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街角的老北京 > 八大處的黃金坑 >

八大處的黃金坑

北京西山八大處,因為八座古剎而得名的地方。園中最早的證果寺,據考證始建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其實回溯八大處的歷史,這裡何止八座寺院呢?而今漫步在八大處公園的山間小路,時而還可以看到隱跡在山林裡長滿青苔的佛塔或是孤獨矗立的山門。

八大處的四處大悲寺,在2011年1月18日正式成為了石景山佛教協會所在地。把寺院還給出家人總歸是好事。八大處我倒是常去,以前除了二處靈光寺是中國佛教協會的所在地,其餘的寺院都是旅遊景點,香火倒是旺盛,但是總給人神神道道的感覺。

上一炷香、燃一盞燈,動輒就幾十甚至幾百元,也許是貪念的驅使,願意掏錢者倒也比比皆是。那樣的寺院,燃香不再是心香一瓣,而是瘴氣逼人,佛陀在烏煙瘴氣中聽著所謂的信徒一遍遍禱告著自己的私慾。這樣的高香其實不燒也罷,因為那已經形同在佛陀面前行賄,畢竟佛陀不需要世人的討好。

而今大悲寺裡住進了出家人,立刻顯得肅穆莊嚴了許多。其實在寺廟裡燒香拜佛用時下的話說,這倒是副業,殊不知在佛教裡寺院建立的初衷是學習的場所,換句話說所有的寺院都本是佛學研習所。我們熟知的唐僧西天取經,並不是拿了經書就回到了東土大唐,而是在那爛陀寺學習了五年之久,由此可見寺院的本職工作是修習佛法的學校。

自從大悲寺有了出家人和誦經念佛之音,少了那些在我看來迷信的「遊戲」,遊客反倒是少了許多,也許大多數進入寺院的人都是為世間利益匆匆而來,而在此靜心小憩的卻寥寥無幾,不過這樣的氛圍我倒是很喜歡。

大悲寺相傳始建於宋遼時期,原名叫「隱寂寺」,細細品讀這三個字,便可想見當年那仙境飄渺的感覺。穿過大悲寺的山門殿,小院中左右便有兩池翠竹,面積不大但足夠雅致,尤其山風吹過,耳畔的竹韻松濤總也叫人聽不夠,只走到這裡心就靜了下來。

拾級而上,登上高高的台階路就是大悲寺的大雄寶殿了,這是寺院裡最高規格的建築,因為供奉著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也曾有人問我,佛教不是講究眾生平等嗎,那為什麼供奉佛祖的殿堂要比寺院裡其他殿堂的級別高呢?這豈不是不平等嗎?其實不然,我們想想,釋迦牟尼在世時可有大雄寶殿嗎?沒有啊!這是後人為表達感恩之情而建,不是佛祖的本意啊!所以萬不可以凡人之心度佛祖之腹。

穿過大雄寶殿就是大悲寺裡我最喜歡的一進院落了——觀音殿,在殿前左右兩側有兩棵參天的古銀杏,被石欄圍在其中,據說樹齡有八九百年了。中國的寺院喜歡種銀杏樹也是有來歷的,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坐在一棵菩提樹下開悟成佛的,而後菩提樹便被佛教視為聖樹。但是尼泊爾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菩提樹到了中國難以成活,所以中國的寺院便用樹齡較長的銀杏樹代替了菩提樹,從而銀杏成為了中國的「菩提樹」。銀杏樹因為樹齡長,通常一棵銀杏樹苗栽種下以後,種樹之人都當了爺爺,有了孫子,這棵銀杏樹才長成材,所以民間也管銀杏樹叫「公孫樹」。

再說大悲寺觀音殿前的這兩棵銀杏樹足以遮住整個院子,夏天小院裡涼爽宜人,秋日則更加美麗。北京的秋在我看來是四季中最美的,而這美也有銀杏的功勞。每到秋日,大家都會尋覓銀杏落葉的景致,於是釣魚台的東牆外、雍和宮的甬道、大覺寺的千年銀杏都成了北京秋日的美景,殊不知在八大處這山林掩映間的小寺也有這般美景。每到秋日,大悲寺銀杏的黃葉鋪滿了整個小院,踩上去軟綿綿、沙沙作響,再加上秋日的陽光照在這滿地金黃的落葉上,把四周的房屋都映得金燦燦的,顯得暖融融的。

說到這兩棵銀杏在老北京還有一段「黃金坑」的傳說呢!皆因為每到深秋,一夜秋雨幾陣秋風過後,這兩棵銀杏的葉子灑落一地,厚厚的一層,既好看又軟乎,因此吸引了大批的香客、遊人在樹下或躺或坐,孩子們則在鋪滿樹葉的樹坑裡打鬧嬉戲,於是老北京人都把這塊地方叫「黃金坑」。

可是事情說來湊巧,黃金坑裡還真出了「金」。話說有一天一個母親帶著孩子來八大處秋遊登山,走到大悲寺的時候正好在「黃金坑」裡歇歇腳,孩子就在一旁自己玩耍,誰知道這孩子在無意之間竟然從落葉堆裡摸出了一枚銅錢;其實金額並不算大,要是在別的地方撿到一枚銅錢也就算了,可是在寺院裡撿到錢,人們都會想到這是佛菩薩的眷顧,於是母親對孩子說「快去給佛祖燒炷香磕仨頭吧!以後保佑你發大財」。其實想來也許無非就是哪個遊客丟在這裡的錢,可是這件事最後一傳十、十傳百的可就傳走了樣,竟然說這孩子就是觀音殿裡那個善財童子的化身。

這麼一來,想沾福氣的老百姓是越來越多。為了聚攏人氣,大悲寺裡的僧人也想了一個辦法,他們會定期地往落葉堆裡撒一些銅錢,一來香火旺盛了,二來也給撿到銅錢的人以心靈的慰藉,這是雙贏的好事,從此八大處大悲寺的黃金坑倒真是名副其實了。

如今在黃金坑撿到錢的幾率倒是不大了,而且知道這個典故的人也越來越少。北京這座古城就是這麼多樣稀奇,不瞭解它,會覺得它枯燥乏味,一身的老氣橫秋,你若瞭解了它的歷史掌故,會發現它總會層出不窮地給予你驚喜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