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老戰術新對手 >

老戰術新對手

言歸正傳,關於狙擊和冷槍戰術,在朝鮮不合常規地出現在正面戰場,而且戰果頗豐的原因,或許答案就是美國鬼子和日本鬼子都懂得這個戰術,所以碰上不懂行的土八路,就倒了霉。188師的前身是冀中的土八路,大部分中下級軍官,都是鑽過地道,打過麻雀戰的老手。

何為土八路?八路軍的地方部隊是也。當年日軍在大掃蕩中曾經努力尋找識別八路軍的辦法。比如,把俘虜的村民拉來跑圈,幾圈之後,混在其中的國民黨殘兵就會被篩出,但基本抓不到土八路。抗戰勝利之後日本人才明白,原來土八路從來不作隊列訓練,跑起來當然永遠和老百姓一樣。早年電影裡面的土八路行軍往往七零八落,極不整齊,正是當年真實的寫照。

土八路不但不走隊列,而且窮得很,每個人只拿著有數的子彈。在這種情況下,土八路很少有機槍,就算有,戰鬥開始之前,指揮員也往往會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只能打點射,不能打連發啊!」

但是,你不打連發,鬼子要打,怎樣壓制敵人的機槍呢?換作美軍,直接用機槍反壓制,或者迫擊炮砸過去就可以了。土八路可沒有那樣闊氣,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神槍手。

一個神槍手,配上一桿繳獲的三八大蓋,就是土八路的機槍加大炮——不但可以打對方的火力點,還可以打對方的指揮員、通信員、觀察員,總之一切有價值的軟目標都是好目標。

漸漸地土八路發現,如果幹掉一個觀察員,對方的大炮會啞巴;如果幹掉一個指揮員,對方的部隊往往會發瘋,真是本小利大的好買賣。

起初,土八路的神槍手雖然出色,犧牲也同樣巨大。查閱資料時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表現日軍機槍陣地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機槍手側面,會斜趴一個目光與機槍手成90度的日軍步兵。此人不參加任何進攻戰鬥,他的任務就是發現並擊殺任何對機槍手構成威脅的敵方狙擊兵,包括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金山,都是犧牲在這樣的日軍反狙擊兵槍下。

殘酷的環境,迫使土八路發明出新的戰術,那就是狙擊手從不一個人戰鬥,也有小組協同對他進行保護。結果,到了1944年,日軍華北戰鬥部隊中的機槍手和擲彈兵傷亡數字直線上升。

當幾年之後,土八路們遇到了美國鬼子,這種已經熟極的戰術就得到了新的發揮。

美軍坦克不是狙擊手能夠對付的,但日本的薄鐵皮坦克土八路一樣打不透,所以戰術上並沒有太大區別。但沒學過軍事操典的土八路卻明白,坦克必須靠步兵跟隨才敢放心打仗,而跟隨的步兵在當時條件下必須下車作戰——好靶子!如果步兵跟上來,是好靶子,如果步兵不跟上來,坦克大多會有兩個選擇,或者退向步兵尋求保護,或者鑽出一個坦克兵來觀察四方情況,這也是個好靶子!

彈藥不足培養出了八路軍中大量的神槍手,而且,幾乎個個都有在劣勢情況下穩定的心理素質,這個傳統,同樣被帶到了志願軍中。

而朝鮮戰場的輕步兵武器,又讓土八路的冷槍戰術得以極好地發揮。美軍的卡賓槍雖然近距離火力兇猛,但射程不如志願軍中裝備的莫辛-納干騎槍,遭到冷槍攻擊時往往步兵無法還擊,只能依靠炮兵和裝甲兵的支援。而莫辛一納干騎槍脫胎於莫辛一納干步槍,這種笨重的步槍在諾門坎令日軍十分鬱悶,因為這種步槍如果被日軍繳獲,因為其過於沉重根本不適合使用,但身材高大的蘇聯士兵卻運用自如。這種步槍的準確性極好,子彈穿透力強。常常可以在遠距離輕易擊穿日軍頭盔將其擊斃。

另外,美軍在1951年春夏對於志願軍的冷槍戰術還不夠重視,也是188師能夠取得阻擊效果的一個原因,美軍直到1952年才注意到冷槍的殺傷和對士氣的傷害作用。

於是鐵原戰場上經常會出現令人感到不平衡的作戰模式:在188師的陣地上,不時會響起美軍歇斯底里的炮聲,夾雜著密集的自動火器射擊聲。但在美軍發起攻擊後,為了避免過大傷亡,志願軍常常只有稀疏的火力還擊。而就在莫辛一納干騎槍單調的射擊聲中,美軍的步兵會被打得趴在地上不能抬頭,令衝在前面的坦克不寒而慄,步履維艱。

當然,冷槍戰術也有局限性。美軍坦克雖然在觀察通信方面存在弱點,但其狹小的觀察口,也使志願軍的射擊很難奏效。而且在面對設置了專門反狙擊手分隊的部隊時,冷槍射擊手自身也面臨很大危險。只是,在鐵原,美軍的戰術反應還沒有這樣快。所以,志願軍冷槍對其步兵的威脅一直較大。

志願軍188師在鐵原的防禦,是一個硬碰硬的防禦,主要依靠的還是塹壕和頑強的鬥志,但利用老兵多、戰鬥經驗豐富的優勢,該師打出的冷槍阻擊戰,或許也可以算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