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街角的老北京 > 清涼菩提 >

清涼菩提

而今的文玩市場,一股手串念珠之風正在悄然興起,手持珠串已經不再是修行者的專利,它已經漸漸成了文玩雅物中的一分子。2003年去峨眉山拍攝節目,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賢菩薩的道場,我在那兒第一次接觸到了佛教,當然景區的商店也都是以土特產和佛教用品居多,在那兒我請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串念珠,似乎被念珠之美所吸引,從此便開始喜歡起了研究和收藏念珠。

念珠其實並不是佛教專屬的修行工具,我也見過伊斯蘭教徒和天主教徒使用念珠,也許是佛教徒使用的最為廣泛,所以大多數人會把念珠與佛教緊密地聯繫起來。要說佛教第一次出現念珠,據《佛說木患子經》中所說,是佛陀開示一位叫作波琉離的國王「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念珠最初的功能就是念誦佛號時計數的工具,現在念珠從材質到樣式種類繁多,但是最被大家廣為接受的似乎還是菩提子念珠。一方面因為菩提子有一種天然古拙之美,加之長期地盤玩,顏色、包漿美得沉穩大氣。另一方面就要說到菩提子特殊的意義了,據《佛說較量數珠功德經》中記載:「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也就是說在各種材質的念珠裡,對於修行幫助最大的還是菩提子念珠。

菩提子的功德如此神奇,自然成了人們爭相以求的東西,那麼菩提子到底是什麼?也許有人會認為菩提子當然是菩提樹的樹籽,實則不然,有人說菩提樹根本就不結果實,這話也不對,菩提樹結果實,但是菩提樹的果實屬於漿果,說白了就像葡萄一樣,一捏就爛,是不能用來做念珠的。

菩提是梵文的音譯,乃是覺悟、智慧的意思,菩提樹被佛教徒視為聖樹,這與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徹悟是分不開的。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喬達摩‧悉達多為擺脫生老病死的輪迴之苦,救度受苦的眾生,毅然決然地放棄繼承王位,出家修行。經過多年的修行,佛陀在菩提樹下禪定了七天,在第七天的長夜慢慢過去的時候,天將拂曉,啟明星冉冉升起在明朗的夜空,佛陀目睹星辰、大徹大悟。

菩提樹一般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北京顯然不適合菩提樹的生存,但是北京人卻有眼福可以一睹菩提樹的真容。在香山腳下的植物研究所溫室大棚裡生長著一棵菩提樹,那是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的時候贈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以表示中印兩國的友誼,隨後周總理委託給中科院北京植物園養護。最珍貴的是這棵菩提樹苗是從兩千多年前佛陀坐禪的那棵菩提樹上扦插繁殖而成的,所以每當國內外的高僧來北京時也基本都會來朝拜這棵聖樹。

菩提樹雖然貴為佛門聖樹,但是因為它實在不適合在北方生長,所以北方的寺院就用其他樹種代替了菩提樹,這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故宮菩提樹。紫禁城的西邊有一片未開放區,其中英華殿是明清兩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嬪們的禮佛之所。在英華殿有兩株參天的菩提樹,其實這兩株就是菩提樹的替身,但是它們來頭不小,據記載是由三世達賴在受封之前,從海南護送進京送給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后的,而後由老太后親手栽植。其中有一棵長勢很是奇特,主幹上方沿水平方向又長出了九條枝幹,所以這棵樹又被稱為九蓮菩提樹,慈聖皇太后一生篤信佛教,因為這棵樹,她也以九蓮菩薩自居了。

明朝覆滅後,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位信佛之人,對這兩棵菩提樹也是喜愛有加,於是乾隆御筆題寫了一首《英華殿菩提樹詩》:「何年畢缽羅,植此清虛境。徑尋有旁枝,蟠芝經幢影。翩翩集佳鳥,團團覆金井。靈根天所遺,嘉蔭越以靜。我聞菩提種,物物皆具領。此樹獨擅名,無乃非平等。舉一堪例諸,樹已無知省。」這塊石碑現如今還靜靜地矗立在英華殿的碑亭裡。

