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酒惡時拈花 > 一次中國市場南澳色拉子的盲品小記 >

一次中國市場南澳色拉子的盲品小記

主題很清晰,葡萄品種是:色拉子;產區:南澳。

瞭解了這一點,喜歡葡萄酒的朋友腦海中便會開始回放,或是從網絡,或是從書本,得來的對澳大利亞、對色拉子的瞭解。

在法國叫Syrah,在澳大利亞叫Shiraz,是一種精力充沛、扎扎實實的葡萄品種。可以釀出顏色黝黑,結構飽滿,濃鬱沉實,深具香氣、強而有力的葡萄酒。香氣以黑胡椒、白胡椒、黑橄欖、香料、果醬、尤加利樹、甘草、烤肉、巧克力、皮革等等為特點。

伊朗有個與Syrah同名的港口,據說是色拉子的故鄉,乍聽有些奇怪,且不去管它。以前澳大利亞很多酒標會標示:Shiraz/Syrah,是對原創的尊重,澳大利亞的色拉子確實來自法國南部的羅納谷。這種現象現在少了,更多的酒標去掉了Syrah。澳大利亞釀酒人更自信了。

在羅納谷色拉子的歷史悠久,特色分明,權威出眾,頂級酒無論品質還是陳年能力,與波爾多相比都毫不遜色,是帕克的所愛。

當歐洲移民來澳大利亞闖天下時,開墾土地,種植葡萄,多數乃醫生所為,葡萄酒更多是作為醫藥用途,當然順便也拿來喝喝。色拉子後來被肯定為澳大利亞最傑出的葡萄品種,為澳大利亞葡萄酒贏得名聲則是多年以後了。

南澳的巴羅薩谷(Barossa Valley)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優質葡萄酒產區,此區的色拉子香氣外放,口感豐盛;麥克雷倫谷(McLaren Vale)則更近海,海洋氣候的影響更明顯,此區的色拉子優雅堅實,溫順豐美。

這次盲品便是以這兩區為主題,規模雖不大,分為兩組共12款酒,但都是國內能買到的知名品牌。第一組零售價在100元至200元之間,第二組則在300元至800元之間。允許混釀,以色拉子作為主導品種就好。

一直以來都很欣賞澳大利亞釀酒人的一句話:「我們不做垃圾酒。」親耳所聞。事緣有國內酒商一直進口一歐元的法國酒,然後在一次酒展上問澳大利亞人能不能做更便宜的。中國人問得理所當然,澳大利亞人答得大義凜然。

任何事情都是要成本的,吸引消費者,酒瓶子還要高大上,酒標要改得漂亮,塞子還要軟木塞,這些都是固定成本必須要付出的,那麼還要便宜,你想酒商能裝啥進去給你?這時候只能剋扣瓶中液體的成本了。

好吧,話題扯遠了,還是開始品酒吧。

盲品隊伍分為6組,每組5人。分為廣州飲食傳媒的從業人員組、葡萄酒經銷商組、消費者組等。盲品在這樣的一種場域,所有的酒、品酒的人,都處在不可跳脫的處境中,酒的水平、品酒的水平皆如是。面對一堆來源不明的酒,只能懷著一種不可跳脫的被動性置身其中。自己和資深葡萄酒鑒賞家馮衛東先生,則是應邀作為監場嘉賓另列一組。

第一輪:6款酒。

很多人都迫不及待,服務生剛倒下酒,便著急地聞著。我有我的習慣,等6款酒倒齊,才開始快聞一遍,根據第一印象再把酒分為兩組,462、531。

因為2號酒服務生倒得太少,而且酒有些封閉,讓給加些。毀了!後加的和剛才不是同一瓶,醬油味明顯,顯然這瓶是在市場流通時受過熱,令酒質快速發展了。這令它顯得無助,雖然在杯底、在缺失處它頑強地試圖表述自己,我考慮了一下,還是不得不遺憾地將它的名次調到3號酒之後。雖然品嚐起來這酒其實品質不錯,但是盲品場合還是需要尊重一下即時的表現力,對各酒也才公平。

「澳大利亞葡萄酒最重要的品牌印象,如同那些重視行銷的澳大利亞人所說,就是酒質的穩定度。每一瓶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品質都會達到某種最低限度,讓大家都能接受。」(《世界葡萄酒地圖》)

確實,這一組從表現看可以明顯分為兩個層次,兩款表現力最突出,三款相對比較平淡,2號酒出現狀況則是因為保存,6款酒都沒有任何來自釀造上的錯誤。

從口味上,有些酒太酸、有些酒過甜、有些酒酒精感過強,不是釀酒師沒有能力去達到品酒師要求的均衡,因為這個級別、這個價位的酒,釀出來並不是給品酒師評分用的,而是給消費者在餐桌上和食物一起享用,酒需要和食物一起達到味道、口感甚至營養的均衡。酒是餐飲的一部分。這時候的過酸、過甜、酒精感並非是有待修復的缺陷。

有時候酒的非均衡性恰恰就是為了在餐桌上和食物的結合達至均衡。

至於品種特色、產區風格,這輪的酒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不過,就像剛才說的,這個級別的酒不應該讓它身擔重任,在餐桌上能做到適口好喝就好。

