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酒惡時拈花 > 察「顏」觀色 >

察「顏」觀色

古今中外喝酒皆從察顏觀色、聞香品味入手,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甚至聽覺,然後感覺,調動感官對品嚐到的滋味作一個定格。

白居易詩「樽裡看無色,杯中動有光」恰好點出了對酒進行視覺品評的兩個方面,那就是光和色:色有紅橙黃綠,光有明暗清濁。

中國古代釀酒有清、濁之分,並以聖賢愚頑為酒定格,認為清聖、濁賢,那是由於釀製工藝的差異,用曲量、糖化酒化的過程、是否過濾等都是影響其清濁的因素。東坡說「酒勿嫌濁,人當取醇」,清和濁皆有好酒。後來蒸餾技術的發明、工藝的進步、人們口味的崇尚,「濁酒一杯家萬里」已是過去時,於今以清酒為時宜。

對酒光即澄清度的觀察主要集中在三點:一是光澤度,新鮮圓潤、明亮晶瑩或是失光沉悶、瘖啞污褐,這已有上下之分、新舊之別;二是透明度,以清亮透明為佳,渾濁、有沉渣、浮物為下,而陳年的葡萄酒和中國黃酒等有沉渣卻又屬正常現象;三是泡沫度,啤酒、香檳類,以高度、持久、潔白、細膩、掛杯為上,低度、短暫、暗褐、不掛杯為下,其他酒類一般不應該出現泡沫。另外在搖杯的情況下,還需留意酒的流動性,程度不同能反映出酒體的稀薄與濃厚。

顏色方面,不同酒類都有其標誌性的色澤,葡萄酒複雜一點。其種類繁多,分類繁複,最清晰的是以顏色將其分為紅酒、白酒和玫瑰紅酒。

「紅、白、淺紅,這簡單。」您說。

是的,紅酒以紅色為基調,而有專家能細分出16種紅色來;玫瑰葡萄酒也稱桃紅酒,是淺紅色系,細分能再分出13種;白酒在水般澄清和琥珀、金、綠黃之間搖擺,最多我見人分出了15種顏色。

簡單?如果你想,我可以為你羅列超過30個關於紅色的名詞來,指的都是紅酒的顏色,還不包括形容詞哦。

我只想隨便喝一杯而已,你說,現在竟要先回去學做一個畫家了?

子曰,色難。僅僅只是倒在杯中看,葡萄酒色彩深淺明暗的差異就已經顯示出了比諸其他酒類更為複雜豐富的身世密碼,其種類、產地、年份,甚至質量優劣、價格高低、口味的風格、陳年的潛質等等都會在顏色中有所宣示,而這也是葡萄酒更為迷人的其中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