故宮的菩提樹因為是替身,所以它結出的樹籽是可以串成念珠的,它的樹籽顆粒飽滿,呈淺黃色,上面均勻地分佈著五條線,像是地球的經線一般,所以也被稱為五線菩提,經過長時間的把玩,顏色會變成棗紅色。在封建王朝,英華殿的菩提念珠只供皇家把玩,而且據記載,在乾隆母親的一次生日時,乾隆皇帝還請來大喇嘛為這兩棵菩提樹開光加持,所以更彰顯出了它的珍貴。現如今因為故宮的英華殿是未開放區,所以絕大多數人對於這兩棵菩提樹是無緣一見的,故宮菩提在市面上也是可遇不可求、重金難買的珍品。

五線菩提按說並不是很貴,只有故宮的五線菩提因為人文價值,所以即便有錢可能也要看緣分。既然前文說過,菩提子並非菩提樹籽,那順理成章的菩提子的種類可就多了。但傳統的無非就那麼幾類,金剛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還有菩提根這些。近些年文玩市場也炒過很多種菩提,但是幾乎都沒炒火,依然是這幾大菩提佔據著菩提界翹楚的地位,究其原因還得說是人文價值,因為這幾類菩提是有淵源的。

金剛菩提出產於印度、尼泊爾一帶,因為質地堅固所以得名金剛菩提,據說最早釋迦佛就是讓弟子們把這種菩提子穿成串持念。金剛菩提每一顆都是分瓣兒的,粗淺地說就是很像剝開的橘子,而且金剛菩提的瓣數也並不統一,常見的有四瓣、五瓣、六瓣的,多則有十幾瓣的,甚至聽人說曾見過二十一瓣兒的金剛菩提。在印度、尼泊爾,金剛菩提瓣數不一樣代表的寓意也不一樣,一瓣兒金剛菩提能給家庭增加財富,四瓣兒的能避免天災,保佑健康,至於最高等級的二十一瓣兒,不僅能給佩戴者帶去神奇的保佑,甚至還能拯救世界,就因為這些寓意,所以金剛菩提是瓣數越多價格越貴。

鳳眼菩提個人覺得是菩提中最美的一種,因為每顆珠子上都有一隻天然形成的丹鳳眼,故而得名鳳眼菩提,這也是出產於印度、尼泊爾一帶的菩提子。在佛教界,尤其是密宗裡有這麼一種說法,修習不同的法門要用不同材質的念珠,但是鳳眼菩提是可以通用的,這也是大家喜愛鳳眼菩提的原因之一。鳳眼菩提普遍的尺寸都在直徑一厘米以上,所以如果誰有一串直徑七八毫米的鳳眼菩提,那價格可就要翻番兒了。

我最喜愛的台灣散文家林清玄曾在自己的書中這樣描述過鳳眼菩提:

我有一串鳳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

鳳眼菩提有著古樸精緻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顆美麗優雅的眼睛。我很喜歡這一串鳳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數它的時候,心念就飛昇到空明純粹的世界,彷彿走在精緻優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樹皆綠,風裡流著音樂,雲都散得乾淨。

這美麗的鳳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淨還象徵著什麼呢?

我想,它是在啟示我們應該具有獨特的非凡之眼、美麗之眼、智慧之眼、悲憫之眼、寬容之眼來注視無常的人間,才能使我們活得自在光明,不懷絲毫憾恨。

在這幾年,我的心裡一直有著一串鳳眼,藉著這鳳眼我才能有一種平淡安閒的心情來綜觀人間的煩惱,讓每一個煩惱都化成智慧的清氣,並且帶來更深的深思與覺悟。

關於鳳眼菩提,在北京還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原北京居士林的林長黃念祖居士生前有一串戴了幾十年的鳳眼菩提,黃念祖本身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但同時又精通佛法,在佛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結果圓寂十二天後火化,從骨灰中拾得五色舍利子三百多顆,按照藏傳佛教的說法,五色舍利象徵著五方佛,說明圓寂者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更令人驚奇的是,黃念祖那串鳳眼菩提,竟然遇大火而不焚燬,成為了念珠舍利,如今就供奉在北京的廣濟寺內。

其實要我說神奇的並不是鳳眼菩提,而是一個人的修為。鳳眼菩提滿街有賣,你買來一串燒一燒試試,一定會化為灰燼的。所以鳳眼菩提到底寓意著什麼,有何功能,可能就誠如林清玄先生在書中描繪的那樣吧!

