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未變的旋律 >

未變的旋律

而鐵原前線的官兵們,並沒有和平可能降臨的感覺。一來沒有人知道政治家們的折衝縱橫,二來即便知道,落到頭上的炮彈,和以前的殺傷力沒有任何改變。

鐵原的旋律,依然是流血和犧牲。6月3日,當朝鮮停戰談判的問題已經擺上毛澤東的案頭時,在漣川地帶63軍188、187兩師防禦陣地前,美軍騎1師再次發起進攻。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下,逐次增加兵力,以整連,整營,整團的兵力對不足3千米的防禦面,輪番衝擊,雙方形成了拉鋸戰。3營抗擊了敵軍十餘次進攻,堅守陣地4天3夜,為穩定志願軍一線防禦立下了大功。戰後,該營獲得一面「守如泰山」的錦旗,並在該部保存直到撤編。

戰鬥進行到6月7日,原來擔任預備隊的189師也不得不以尚能作戰的人員再次進入前線防禦陣地,掩護友軍收縮陣地。同一天,美軍注意到189師據守的五峰寺陣地地形孤立、突出,而且石質堅硬,認為這裡難以挖掘工事,立即將這裡作為了攻擊重點。567團一個連在激戰中全部犧牲,美軍攻上陣地後,卻發生了一次劇烈爆炸,事後推測,這是陣地上的最後一名志願軍戰士引爆了殘存的迫擊炮彈,與敵軍同歸於盡。

這不能不讓人想起淞滬戰役中,中國軍隊的一切談判條件,都在當時中國軍隊無法對抗日軍進攻的前提下煙消雲散。如果沒有一條穩定的戰線,任何和平談判在戰爭中都無法得出平等的結論。

每一個犧牲都是不朽的,這句話的意義,也許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