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街角的老北京 > 咂摸滋味 >

咂摸滋味

清明話品茶

喝茶絕對是北京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不是只在清明節話品茶應個景兒。一到清明時節,茶葉市場都要火爆一把,甭管是不是明前、雨前,反正都敢打這個旗號,幾千、幾萬一斤的茶葉倒也見怪不怪了。

北京其實歷來不缺好茶葉,老字號的茶莊在北京一抓一大把,那裡經營的茶葉肯定檔次齊全,但是最讓北京人魂牽夢繞的,還得說是那口兒茉莉花茶。

提及北京人為什麼愛喝茉莉花茶,聽到的一種說法我覺得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北京的水以苦水居多,而茉莉花茶帶有的香氣可以去除水的苦澀。所以您看皇上住在北京城,但是他得喝京西玉泉山的水。

關於北京苦水井多的原因,還有一段在市井流傳的故事。據說朱棣定都北京,要設計修建北京城,請來劉伯溫和姚廣孝二人,讓他們倆在大殿之上當著朱棣的面,背對著背各畫一張北京城的設計圖,如果二人畫的一樣便破土動工,如若二人畫的有所出入那就再議方案。

結果劉伯溫、姚廣孝倆人畫好城圖,拿來一比,居然是分毫不差,畫的都是八臂哪吒城。但是這個城圖可惹惱了北京地界兒的老龍王。龍王於是決定要和龍婆一起幻化成一個老頭和一個老婆兒,推著水車,裝上北京城的苦水和甜水離開,要渴死全城的百姓,水車上裝水的水簍就是小龍變成的。

劉伯溫號稱是半仙之體、能掐會算,他就算到了龍王的心思,於是派出小將高亮出西直門追趕龍王。現如今西直門外有個地名叫車道溝,據說就是當年龍王推著水車攆的一道溝。過了車道溝,高亮趕上了龍公龍婆,用銀槍挑破了一個水簍,霎時間大水襲來,而另一個水簍化作一道彩虹飛進了玉泉山裡。被刺破的水簍裝的是苦水,而飛進玉泉山的是甜水,所以打這起,北京城裡苦水多,玉泉山裡甜水多。後來高亮被大水追趕,在西直門外被水捲走,為了紀念高亮趕水,便在西直門外修了一座高亮橋,便是今天的高粱橋。

正是因為北京城裡的苦水井多,所以要是能有一口甜水井恨不得地名都得帶出來,比如王府井北京飯店後身有大甜水井胡同,大柵欄附近有甘井胡同等等。

也是因為甜水少,所以老北京那會兒基本每家都有倆水缸,大缸盛苦水,洗臉、洗衣服;小缸盛甜水,沏茶、做飯用。當時北京還專門有井窩子,推著水車負責往家裡送水,但這是收費的。侯寶林先生小時候就幫人推過水車,在《一戶侯說》裡就寫道:「我還幫人拉過水車,那是下雨天。下雨天要飯沒法要,下雨天我上哪兒去要飯呢?那時興華寺街西口有個水井,一個山東人開了個井窩子,把水打上來,倒在大槽子裡,然後雇個人推著水車,挨門挨戶往各家送水。一到下雨天,道上坑坑窪窪的,車不好推,推水車的就找個小孩在前邊幫著拉一把,給兩個大銅板,拉兩趟給四個大銅板。我那時個子小,力氣也小,拉水車沒多大勁兒。但推水車的人沒斥責我,只是說:使點兒勁兒!使點兒勁兒!他只要我幫著他把水車拉過路上的水溝,把水平安地送到各家,然後幫著他把水車送到井窩子,就算完事了。有時送回水車,正趕上他們吃飯,那個推水車的大爺還偷偷地掰半拉窩頭塞給我,這事兒還不能讓開水井掌櫃的看見。那時候,窮人和窮人確實心連著心哪!這是一點兒也不假的。」

剛才說了,因為水質的原因,所以北京人對茉莉花茶是情有獨鍾,但是這茉莉花茶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呢?這就有個傳說故事了。

話說在很早以前,咱北京有個叫陳古秋的茶商。有一年冬天,他請來一位品茶大師一塊兒研究一下北京人愛喝什麼茶,這也算是開發新產品。正在品茶這當兒,陳古秋突然就想起了一件事,家裡藏著點兒幾年前一位南方姑娘送給他的茶葉,於是找出來和這位品茶大師一起嘗嘗。

