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中有六百四十八種味道 > 老年 >

老年

這是一家很奇怪的酒莊,當然如果我說這是一家法國勃艮第的酒莊,如果您看我的專欄夠久,那麼會認為這應該是見怪不怪的現象,畢竟在勃艮第有個性的,甚至有怪癖的酒莊太多,在喜歡獵奇的葡萄酒愛好者心中,勃艮第酒莊莊主如果沒有一點奇怪反倒會覺得不應該。

——帕特耐酒莊(Domaine Potinet-Ampeau)是那種傳統的家族葡萄酒生產商,十分低調,默默地堅持不懈地釀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進化的葡萄酒。他們的酒皮汁浸漬時間比別人長,盡可能保持在無外力干預的情況下讓酒自然發酵,然後在橡木桶陳釀12至18個月才裝瓶,並且一直堅持酒需要經過窖藏陳年之後才推出市場。

在酒商處見到這家酒莊的酒最新的年份是1996年,而數量最多的是1981年,紅白都有,說是本來有客戶要了一些,然後喝過覺得酒已經過了高峰期,結果又退回來了。酒商的無奈來自在酒莊試酒可以試到新年份的酒,可是下單購買,酒莊卻只賣老年份的酒,而消費者卻並沒有做好準備如何品嚐老年份的酒,結果遭遇退貨變成難免。真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啊,酒莊的堅持卻變成酒商的尷尬。

新年份的酒容易找到,如果市場上能遇到老年份的酒,而且又是酒莊直接賣出來的,價格又不過分,竟然還有人退貨——我會搖頭,但並不感覺奇怪,畢竟每個人對葡萄酒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新年份的酒喝得多,容易記住、容易瞭解、容易判斷,大家都喜歡熟悉的感覺。葡萄酒專家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並非所有的葡萄酒都能夠陳年」,另一句話是「並非所有的葡萄酒都會越陳越好」。說得都對。不過,怎樣都好,要自己喝過才說會更好。

好吧,那就開一瓶吧,1981年的玻瑪村一級園。結果從瓶子裡倒出來,第一杯和第二杯就不一樣。第一杯水汪汪的感覺,色素好像和酒體分離開似的;第二杯則厚重多了。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原因是酒瓶一直豎立存放,酒中厚重物質下沉,瓶中酒體變得上輕下重。找個醒酒瓶將杯中、瓶中酒倒在一起,混合後好很多了。香氣是皮毛、松、鮮肉、蘑菇,仍有果味,木味也轉化得很好,口感結構也在,但失卻了一些平衡。尖酸刻薄的老人?不不!很不貼切的形容。真的要比作老人,也應該是那種達到知天命之年之後帶著些漠然感的老人吧。

曾經寫過,葡萄酒不是蒸餾酒,酒中酸甜苦鹹諸成分多是活性物質,隨著陳年在瓶中會發生很多變化,正是這樣的不穩定性構成了「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這一說法的來源,葡萄酒的生物性也決定了葡萄酒確實具有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葡萄酒的最大樂趣在於它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好的葡萄酒在裝瓶之後會獨自發展,從新年份的一致性到老年份的差異化,決不會故步自封,喝老年份的酒既要能喝出酒莊的特性,更要能喝出這瓶酒的個性才佳。

我是喜歡喝老酒,個人認為對一家酒莊的品質判斷老酒要比新酒更具辨識意義,當然也更難,一切都取決於經驗。重點在於你要喝過才行。有人說過,「要瞭解一個人就去看一看他的老年」,因為喜歡東坡,年輕時我去了海南,去了惠州。酒也是如此,要知道一個原則:買新酒、藏好酒、喝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