫和,配的是潮式鵝肝,喝一口竟然出奇地好!開瓶太晚,喝完太早,有些可惜。黃先生也是有點擔心1998年的加州酒陳年潛力會不會那麼強?所以沒有讓服務生提早開瓶。結果顯示十年的歲月對加州Cabernet Sauvignon來說完全沒有問題啊,沒有一絲滄桑的痕跡。結構均衡,不是第一時間抓住你的味蕾,但是慢慢散發出來的魅力卻讓你忍不住對其探究不已,好像街頭擦肩而過的女孩哦,錯過了,錯過後,才讓人唏噓,讓人想起村上春樹《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