第一輪:我最後給出的排名是465、321。

綜合所有組別只取前三名的最後排名則是:3、4、5。

第一輪酒款:

1.利達民Lindeman & apos; s Shiraz-Cabernet 2012。

2.傑卡斯Jacob & apos; s Creek Shiraz-Cabernet 2010 。

3.安戈瓦Angove Shiraz-Cabernet 2012。

4.奔富Penfolds Koonunga Hill Shiraz 2012。

5.玫瑰山莊Rosemount Estate Shiraz-Cabernet 2012。

6.安戈瓦Angove Long Row Shiraz 2012。

第二輪:同樣是6款酒。

從顏色看2號和5號最貴了,顏色黝黑、深迥。特別是2號酒像披著黑斗篷,封閉著,沉默著,固守著黑暗元素,什麼都不透露。「黑暗,它的秘密,它的危險和財富。」

第一感覺的排名是:256、431。

抹去視覺印象,綜合香氣、口感、表現力,我的最後排名是:543、162。

4號、6號酒顯示出優雅的一面,好吧,線索清晰可見。我必須從這一點的確定性出發,猜想它們來自麥克雷倫谷,無需舉棋不定。其他酒款品質說來也都不錯,偏於巴羅薩谷風格,表現出品種和地域特徵。

好酒總有它內在的直接性,一喝就是。特別是南澳酒帶著不可剝奪的甜美而豐腴的印記,以鑿鑿有據的方式現身,也勇於表現。

當然,有年份差異的因素、有盲品的時間限制,相比較而言,4號、5號表現得更開放,首先達至更易飲的狀態。

5號酒奔放,討人喜歡,在這輪酒中它的口味並非更濃,而是酒體結構更清晰,更富於表現,它的表現力有一種並非複雜而是充盈感。像美麗而又自知自己美麗的女子,總能很好地在眾人中脫穎而出。4號酒自始至終的優雅我其實更喜歡,也富有變化,要理解它必須下功夫,確實它並不略遜一籌。但是,當下5號帶給我更多的感受性,這酒像花兒一樣毫不費力地打開自己。好吧,順從它,給它第一。

6號酒應該年份新,新年份的酒難免總是沉默著,儘管我們知道在它的沉默中應該蘊涵有剎那間衝破沉默而迸發出真正表達的各種可能,卻最終從很大程度上講,沒有真正進入言說的世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支酒不好,只是體現出:在現階段這酒沒有表現,不在開放的時候。有品質但是需要更多時間熱身,要像一個舞者,音樂已經響起,翩翩起舞才是,這時候無動於衷就得出局。

2號酒出乎意料,和色澤的暗示相比香氣和口感完全暴露了它的淺薄,除了過量萃取的色素,沒有多少風味物質,一副冷冷的面孔,披著鬆鬆垮垮的外衣,什麼都不洩露,只是扮出來的深沉。

最後,這一輪的排名是:5、4、3。

第二輪酒款:

1.禾富酒園Wolf Blass Gold Label Shiraz 2011。

2.彼得利蒙Peter Lehmann Eight Songs Shiraz 2008。

3.馬華克Maverick Twins Barossa Shiraz 2009。

4.安戈瓦家族Angove Vineyard Selection McLaren Vale Shiraz 2009。

5.奔富Penfolds Bin 389 Cabernet Shiraz 2010。

6.安戈瓦家族Angove Family Crest Shiraz 2012。

在兩輪的個人排名我都給了「奔富」第一。

好吧,「奔富」具有無可撼動的大眾喜歡的口味,抓住了普遍有效的舒適性,它的直線性的表現力恰好適應這類的盲品,百米賽跑,瞬間贏得一切。

我該為自己的大眾口味羞愧麼?我想了想,它有幾個對手不在,但是結果應該是沒有爭議的。

品酒總有一個始終存在的誘惑,就是從杯中嗅出的、品出的,都是最樂意迎合自己的預設概念的東西,盲品避免了這一點。

「奔富」如何做到吸引大眾注意?儘管有些抗拒,「奔富」的整體風格一向具備一種命令式的簡潔和確定性,無論仰慕者還是堅定的反對者都不能否認。其實也正是通過數次的盲品,我克服了對「奔富風格」的輕視和反感。

每一個人對酒的理解都有特殊性,只有當他揚棄自己的固執到達葡萄酒的普遍性,他才算真正理解了酒。

這次盲品活動結果的得出,真是一個具有啟發性的排名,特別對酒商而言。承不承認都無關緊要,「奔富風格」已經成為一種衡量標準,起碼在中國市場(說的當然是它不可剝奪的大眾口味)必須得承認,它已經建立了消費權勢。

安戈瓦家族的酒表現出卓越的性價比,也帶領我們領略了麥克雷倫谷優雅收斂的風格,展現出色拉子多變的風貌,給予消費者另一種選擇的可能。和巴羅薩谷寬厚、迅速的風格相比,麥克雷倫谷並不遜色,所有的東西都在這裡,然而還需要更多,麥克雷倫谷需要增加它的深度和風味的集中度。無論如何,此區葡萄酒的品質不管對酒商還是消費者而言前景都充滿了誘惑,值得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