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中有六百四十八種味道 > 暴劫梨花 >

暴劫梨花

朋友應約夜聚小酌,我選的南非酒,皆言不錯。未過三巡,候見的老總來了,見喝葡萄酒,斜眼道:「南非酒?哪行!吾車上有名酒,人家珍藏然後送我。」鑰匙遞給手下,手下一會兒攜一禮盒來。鄭重地打開,喊一聲:「換杯!」取出來是磨砂玻璃瓶,灰底的酒標圖畫是遠山重巒、長城蜿蜒、雄關巍峨,高車雙馬冠蓋而出。從車款、人物看,畫意應是《史記》中張騫使西域之出關圖,是為有文字記載的中國引進葡萄種植和釀造技術的開端。

背標是這樣寫的:「中國第一瓶干紅酒(1979年份原汁,特需專用)。」另起一行:「此酒採用1979年份赤霞珠、蛇龍珠、品麗珠三種葡萄原汁,經過20年橡木桶酒窖儲存。1999年9月用三種原汁調製裝瓶,在恆溫酒窖存放5年以上陸續出品。因數量有限,堪稱干紅酒中之極品。出品日期見封口。」

封口處欽印:2005/08/23。酒標大書出處:中海明華供應處。很嚴謹地註明:非賣品。

老總親自倒酒:「1979年的酒啊,多難得!」眾人諾諾。

登徒子兄問余:「此酒何如?」

報以微笑。不敢勞人,取過厚重的墨綠色酒瓶自倒一小杯,綠肥紅瘦,看顏色淺淡;聞一下,嗯?純淨雅致,不錯嘛;喝,酒體輕,順滑小巧,頗可口。答曰:「挺好啊。」

「那天那酒完全沒有酒味啊!」登徒子兄後來質疑,他沒說「淡出個鳥來」想來已是極其客氣了。關於此酒,網上的說法是:「漏洞百出的標籤。」「這個造假的比較缺乏常識。只能騙騙有錢而且也缺乏常識的傻瓜。」還有人掩嘴偷笑:「20年橡木桶酒窖儲存?用來洗腳的吧!」

品試過此酒覺得香氣雖弱,但沒有雜味,口感不強,卻可一啖,是款年輕適口的酒,幾乎沒受橡木桶的影響,葡萄品種應該是美樂。不是法國,不是西班牙,不是澳洲,或許來自智利,2004年或者2005年份的。

本來不好喝也就算了,一試之下卻又不差,就難免令人悻悻,有了打抱不平之心。

一款簡單輕柔、正當釀造出來的酒,就這樣給隱了姓名、瞞了產地,被裝進老氣橫秋的酒瓶,貼上一本正經的酒標,標上出土文物樣的日期,「一樹梨花壓海棠」之譏亦不足以形容此舉之鄙誕。

「貯存條件:避免陽光直射,5—3度乾燥通風處,倒放或臥放。」

是呀,有多少真相就是這樣被臥放在太陽的陰影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