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中有六百四十八種味道 > 媚俗的彼得·梅爾 >

媚俗的彼得·梅爾

他是英國人,到美國謀生,然後移居法國南部,等他將在普羅旺斯的生活經驗寫成《山居歲月》一書後,成了全球知名的暢銷作家,名利雙收。《一年好時光》,主題是葡萄酒,或者愛情?人物嘛,是英國人和法國人加美國人。

主角中午失業,下午就繼承了一筆遺產。風光的過去在英國人心中好像永遠也繼承不完。行騙者法國人,打著波爾多的旗號,酒卻產自普羅旺斯,作者巧妙地維護著波爾多的聲名,也以普羅旺斯人的身份自慰了一把,畢竟在此居住、寫作、成名、成家。然後再和美國人偷一下情,女主角來自加州。而受騙者「全部都是來自亞洲的精英」、「全都是來自亞洲的生意人」、「有來自香港的腔調、東京腔、首爾腔以及上海腔」。

事實上「車庫酒」神話的始作俑者在法國,英國人推波助瀾,登峰造極者則是美國,數碼年代的數字遊戲者們,當然也不缺來自亞洲的跟風者。

陳新民:樂邦「其中四分之三的產量賣到英國,僅有少數流到美國,於是在美國就被刻意炒作而飆漲」。「這些『新貴酒』在一釀成後即刻被『硅谷新貴』們預訂,幾乎沒人品嚐,隨即送到拍賣場,價錢也節節升高。以嘯鷹為例,居然可以在三年內,由出廠的125元飆到3000元一瓶!」

小說中「大多數都被賣到亞洲地區去了。只有一點點被賣往美國或德國。但是從未在法國出現過。」——亞洲人才是一副暴發戶的嘴臉。

梅爾:「別問我為什麼」。小說嘛,當然。

但是,正因為是小說,其取捨是否暴露了他的傾向呢?徹頭徹尾這完全是討好的、有針對性的媚俗之作,英法美是他大作的賣場。

說回小說,皆大歡喜的故事,行騙者也沒有受到懲罰,沒有人有任何的損失,都得到了快樂的結局。

自己並非擁有脆弱亞洲心靈的人,只是梅爾也太過露骨了吧。小說最後原來超過3000美元的酒30元被美國遊客買走,仍比其他酒莊高出許多,但是美國人沒有「殺價」噢,這時候,「我開始想到,我們葡萄園的座右銘應該是『穩健致富』。事實上,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刻,因為它是我們和美國人做成的第一筆交易。從此以後,我們即將進攻美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