茶葉沖泡好了,誰知這怪事也來了,只見碗蓋一掀,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蒸騰的氤氳霧氣中出現了一位美貌姑娘,雙手捧著一束茉莉花,陳古秋再一眨眼,姑娘不見了,又是一團霧氣。

陳古秋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大師,大師笑道:「陳賢弟,你做下好事啦!這乃茶中絕品報恩仙,過去只聽說過,今日才親眼所見,這茶是誰送你的?」

陳古秋一五一十地說了。有一年他去南方進茶葉,住店的時候遇見一位孤苦伶仃的少女,那姑娘說她父親死了,沒錢安葬,直到現在還擱在家裡呢!陳古秋也是一個善人,二話沒說掏銀子給了那位姑娘。一晃三年過去,這年春天陳古秋又去南方進茶葉,住的還是那家客店,店老闆轉交給他一小包茶葉,說是那位姑娘給的。陳古秋當時並沒有喝,今天想起來,拿出和大師一品,竟然得知這是珍品,而且還是絕品,因為陳古秋當時也問過店老闆,老闆說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

聽完這個故事大師沉吟片刻忽然說:「為什麼她單就捧著茉莉花呢?」於是倆人又衝泡了一杯,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出現了。陳古秋一邊品茶一邊琢磨:「莫非這是在提示我,茉莉花可以入茶?」陳古秋便將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製出了芬芳誘人的茉莉花茶,而且深受北京人喜愛,從此北京人便離不了它了。這畢竟是一個傳說故事,具體是誰家第一個發明出了茉莉花茶不太好說,但是現如今留下的茶葉鋪老字號依然火爆。

您像吳裕泰,開業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如今走過百年,人家不光還在經營茶葉,而且夏天還賣起了綠茶冰激凌,用料實在倍受歡迎,這也是老字號的成功出新。

正興德茶莊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原本是天津的老字號,1898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又在北京開了分店,這是一家傳統的清真茶葉鋪。

張一元的傳說是最有意思的,老人們都在盛傳,張一元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創始人姓張,花了一元錢買了黃河彩票中了大獎才開了茶葉鋪,所以叫張一元。但其實黃河彩票是民國十九年(1930年)為了賑濟黃河水災才發行的,而張一元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就開業了,人家取名張一元的真正含義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北京人喜歡喝茶從一起床就能體現出來,平民百姓家起床,先要悶上一壺茶,現做開水來不及,就用水汆兒先燒一點水沏茶。

窮人喝不起好茶葉,所以茶葉鋪裡單有賣高碎的,其實就是高檔茶葉的碎末,因為是好茶葉的下腳料,價格又便宜,所以很受老百姓歡迎,至今很多老北京人還有喝高碎的習慣。因為都是茶葉末,所以用水沏的時候茶葉末在水裡要翻騰半天,老百姓管這叫「滿天星」,喝茶的時候為了防止喝一嘴茶葉末子,還要使勁地吹,所以也管它叫「吹茶」,這倒是也體現了北京人自嘲的特性。

有點兒錢的人則講究去茶館喝茶。有的是早晨遛鳥,之後去茶館連喝茶外帶吃早點。北京的茶館種類也多,有清茶館、棋茶館、書茶館、野茶館之分。老北京天橋一帶就有不少的書茶館,一般這種茶館上午賣清茶,下午開始就有說書的了。茶館的柱子上掛一塊牌子,上寫「開書不賣清茶」,就是告訴您,一開書就不光得給茶錢了,聽書也得單收錢,每說完一段書都有小夥計拿著小笸籮下來收錢,這種書茶館能從下午一直說到晚上,下午那叫「說白天」,晚上說書叫「說燈晚兒」。直到現在,園子裡品茶聽書也是不少北京人休閒的首選。

現如今喝茶似乎越來越講究,高檔茶樓、南方的茶道,外帶頭幾年的普洱熱,但是當一切熱潮冷卻了之後,發現在茶莊裡來買茶的老北京人還是那句「您給來半斤花茶」,街邊下象棋的老爺子手邊放的還是大把兒缸子沏的釅茶,這也許不昂貴也不算講究,但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