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柴米油鹽醬醋茶糖 > 邊炒菜邊放鹽不科學 >

邊炒菜邊放鹽不科學

一個人生活在這世上,最基本的便是「吃」,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更是為了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自己炒菜。或許很多人會說炒菜很簡單,先放點油,再把食材倒進鍋裡加點鹽,翻炒熟了一盤香噴噴的菜就出鍋了。

炒菜真有這麼容易嗎?如果真這麼容易,為什麼有的人炒出來的菜營養又美味,有的人炒的菜則難以下嚥?其實只知道怎麼炒菜是不行的,如果想把菜炒得色香味俱全的話,也需要一個過程,而炒菜的時候還有很多學問,若做得不好不僅口感差,還影響健康。炒菜何時放鹽就有很多講究,比如邊炒菜邊放鹽就是非常不科學、不健康的。

碘揮發:碘是保證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元素之一,人體內如果缺少碘,就會得碘缺乏病。包括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克汀病等。我們知道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辦法是食鹽加碘。但是碘鹽中碘是一種化學性較活潑的物質,試驗表明,在炒菜溫度達到180℃左右時,碘易揮發,如果邊炒菜邊加鹽時,鹽中的碘將損失掉1/3;如果是煎炸食品,鹽中的碘將損失掉一半。因此,應將鹽盛裝在密閉的鹽罐裡,不用時把蓋蓋緊。鹽罐不要讓火烤、不要太陽曬,以免碘揮發掉。

導致亞硝酸鈉生成:把鹽放到油裡起鍋或邊炒邊放鹽時,鹽(氯化鈉)在高溫下會變成亞硝酸鈉,而亞硝酸鈉是人體致癌物質,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影響口感:雖然說先放鹽可能會防止油的噴濺,但是鹽放在油中營養成分全部消失,而且會產生有害物質,長時間食用這樣的鹽對身體有害。先放鹽有礙原料細胞的充分膨脹,影響菜品的脆嫩。這是由於滲透壓的原因,菜會「變蔫」的。這裡特別注意,但用花生油炒菜不宜後放鹽,因為花生油容易被黃曲黴菌污染,如果條件適宜,黃曲黴菌會產生一種毒素。因此用花生油炒菜時,可以等油熱後先放點鹽,過半分鐘到一分鐘再放佐料和菜,可以利用鹽中的碘化物解除黃曲黴菌毒素。

建議使用碘鹽的家庭炒菜時最好在菜快出鍋時再放鹽,這樣不影響菜的口感,不破壞菜的營養,不損害鹽中的碘,對我們的健康才有好處。不過不同的菜品有著不同的放鹽時機,瞭解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種菜烹製過程中放鹽的最佳時機

★ 烹調前先放鹽的菜

在烹調大塊肉時,因肉較厚大,不容易入味,應烹製前加鹽。比如燒整條魚、炸魚塊時,在烹製前先用適量的鹽稍微醃漬再烹製,有助於鹹味滲入肉塊,且蒸、炸的過程中不能再放調味品,最好蒸前要將鹽、調味品一次放足。比如在烹製魚圓、肉圓等,先在肉蓉中放入適量的鹽和澱粉,攪拌均勻後再吃水,這樣食材吃足水分,烹製出的魚圓、肉圓又鮮又嫩。而有些需爆、炒、炸的菜餚,掛糊上漿之前先在原料中加鹽拌勻上勁,可使糊漿與原料緊密黏合而不致產生脫袍現象。

★ 在剛烹製時就放鹽的菜

做紅燒魚塊、紅燒肉時,肉經煸、魚經煎後,應放入鹽及調味品,然後旺火燒開,小火煨燉,這樣才能入味。

★ 烹製將畢時放鹽的菜

烹製爆肉片、回鍋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等這些體積比較小容易入味的菜,在旺火、熱鍋油溫高時將菜下鍋,並以菜下鍋就有「啪」的響聲為好,適合在炒透時適量放鹽,炒出來的菜餚嫩而不老,養分損失較少。

★ 烹製後放鹽的菜

湯類一般是烹熟時放鹽,特別是葷湯,比如肉湯、骨頭湯、腿爪湯、雞湯、鴨湯等葷湯在熟爛後放鹽調味,可使肉中蛋白質、脂肪較充分地溶在湯中,使湯更鮮美。燉豆腐時也當熟後放鹽,與葷湯同理。

★ 吃前才放鹽的菜

涼拌菜如涼拌萵苣、黃瓜,放鹽過量,會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如能食前片刻放鹽,略加醃製瀝干水分,再放入調味品,食之更脆爽可口。

生活離不開鹽,但是科學用鹽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通過這一節的瞭解能讓您更懂得用鹽,吃得更美味健康。

生活小貼士

碘鹽不防輻射

很多人認為食用含碘鹽可以防核輻射,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食用鹽以原料來源分類,可分為海鹽、湖鹽、井礦鹽。我國食鹽大部分是礦鹽,海鹽的量不會超過20%。我國礦鹽資源充裕,供應充足。但是碘鹽和碘片不一樣,碘鹽中的碘含量相對較低,起不到預防放射性碘的作用。因此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過量地吃碘鹽或碘片,對身體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