星月菩提是如今市面上把玩人群最廣的一類菩提,因為它通體有黑點,還有一個稍大的圓坑,猶如夜空中眾星捧月一般,所以叫星月菩提。這類菩提盤玩之後顏色深沉穩重,非常古樸,所以頗受大家喜愛。但是如今玩星月菩提的人裡有這麼一條規矩我倒是非常不以為然,就是講究「正星正月」,也就是每顆珠子在打孔的時候,都要把那個圓坑的月亮讓到珠子穿孔線垂直位置,這樣一來串好的珠子,月亮會排成整齊的一排。我個人感覺,這種講究過於變態,君可看古人盤玩星月菩提,有哪一串是所謂的正星正月呢?

菩提根算是菩提類裡最廉價的一款,但是它的來頭可是不小,原來古印度那會兒,沒有紙張,佛經都是抄寫在葉子上的,俗稱「貝葉經」,而存放貝葉經,一般都是放在乾燥的閣室,這也是藏經閣的由來,而菩提根就是貝葉樹結的果實,用它做佛珠,絕對是名正言順。

一說到菩提根,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太漂亮了,潔白如玉,但實際上它的原始種子跟西瓜皮一樣是有條紋的,所以菩提根有三種品相:第一種就是帶著花皮的,叫作花菩提根;第二種是磨掉花皮的,呈現乳白色,叫白菩提根;第三種就是人工染色的菩提根,顏色很多,紫色、黃色、綠色、紅色我都曾見過。其實以我個人喜好,還是首推白菩提根,別看它貌不驚人、價格低廉,但我曾經見過一位玩家經過多年盤玩,竟然讓白菩提根也「開片了」。

當我們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一有僧人出現必會出現念珠的身影,但是電視劇裡的念珠可以說是錯誤百出。念珠的使用在佛教界是有很大的規矩的,我們看電視劇裡只要是僧人就會每人項上掛著一串念珠,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即便是在佛門也只有方丈、監院這些級別的僧人才可以項掛念珠,普通的小和尚是不可以掛的。而且念珠的顆數也是有講究的,掛珠一般是108顆,看了這麼多部電視劇,據我看過的好似只有老版《西遊記》的唐僧念珠掛得是對的,而一些古裝劇裡僧人脖子上的念珠像李子那麼大個兒,那絕對是不對的。

還有念珠的盤玩,我聽過無數種奇葩的方法,例如用手套或搓澡巾盤玩出來的亮,要把珠子當毛巾一樣在身上或臉上蹭汗等等,這些方法光是聽著就足以讓人作嘔。首先我持念珠只為念佛,不為盤玩;其次,念珠是莊嚴法物,即便在不信佛的人手中也該是文玩雅物,我們試想,乾隆也是佛教徒,若您看到乾隆拿著一串念珠在臉上蹭汗,您會做何感想呢?所以要問我如何對待念珠,方法很簡單,閒來無事把手洗淨,在手中盤撥念珠,心中念佛以達攝心之效。

關於念珠、手串有人也曾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手串就是佛珠吧?」這不可一概而論,珠子穿成串兒套在手上可以叫手串,但是念珠作為修行的法器是要有制式的,比如念珠的顆數普遍的有108顆,代表人有108種煩惱,持念佛珠修行是為了斷除108種煩惱;除此之外還有1080顆的念珠,一般只用來做法會的莊嚴器物或是閉關修行時使用。為了便於攜帶,念珠還有14顆、18顆、21顆、27顆、54顆這麼幾類,但這些數字在佛教裡都是表法的,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了,當然在日本的真言宗所使用的念珠和我們的又不一樣了,可以說念珠也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但是無論它有多少講究,我想釋迦牟尼佛把念珠留於世間,目的只有一個,他希望這是能幫助眾生解脫的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