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接力棒 >

接力棒

談到188師在鐵原的戰鬥,很多老戰士都強調冷槍的作用,最初曾經引起很多人的質疑。因為提到大規模的戰役,很容易讓人想到坦克、飛機等現代化重型武器的作用,而依靠一支步槍的冷槍戰術,在這樣的戰鬥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一般人不大會抱樂觀態度。

然而,偏偏這個戰術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一些老兵談起,筆者不由不產生某種疑惑:假如這真的是一個價值不大的戰術,為何參戰老兵都對其津津樂道呢?但是,具體詢問使用這一戰術的理論依據,老兵們也不大能說清,他們只是用實例說明冷槍在戰鬥中的使用方法。但是,美軍的攻勢屢屢被志願軍用冷槍打斷,卻是不爭的事實。

冷槍戰術真的如此神奇?帶著這個問題,我採訪了原188師宣傳幹事藏汝峰先生。藏先生參軍加入188師是在文革期間,但是由於工作的關係,他對鐵原防禦戰鬥這段戰史可謂耳熟能詳。談起這段戰史,藏先生糾正筆者的看法,說這次作戰應該稱為「鐵原防禦反擊作戰」,因為鐵原之戰中,志願軍絕非消極地組織防禦,而是經常組織小部隊在陣地前向敵軍發動反擊,延緩敵軍接近志願軍主陣地的時間。當然,所謂反擊並非僅僅指這種小打小鬧,戰鬥進行到6月9日,鐵打的188師終於也支撐不住了,把命懸一線的陣地交給了63軍最後的預備隊——187師。

187師561團其實早已投入戰鬥,該團3營守衛的漣川山口,是通往志願軍縱深陣地的必經之地。美軍騎1師曾集中了5個步兵營、4個炮兵營、11輛坦克、5輛裝甲車,對這個要隘發起了猛烈的進攻。561團沉著應戰,一仗下來,不但敵軍未能突破,還丟了一個俘虜給志願軍。在鐵原前方的戰場上,188師和187師聯手行動,一個正面,一個側面,頂得十分堅決。

但位於正面戰場的l88師承受的攻擊更慘烈,損失也更大。63軍一共3個師,打殘了兩個,如果187師再撐不住,傅崇碧就只好自己帶軍部頂上去了。

面對命懸一線,已經沒有縱深的防禦陣地,187師師長徐信不愧是志願軍中身經百戰的一員大將,在如此艱難時刻卻打出了一個漂亮的反擊,以火燒連營式的猛烈攻擊,令美軍功敗垂成。這或許才是鐵原防禦戰中反擊最精彩的一幕。

對此,藏先生的看法是,其實63軍3個師,任何一個都有打出這樣反擊戰的水平。「但是,到戰役後期,188師實在是打殘了,血流得太多,已經沒有力量反擊了。」

公平地說,188師面對的美軍,已經被189師消磨了洶洶氣勢。但是,這樣的美軍打得更加穩健,更能發揮其火力優勢,對於阻擊時間比189師長一倍的188師來說,這種血肉磨坊式的戰鬥,帶來的是更沉重的傷亡。由於陣地縱深不足,張英輝師長不得不多次眼看著部下成建制地犧牲在陣地上。

同時,因為蘇聯在向中國軍隊提供反坦克武器方面顧慮重重,1951年,志願軍的反坦克武器依然十分簡陋,只能依靠反坦克壕和炸藥包,集束手榴彈等步兵武器打擊美軍裝甲目標。

我沒有找到志願軍和美軍坦克部隊交戰時具體的交換比,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戰地記者馬克·威爾斯曾在塔拉瓦的戰鬥中看到,日軍擊毀一輛美軍M-3「謝爾曼」坦克,付出了陣亡42人的代價。

鐵原戰役結束時,2600人的563團,尚有戰鬥力的不過200餘人。