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柴米油鹽醬醋茶糖 > 吃對油,不生病:吃什麼油才健康 >

吃對油,不生病:吃什麼油才健康

生活離不開油,而且每種油脂中都含有許多種脂肪酸,其中亞油酸、亞麻酸及花生四烯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因此這三種脂肪酸又被稱為「必需脂肪酸」。孩子如果缺少了亞油酸,皮膚變得乾燥、鱗屑增厚,生長發育緩慢;花生四烯酸是人體合成前列腺素的前驅物質,人體缺少了亞麻酸會引起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加……加上現在人對食物口味的追求,不僅離不開油,甚至對吃油更加精細、更加小心。

不過如今的超市貨架上都擺放著品種繁多的烹調油,什麼色拉油、調和油、橄欖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讓人們眼花繚亂。實際上,各種烹調油都有自己的營養特點,許多方面難分高下。只要使用得當,就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健康,可是,面對著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各種食用油,也會犯愁,到底哪一種油更健康、更營養、更適合自己呢?

這裡我將一些主要的食用油的特性和營養價值介紹給大家。

色拉油:一類油脂的總稱,原料一般是大豆和菜子。色拉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需達到80%以上,而飽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烹調菜餚,其中菜子色拉油熱穩定性好,適合作為日常煎炒用油,而大豆色拉油不耐高溫,不適合用於強火爆炒和煎炸食品。

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單不飽和酸和維生素E,熱穩定性比色拉油還要好,是品質優良的高溫烹調油。不過由於花生容易污染黃曲霉,黃曲霉毒素具有強烈的致癌性,因此粗搾花生油由於衛生質量難以控制而存在潛在的安全問題。因此在購買時一定要到正規商店或超市,挑選有品牌保證的高級花生油。

麻油:即芝麻油,俗稱香油,是由成熟芝麻壓搾而成,香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其脂肪酸組成以油酸與亞油酸為主,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卵磷脂。其中鈣含量特別多,是其他食用油中少見的。芝麻油還可以生熟兩用,可用於涼拌菜、燒菜、炒菜等。

黃油:黃油含脂肪80%以上,其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60%以上。黃油的熱穩定性好,香氣濃郁,是比較理想的高溫烹調油脂。雖然維生素E含量比較少,卻含有相當多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但是,由於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還含有膽固醇,因此老年人和高血脂患者不應選用它作為烹調油。

葵花籽油:也叫向日葵油,是高亞油酸的油脂,並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和抗氧化的綠原酸等成分,營養價值較高。葵花籽油精煉後呈淡黃色,有獨特的香氣。精煉向日葵油適合溫度不太高的燉炒,不宜用於煎炸食品。

玉米油:也稱粟米油、玉米胚芽油。其脂肪酸組成與葵花籽油十分類似,而且油酸及亞油酸比例恰當,因其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優於大豆油、葵花油等高亞油酸的油脂。玉米油可以作為色拉油使用,用於製作涼拌菜和色拉等食品,也可以用於炒菜和煎炸。

橄欖油:在各種烹調油中可謂價格最為高昂。橄欖油的優勢在於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可有效避免氧化損傷和降低高血脂兩方面的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熱性。橄欖油具有獨特的清香,可用來炒菜,也可用於涼拌菜中增加風味。

調和油:調和油是用幾種高級烹調油經過搭配調和而成的,其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為主,也有以葵花油和棉籽油為主的調和油。調和油的營養價值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別,但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調和油具有良好的口味和穩定性,價格合理,最適合日常炒菜使用。

吃什麼油才健康

★ 酸價是衡量油好壞的標準

面對著這麼多的油,往往是讓人無從選擇。那麼,吃什麼油才健康呢?其實衡量油的好壞是有標準的,酸價是油脂精煉程度和品質好壞的重要標誌之一。

酸價是脂肪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誌,脂肪在長期保藏過程中,由於微生物、酶和熱的作用發生緩慢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而脂肪的質量與其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有關。在脂肪生產的條件下,酸價可作為水解程度的指標,在其保藏的條件下,則可作為酸敗的指標。酸價越小,說明油脂質量越好,新鮮度和精煉程度越好。

★ 4種方法辨別油質好壞

(1)聞氣味:不同品種的食用油都有其獨特的氣味,但好品質的油都無酸異味。

(2)看色澤:一般高品質食用油顏色淺,低品質的食用油顏色深(香油除外),加工出來的劣質油比合格食用油顏色深,簡單地說就是色澤越淺的食用油越好。

(3)看透明度:高品質食用油透明度好,無混濁,如果油中水分多,或油脂發生了變質,或摻了假的油脂,油質就混濁,透明度低。

(4)看沉澱物:高品質食用油無沉澱和懸浮物,黏度小。

★ 壓搾油、浸出油,只要品質好都可選

工廠用機械壓搾和溶劑浸出兩種方法制油,因此油又分為壓搾油和浸出油。只要壓搾油和浸出油質量合格都可以吃。

★ 多吃精油,少吃毛油

無論是壓搾還是浸出制得的油只能算是毛油。毛油是一種混合物,除油之外還含有磷脂、黃曲霉、農藥、殘留溶劑等幾百種雜質。不過油脂經過精煉後脫去了黃曲霉、農藥、棉酚等有害物質,所以人們應吃精煉過的油,不要吃毛油。

★ 不迷信調和油

由於調和油兼具多種營養元素,加上經銷商的大力宣傳,很多人食用油的首選便是調和油,甚至非調和油不吃。其實調和油是將幾種油脂按比例混合,旨在改善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和口感。由於人的食物結構很複雜,魚、肉、蛋、奶、蔬菜、穀物、果品等食物中都有油脂存在,每種調和油只能說明該油中的脂肪酸比例,不可能計算出人們每餐飲食中的每種脂肪酸含量,所以調和油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很難說比單品種油好,不要一味地迷信調和油。

其實,我國古代的人們很早就知道油並開始食用了,根據文獻記載,我國在漢代以前人們食用的油均為動物油,稱為「脂」、「膏」。脂膏二字均從肉會意,說明它們是從動物類肉中產生出來的。植物油的獲取約始於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柰油,搗柰實和以塗繒上,燥而發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