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酒惡時拈花 > 葡萄酒的哲學 >

葡萄酒的哲學

喜歡

品酒課上有女孩子向身邊的人發問:「什麼樣的酒才是好酒?」

路過聽到因而插言說:「你喜歡的酒就是好酒。」

女孩子大悅:「是呀,就是這樣!我就說麼,喜歡的酒才是好酒!」

「其實分三個階段啦,當你初入門,面對那麼多的葡萄酒,不同的品種、不同的產區、不同的等級,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這時候什麼樣的酒才是好酒?當然是你喜歡的才是好酒。然後中級階段,等你喝到足夠多啦,試過各式各樣不同的葡萄酒之後,你發現原來好酒也是有一個標準的,香氣啊、口感啊,達到標準才叫做好酒。最後,什麼樣的酒才是好酒?還是你喜歡的酒才是好酒。這時候,因為你已經掌握了好酒的標準,所以喝的每一瓶酒都會按照喜歡這個標準去作出要求、去選擇。初級階段的你的喜歡只是主觀性的,最後階段的你的喜歡則有了客觀性。」

唉,並非故弄玄虛,亦非好為人師。身邊的人總是說我不愛說話,要看人、要看心情、要看時機,偶爾也可以誇誇其談,這時候「有什麼問題趁現在趕緊問他,不然等一下他又不說話了」。沒了說話的興致時,別人可能不好意思說出口,但心裡想的肯定和我媽的說法一樣,就是「三桿子也打不出一個屁來」。

不是有人寫過麼,葡萄酒的好處之一就是喝了酒會使人變得放鬆,更容易打開心扉,讓懦弱者變得勇敢,或者令一個沉默的人變得喋喋不休。好吧,我也算葡萄酒的受益者啦,需要為其頌上讚歌,雖然心裡依然只喜歡羞澀地站在後頭。

「可是,我看到過有人這樣寫,在評價一款酒的時候客觀性是這樣的:這是一款好的酒,我喜歡;這是一款好的酒,但是我不喜歡。」有人也插言進來。

「這句話說的不正是對酒的評價是有一套客觀標準的麼?」我回答。

「與喜歡或不喜歡無關?」從說話語氣看他倒不是故意在為難我。

「嗯,其實我還真的思索過這個問題,也就是在品酒評論時有關『喜歡』這個詞彙的運用意味著什麼。直讀到現象學美學流派之奠基者莫裡茨·蓋格爾《藝術的意味》一書才找到了答案。按照他的說法,就說品酒吧,當說喜歡的時候,意味著讚許,意味著接受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領會了這瓶酒的肯定性價值;而『喜歡』具有直接矛盾的對立面,即『不喜歡』,說不喜歡的時候則意味著我們領會了這瓶酒的否定性價值,也就是不讚許。那麼,如果我們知道一瓶酒具有否定性價值、並且我們自己也並不讚許它的時候,這一瓶酒它又如何能說是一瓶好酒呢?——『這是一款好的酒,但是我不喜歡。』說這話者仍處於沒有明白『喜歡與不喜歡』的差異的階段,因而顯得自大了。」

而在「審美態度」一章中,莫裡茨·蓋格爾提出了一個「審美上的業餘藝術愛好」的術語。是呀,目前市面上充斥著各類的品酒專家,寫著各式各樣的品酒文章,開著各式各樣的品酒課程,「有理由宣佈這裡存在著某種審美經驗的業餘藝術愛好者」,這可需要警惕,不能使自己混入其中,這也是自己寫的文字愈多,愈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